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2
  • COVID-19 outbreak increased risk of schizophrenia in aged adults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0-02-29

    摘要: We noticed an unusual increase of first-tim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F20) in January 2020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s to validate this observation and fi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f applicable. A total number of 13,783 records from outpatients in January 2020 were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Comparisons between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in outpatients in January 2020 and similar periods of 2017-2019 were made to minimize seasonal influence. Relationship of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and COVID-19 infections in China was calculated. Limited personal information (age, gender, approximate residence) was analyzed to find risk factors.After excluding seasonal factor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in first-time patients and countrywide epidemic situation was found. Statistical results further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edian age from 39 to 50 for first-tim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 which is unusual. Meanwhile, a slight but not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in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pproximate residence (urban/suburb). Our data supported that COVID-19 outbreak increased risk of schizophrenia in aged adul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COVID-19 is more lethal to elders. We strongly appeal that public healthcare in countries either with or without infected patients should prepare in advance for potential risks in public mental health.

  • 情节模拟对预期伴侣反应性及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8

    摘要: 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获得依恋安全感。然而,现有研究对内部表征通达途径的考察忽略了情节模拟的作用。该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考察是否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可以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研究招募正处于恋爱关系中且恋爱时长超过6个月的大学生46名。前测评定依恋相关的困境情境;三天后实验组被试进行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任务,控制组被试进行情境结果的撰写任务,并再次对情境进行评定。结果发现,相比于控制组,情节模拟组预期伴侣的反应性和依恋安全感有更大提升。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可以通达伴侣可得与反应性并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

  • 瞳孔是心灵的窗口吗?——瞳孔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2-27

    摘要: 瞳孔大小是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并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一方面,瞳孔变化受到自上而下的知觉与注意、情绪与动机、心理努力、社会认知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瞳孔能引起他人更多的积极评价和积极行为。瞳孔的神经机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自适应增益理论解释了瞳孔与心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瞳孔测量(pupillometry)作为一种有效的眼动追踪方法有助于理解瞳孔与心理的关系,研究者在测量瞳孔时需要关注无关变量(如亮度、注视位置),原始数据处理(如基线校正、眨眼处理)及瞳孔指标选取(如瞳孔直径、震颤频率)等问题,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瞳孔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并探索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瞳孔指标的方法。

  • 行为贫困陷阱的心理机制与管理对策:基于认知与动机双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6

    摘要: 借鉴行为经济学家开创的应用行为决策于贫困研究的新范式, 选取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建构“认知和动机双视角的行为贫困陷阱”的立论模型; 然后通过“贫困所致认知后果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 以及“贫困所致认知和动机后果共同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作用机制”来探索贫困所致心理后果与后继决策行为间的因果效应; 最后进行“贫困所致认知功能改变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随机控制实验”和“贫困所致自我认同改变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现场干预研究”, 旨在通过“扶志和扶智”达到“授人以渔”, 并从中提炼出可供扶贫政策参考的管理对策。

  • 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及其在跨文化合作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5

    摘要: 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也造成了认知负担,进而可能引发对外文化群体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多元文化经验的普遍性和两面性突显了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灵活应用的重要性。然而,现有的文化能力的理论大多在全球化研究早期提出,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会聚主义理论框架下,将文化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建构以元知识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化问题。新模型的效用检验计划从文化知识管理和群际接触应对两方面检验多元文化能力在跨文化合作情境中的效用与机制,以期为全球化环境中个人与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有志者,事竟成:内在动机倾向、创意质量与创意实施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5

    摘要: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耶鲁态度改变理论,以创意提出者的内在动机倾向为起点,探索其对创意质量的影响,创意质量和创意提出者所获奖励进一步影响了创意实施,纵向追踪创意从提出到实施的创新历程。针对251份多时点、多来源配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创意提出者的内在动机倾向积极预测创意质量;(2)创意质量对创意实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创意提出者所获奖励积极预测创意实施;(4)创意质量和创意提出者所获奖励交互影响创意实施:对于低奖励的创意提出者而言,创意质量对创意实施的正向影响更加强烈。以上研究发现弥合了创造力领域和创意实施领域的理论分野,对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有较强的启发。

  • 提取干扰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2

    摘要: 以往研究关于提取阶段的干扰是否会影响内隐记忆存在着异义,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源于所采用的内隐记忆测验类型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学习-测验范式,通过四个实验,分别考察了提取干扰对识别式知觉内隐测验、识别式概念内隐测验、产生式知觉内隐测验和产生式概念内隐测验的影响,以期对提取干扰和内隐记忆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全面的了解。结果表明:(1)词汇判断任务(识别式知觉)和语义分类任务(识别式概念)的启动效应在提取干扰下消失了,(2)而产生式词汇判断任务(产生式知觉)和产生式语义分类任务(产生式概念)在提取干扰下仍发现了明显的启动效应,但与无干扰条件相比,启动效应量也有着明显的减少。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内隐记忆都会受到提取干扰的影响,相比于产生式启动,识别式启动更容易受到提取干扰的破坏。

  • 动作理解因境而异:动作加工中情境信息的自动整合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1

    摘要: 针对动作理解的机制,模拟论主张大脑自发模拟他人的动作,就相同的动作其理解也相同,而理论论则认为人们基于合理性原则对他人动作进行推理,相同的动作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时会有不同的理解。但目前所采用动作材料的运动学特性和发生情境存在共变,其难以区分动作理解是支持模拟论还是理论论。通过两项实验,采用动画制作技术来产生有无约束情境下的追逐动作,以指示动作加工过程的脑电μ抑制为指标,对前述两种观点进行了检验。其中,在约束情境中存在障碍物,追逐者需改变运动方向以绕过障碍物,从后方逐渐趋近目标;而无约束情境中不存在障碍物,但追逐者依然保持与存在约束情景下相同的运动模式。结果发现,当追逐动作发生在存在约束的情境时,其可基于合理性原则推测清晰的动作目标,该条件下的μ抑制程度高于不存在约束情境的条件(实验一);而当仅追逐者运动,即趋近的目标不确定时,虽然有约束和无约束情境间的物理差异与实验一相同,但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二)。其上述μ抑制并非与注意相关的枕叶α活动的泛化。该结果提示,动作发生的情境信息影响人们对动作的理解,即基于推理过程理解动作,支持理论论观点。

  • 社会行为的效价信息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基于帮助和阻碍行为的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0

    摘要: 采用学习-测验两任务范式,通过三项实验探讨了社会行为的效价信息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在学习阶段,被试观看具有积极效价的帮助行为(某智能体帮助另一智能体爬山)和消极效价的阻碍行为(某智能体阻碍另一智能体爬山),以及与各自运动特性匹配的无社会交互行为,其目的为建立不同智能体颜色与社会行为效价信息的联结关系。在测验阶段,则分别检验社会行为中的施动方(帮助者和阻碍者)颜色和受动方(被帮助者和被阻碍者)颜色的注意捕获效应。结果发现,消极社会行为中施动方颜色和受动方颜色均更容易捕获注意,而积极社会行为效价信息并没有改变联结特征值的注意捕获效应;且相比于受动方,与消极社会行为效价建立联结的施动方颜色的注意捕获效应更强。该结果提示,存在消极社会行为效价驱动的注意捕获,且消极的效价信息与卷入社会行为所有个体的特征建立联结,但该联结中施动方物理特征具有更高的注意优先性。这一发现暗示,声誉信息与对社会交互行为的整体表征可能综合作用于对社会交互事件的注意选择。

  • 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0-02-19

    摘要: 目的:调查在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区3340位居民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及疾病认知调查与分析。结果:抑郁(40.89±10.901)和焦虑(38.35±8.298)平均分与常模比较轻度升高(P < 0.05),但无临床意义(抑郁评分>53;焦虑评分>50),湖北地区群众与非鄂地区相比,抑郁和焦虑得分未见明显差异。SSRS评分各组平均分均>30分,但低龄组小于高龄组(P < 0.05)。疾病认知评分,医学组高于非医学组,低龄组高于高龄组(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认知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 < 0.05)。结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抗“疫”战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湖北地区居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较非疫情期间略有升高。社会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对疾病认知还相对不足,需要社区及医务人员进一步进行普及,充分认识疾病可能是消除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手段。

  • “别人家的孩子”vs.平庸的自己:社会比较对独特性寻求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17

    摘要: 人们在自我评价中普遍存在着优于平均值效应, 而上行社会比较会打破这一自我评价偏差, 引发后续的补偿性消费行为。通过五个实验, 依次论证上行比较(vs.下行比较)会提升个体对于独特产品选项的偏好(实验1); 其心理机制在于上行比较降低而非下行比较提升了个体的自我独特性感知, 从而促使个体出于补偿的目的而寻求独特性(实验2a、2b和2c); 上述效应适用于经济状况这一特定比较维度, 并且在感知经济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下得到强化或削弱(实验3)。研究结论对于推动社会比较、独特性寻求行为相关领域的理论进展, 指导长尾市场中企业的营销策略、帮助个体缓解上行比较的威胁有着积极的启示价值。

  • 亟待本土化的新突破——体育素养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16

    摘要: 体育素养(Physical Literacy,PL)是指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维持身体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是一种终身体育过程。近十几年来,体育素养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体育科学领域中的热点前沿问题;西方国家,尤其加拿大体育素养的评估与应用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研究对体育素养近三十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逻辑分析,从概念的历史演进、结构属性的维度分析、操作测量的系统比较以及评价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应结合本国国情,开发出符合本国传统认知的体育素养评估与应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体育素养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16

    摘要: 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个体智力正常,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与HFA个体社会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梳理相关研究发现,HFA个体在自动加工阶段和情绪目标参与阶段,不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而在任务与情绪无关的控制加工阶段,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针对HFA个体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杏仁核理论、强烈世界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等。神经生理机制方面,HFA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可能与其异常的皮下及皮层通路功能有关,同时可能会受5-羟色胺系统基因及催产素水平等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在综合考虑研究方法及个体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加工特征及神经生物机制,着力开发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 小学低段汉字识别和听写的发展轨迹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13

    摘要: 摘要:汉字识别和听写是字词水平上两项重要的读写技能。对127名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两年四个时间点的追踪调查,通过测查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和语素意识(包括同音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探讨影响儿童汉字识别和听写发展的因素。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结果发现:1、汉字识别呈线性发展趋势,听写呈先快后慢的非线性发展趋势,二者均存在补偿效应;2、语素意识显著预测了汉字识别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但语素意识对听写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入学初始的汉字识别和听写水平并不决定后期的发展速度;语素意识对儿童汉字识别和听写发展的作用不同。

  • 网约车场景中声誉和面孔可信度对女性信任判断的影响以及直觉性思维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12

    摘要: 以58名女性为研究对象,用网约车场景来考察声誉和面孔可信度对其信任判断的影响,并探讨直觉性思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声誉和面孔可信度会影响女性在选乘网约车时的信任判断,她们更愿意信任声誉良好和面孔可信度高的司机;相比低直觉性思维女性而言,声誉对高直觉性思维女性的信任判断影响较小,而面孔可信度对高直觉女性的信任判断影响较大。

  • 计算模型在道德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12

    摘要: 道德认知关注道德心理背后的信息加工。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道德认知研究,以探索道德认知如何在大脑中实现。但目前研究者对道德认知进行计算建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模型(漂移扩散模型、效用模型、强化学习模型和分层高斯过筛器模型)在道德认知行为和生理研究上的运用量化了道德决策、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背后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此外,这一新进展对理解反社会行为和精神障碍等有所助益。最后,计算建模有待完善,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其潜在的问题。

  • 内隐创业领导与多层次积极追随力的互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06

    摘要: 多层次积极追随力是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已有研究强调不同显性领导对积极追随力的影响,结论存在较多争议。对此,以内隐领导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内隐创业型领导-积极追随力”的多层次互动模型。根据此模型,内隐创业型领导通过关系认同和领导代表性对个体与团队积极追随力产生促进作用;团队积极追随力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塑造内隐创业型领导;团队差序氛围、员工传统性和领导特质调节焦点是互动关系重要的边界条件

  • Horizontal but not vertical saccades enhance memory retrieval: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05

    摘要: BACKGROUND: Saccade-induced retrieval enhancement (SIRE)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active engaging of horizontal eye movements before recall would enhance subsequent memory performance. This effect i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the result of interhemispheric interaction stimulated by saccades. Nonetheless, recent findings do not fully support this hypothesi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is that saccades promote memory retrieval by improving top-down attention control. Thus, the mechanisms of SIRE are unclear, the present meta-analys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effect of saccades on memory performance and examined the mechanisms of SIRE through moderator analysis. METHODS: We searched "Web of Science", "PubMed", and "Springer" for peer reviewed papers using the keywords "eye movements + memory" and "saccades + memory". Twenty-two paper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facilitation of horizontal saccades on overall memory performance, with a pooled effect size (Cohen’s d) of 0.45 (p < 0.001). However, the overall effect of vertical saccades was not significant (d = 0.1, p = 0.14). Moder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andedness of participants was a significant moderator of the SIRE, with strongly right-handed individuals benefited more from horizontal saccades than non-strongly right-handed individuals (p < 0.01). CONCLUSION: Horizontal saccades improved memory performances, particularly for the strongly right-handed individuals,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interhemispheric interaction hypothesis.

  • 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化反应:基于归因理论的阐释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05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归因是指个体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背后的动机进行主观推理和判断的过程与结果,也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从个体、领导及组织三个层面总结了影响员工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因素,同时从社会交换和组织认同视角深入剖析企业社会责任归因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独特影响因素与作用效果,基于归因理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形成机制,同时研究多种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影响,考察归因对企业社会责任公平启发机制的影响,并基于中国情境开展本土化研究。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性对民众心理的影响:基于活跃微博用户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05

    摘要: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性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为有效的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微博用户的数据计算出微博用户在20日前一周和20日后一周的词频特征, 负向(焦虑,抑郁和强迫),正向(生活满意度和牛津幸福感)和社会态度(社会风险判断和愤怒情绪)指标,比较20日前后的这些指标的差异。 [结果] 20日后的负向情绪词(t=-18.533,p<0.05)和焦虑词词频升高(t=-17.433,p<0.05),家庭词(t=7.907,p<0.05)和朋友词(t=6.897,p<0.05)词频降低;焦虑(t=-35.962,p<0.05),抑郁(t=-10.717,p<0.05)和强迫(t=-24.755,p<0.05)水平提高;牛津幸福感(t=3.120,p<0.05)和生活满意度(t=5.500,p<0.05)降低;社会风险判断(t=-8.832,p<0.05)和愤怒情绪(t=-11.415,p<0.05)水平提高。 [局限] 数据以周为测量单位颗粒度较大,对于及时反映社会心态的变化趋势有一定影响。 [结论] 20日新冠肺炎官方定性后,社会整体心态呈现出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提高,同时幸福感下降,对社会风险的敏感度提高。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