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子条件相比,呈现高概率颜色独子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显著较快。研究表明,统计规则对注意的影响不局限于刺激位置,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也会影响注意抑制效应的大小。 |
在探索时距知觉的脑机制的过程中,相对于人类被试相关研究,动物研究可以提供较多的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单个神经元电生理学以及光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证据。目前较为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包括时间二分法、峰值间隔法以及低比率差别强化法等。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动物研究的范式常会进行调整。对时距知觉的动物研究的探讨将基于两方面展开:(1) 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的介绍及比较;(2) 基于动物研究范式的时距知觉神经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探索时间知觉的心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认知革命背景下,依恋研究出了现社会认知转向,研究兴趣正在从关注依恋个体差异转向差异背后的依恋图式,研究范式也从观察测量转向以启动为代表的精细测量实验范式。依恋启动实验范式分为安全启动和不安全启动,启动材料会激活不同依恋图式,促使个体分别采用安全依恋策略、过度激活或抑制激活策略,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而这些模式又会调节启动效应,形成动态的启动反馈回路。未来研究应对依恋图式的成分、结构进一步细化,关注依恋焦虑与依恋启动的关系,并从加工时间进程视角探究依恋启动对后续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 |
submitted time 2020-05-01 Hits1713, Downloads1050, Comment 0
社会困境是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主题,以道德两难决策为代表。在综合分析道德决策研究中的三种实证研究范式(经典两难法、加工分离法和CNI模型法)沿革过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CAN维度合成法,解决了前述研究范式的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这四种方法的发展,使道德困境研究不再局限于冲突性的两难情境探讨,从而拓展了道德情境研究的范畴,推动了对现有道德理论的实证检验和对研究争议的解决,并为相关学科中具有潜在冲突性的研究议题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
submitted time 2019-11-15 Hits5648, Downloads1747, Comment 0
不同相关线索下海洛因成瘾者的反应差异及反应抑制特征:来自ERP的证据
郑志灵; 王鹏飞; 苏得权; 郭伟杰; 孙楠; 麻彦坤; 曾红
采用ERP技术,探究海洛因成瘾者在不同相关线索下的脑电反应及其与冲动性的关系。实验采用组间实验设计和双选择Oddball范式,要求海洛因成瘾组和健康对照组被试对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分别做不同的按键反应,记录他们的EEG数据。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被试,海洛因成瘾者在观看药物相关线索时诱发的N2波幅更小,P3波幅更大;在成瘾组内,相比用药工具线索,用药动作线索诱发了更小的N2波幅和更大的P3波幅。这表明海洛因成瘾者对药物相关线索存在反应抑制缺陷,且不同的药物相关线索会激发海洛因成瘾者不同程度的反应抑制缺陷,用药动作线索比用药工具线索更大程度地影响成瘾者的反应抑制能力,反映出更高的动作冲动性。 |
submitted time 2019-11-08 Hits3772, Downloads1253, Comment 0
由于“共情”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定义,研究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往往根据各自理解在不同的研究层面采用不尽一致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基于问卷、行为范式、生理信号等多个层面的共情研究方法取得了长足进展,为研究共情不同维度的机制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然而,现有共情研究方法各有优劣,且存在可比性问题和生态效度问题。因此,在未来共情研究中,应有效整合多个层面的研究方法,并开发更具生态效度的实验范式。 |
submitted time 2019-03-26 Hits8251, Downloads2666, Comment 0
神经组织行为学是指通过探究组织现象背后的生物学运作机理,从神经生理视角发展并重构组织行为学框架的新兴多领域交叉学科。多维范式下的神经组织行为学包括从还原论到涌现论的哲学基础,基于社会情境认知理论、跨层次研究和逆向推理的理论框架,以及神经成像法和ANS测量法并行的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注意神经组织行为学可能给组织理论带来的变革,以及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
submitted time 2019-02-20 Hits7619, Downloads4470, Comment 0
采用情感错误归因范式(AMP)和经典情感启动范式(BFP), 在汉语双音节中性名词的前面加上否定或肯定词, 构成“没有/有XX”短语, 作为启动材料, 以中性俄语词或汉语情绪词为目标材料, 探讨了汉语否定加工的情绪表征。在实验1的AMP范式中, 刺激反应不同步(SOA)时间为200 ms和500 ms, 结果显示,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有显著高的消极反应概率; 在实验2的BFP范式中,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同样启动了更高的消极反应概率。实验结果表明, 否定本身具有消极效价, 否定加工通过消极情绪实现具身化。 |
submitted time 2018-12-04 From cooperative journals:《心理学报》 Hits3318, Downloads1045, Comment 0
采用线索化范式, 操作性地建立线索和靶子的语义关联, 考察语义关联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1采用特征线索意义靶子的形式, 建立某一特定语义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线索靶子语义一致时线索捕获注意, 线索靶子语义不一致时同样的线索失去捕获注意的能力。实验2随机呈现线索颜色和靶子汉字, 建立两种语义概念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所有的线索都出现了捕获效应, 而不论其在某一具体试次中是否与靶子意义一致。实验3交换了线索与靶子的属性及概念, 采用意义线索特征靶子的形式, 结果与实验1一致。这些结果表明, (1)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符合关联性的无意注意定向假说, 刺激的捕获能力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调节; (2)由语义概念激活的知觉表征在调节空间注意分配上与其自身相比形式相同, 但程度有所下降; (3)知觉特征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能够激活与其相应的语义概念, 使其吸引注意并调节空间注意分配; (4)知觉表征和语义概念的激活可能是双向的, 激活后在指导注意转移上表现出相同的特性。 |
submitted time 2018-09-07 From cooperative journals:《心理学报》 Hits2029, Downloads1077, Comment 0
基于自我加工优势和内隐积极联想理论,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结合ERPs技术考察个体自我表情加工的特点, 并进一步探讨情绪效价和身份信息对面孔加工的直接影响。结果发现:(1)搜索自我快乐表情比自我愤怒表情及两类他人表情速度更快、正确率也更高; (2)自我快乐表情对N1、N2、LPP成分的激活显著大于自我愤怒表情及两类他人表情。自我表情加工存在积极加工偏向, 且这种加工优势在面孔加工早期视觉编码阶段就已出现。 |
submitted time 2018-09-07 From cooperative journals:《心理学报》 Hits1889, Downloads1129,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