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莹
  • 基于动态线索感知生命性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16

    摘要: 从运动的客体中感知生命性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传达生命性的动态线索可分为具有生物运动模式和表现意图的运动两类,二者所包含的一些特定运动特征是其引发生命性知觉的关键。现有理论假说分别从视觉信息加工和社会认知的角度解释了上述现象的认知机制。基于两类动态线索的生命性感知与皮层下和皮层上多个脑区的活动有关,这些脑区可能构成了一个涉及基本的生命信号探测以及高级的意图理解和推理功能的脑网络。未来研究需从认知、行为遗传及神经等层面系统揭示两类动态线索在生命性知觉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机制,阐明上述脑网络的组织和连接方式及各个节点的具体功能;同时探究基于动态线索感知生命性的计算原理及将生命性感知异常作为社会认知障碍标志物的可能性,以推动其在人工智能与心理疾患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 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复合反应范式:有效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隐藏信息测试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将知道犯罪相关信息的无罪知情者误判为有罪者, 因此, 需探索有效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有罪者和无罪不知情者的测谎技术。复合反应范式(complex trial protocol, CTP)是一种能有效抵抗反测谎的隐藏信息测试, 但尚未成功用于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本研究设计了可同时测量EPN和P300的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CTP, 每个试次的第一部分随机呈现探测刺激或无关刺激, 第二部分随机呈现目标刺激(自己姓名)或非目标刺激(他人姓名), 要求被试在两个部分看到刺激时均做“与我有关”和“与我无关”的反应。结果表明, 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CTP能有效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 EPN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的鉴别力优于P300, P300区分有罪者和无罪不知情者的鉴别力优于EPN。

  • 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0-02-19

    摘要: 目的:调查在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区3340位居民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及疾病认知调查与分析。结果:抑郁(40.89±10.901)和焦虑(38.35±8.298)平均分与常模比较轻度升高(P < 0.05),但无临床意义(抑郁评分>53;焦虑评分>50),湖北地区群众与非鄂地区相比,抑郁和焦虑得分未见明显差异。SSRS评分各组平均分均>30分,但低龄组小于高龄组(P < 0.05)。疾病认知评分,医学组高于非医学组,低龄组高于高龄组(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认知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 < 0.05)。结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抗“疫”战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湖北地区居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较非疫情期间略有升高。社会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对疾病认知还相对不足,需要社区及医务人员进一步进行普及,充分认识疾病可能是消除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手段。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