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悦
  • 不道德传染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不道德传染, 是指道德违法者作为传染源将消极道德品质直接传递给传染对象, 或先传递给道德中性物品, 再由此物品传递给受传染对象, 引起其情绪、认知、生理等方面变化的过程。本文主要讨论了不道德传染发生的心理机制——厌恶, 围绕不道德传染对道德心理领域(道德情绪以及道德认知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 进而将视角拓宽到非道德层面, 如具身认知、组织管理以及人际互动, 探究其对人类社会的广泛影响。最后, 从不同文化视阈、不同个体差异、传染过程的动态神经机制及正向道德传染等方面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执行控制的双语优势效应及其调节变量: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双语经验所带来的执行控制优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然而对于双语优势效应的理论解释和具体表现则莫衷一是。为进一步明确执行控制双语优势效应的内在机制, 当前研究区分了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 并纳入年龄和语系类型等调节变量, 最终通过对102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 执行控制整体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11), 但在控制发表偏差之后双语优势消失。其中, 干扰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08); 控制发表偏差后反应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消失; 认知灵活性成分的双语优势受到被试年龄和出版年份的调节。研究结果启示未来研究可更多关注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在双语优势效应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 以及双语者年龄和第二语言与母语间的语言距离对于执行控制双语优势的影响。

  • 生命史策略框架下时间焦点对内隐时空映射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时间焦点是塑造内隐时空映射的关键因素, 但不同生命史策略个体的时间取向差异是否影响时间焦点和内隐时空映射以及二者如何交互影响内隐时空映射尚不清晰。本文通过3个研究考察不同生命史策略个体的时间焦点和内隐时空映射偏好, 并进一步探讨生命史策略和时间焦点如何对内隐时空映射起作用。研究1发现快生命史策略个体不存在时间焦点偏好, 慢生命史策略个体偏好未来焦点。研究2发现快生命史策略个体的内隐时空映射方向没有明显偏好, 而慢生命史策略个体偏好“未来在前”的内隐时空映射。研究3发现干预时间焦点可以塑造快生命史策略个体的内隐时空映射, 但对慢生命史策略个体内隐时空映射的影响甚微。整个研究从进化适应性角度证明生命史策略能够影响时间焦点和内隐时空映射, 并发现时间焦点假设的影响具有边界条件。

  • 执行控制的双语优势效应及其调节变量: 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3

    摘要: 双语经验所带来的执行控制优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对于双语优势效应的理论解释和具体表现则莫衷一是。为进一步明确执行控制双语优势效应的内在机制,当前研究区分了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并纳入年龄和语系类型等调节变量,最终通过对102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执行控制整体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11),但在控制发表偏差之后双语优势消失。其中,干扰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08);控制发表偏差后反应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消失;认知灵活性成分的双语优势受到被试年龄和出版年份的调节。研究结果启示未来研究可更多关注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在双语优势效应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双语者年龄和第二语言与母语间的语言距离对于执行控制双语优势的影响。

  • 动词隐喻的加工机制及整合时程—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5-06

    摘要: 动词隐喻的加工是完全基于感知运动模拟还是会涉及抽象语义加工系统的参与,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一直处于争论中。研究通过2个实验,考察汉语动词隐喻的加工机制及整合时程。实验1在短语水平上考察动词隐喻理解的加工,发现在动词隐喻短语启动下,被试对抽象动词的真假词判断反应更快,表明动词隐喻的抽象表征可以促进隐喻义的加工。实验2采用ERP技术,从句子水平上考察动词隐喻句阅读理解句子隐喻义建构的时间进程及神经机制。结果发现:谓语(动词)阶段,动-宾动词隐喻句诱发的N400效应与字面-具体句更为接近,主-谓动词隐喻句诱发的P600/LPC效应与字面-抽象句更为接近,主-谓动词隐喻句比动-宾动词隐喻句诱发更正的P600/LPC;宾语阶段,主-谓动词隐喻句和动-宾动词隐喻句诱发的P600/LPC平均波幅差异不显著,但均比字面句-具体句和字面-抽象句诱发的P600/LPC波幅更大。整个研究表明,动词隐喻语义的加工机制是结合了字面-具体语义和字面-抽象语义的神经模式,并且动词隐喻义是随着语义的展开即时整合的。

  • 道德情绪在道德隐喻映射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3-11

    摘要: 道德隐喻的加工,实质上是从始源域的身体感知觉经验映射到目标域,表征抽象道德概念的过程。新近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揭示道德隐喻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而探讨情绪因素在道德隐喻映射中的作用。道德隐喻映射机制是在具体道德情境中身体感知经验与情绪体验、认知加工相互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应拓展道德隐喻映射的维度和方向,在社会交互环境中丰富和完善研究范式,提高生态效度和跨文化效度。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