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陈思静
  • 对他人生育态度和行为的低估抑制了Z世代未生育个体的生育意愿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02

    摘要: 个体的生育意愿不仅受到各种宏微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受到个体对他人生育态度/行为主观感知的影响。研究1(N = 904)显示,个体通常低估了他人的生育态度和行为,而这一低估反过来抑制了自身的生育意愿。研究2a(N = 210)和2b(N = 210)通过操纵被试的主观感知验证了对他人生育态度/行为的低估与自身生育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3(N = 220)的结果显示,生育效能和责任感知可较好地解释上述发现,其中生育效能的作用更大。研究4的元分析(N = 1544)表明,个体对他人生育态度/行为的低估以及这种低估对自身生育意愿的影响均具有小到中等的效应量。上述结果表明,运用社会规范方法来纠正人们的错误认知从而提升生育意愿可为现有政策提供额外助力。

  • 利他性惩罚的动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社会规范的维系离不开对违规者实施的利他性惩罚, 然而, 从个体心理层面来看, 利他性惩罚的动机却并不是全然利他的。除了积极维护公平原则以外, 追求良好声誉、规避潜在损失或消除负性情绪也在不同程度上驱动了利他性惩罚。此外, 对惩罚成本数量和成本形式的敏感也表明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策略性动机在驱动利他性惩罚中占据一席之地。进一步探索在利他性惩罚实施过程中不同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 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利他性惩罚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利他性惩罚是指个体自行承担成本来惩罚违规者的行为, 它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研究1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发现阶层显著正向预测利他性惩罚。研究2 (N = 450)基于真实生活事件的调查表明, 惩罚成本调节了阶层对惩罚的影响:在成本较高的直接惩罚中, 阶层正向预测惩罚; 而在成本较低的间接惩罚中, 这种作用不再显著。研究3 (N = 232)通过操纵阶层与成本进一步证实惩罚成本的调节作用:高阶层者比低阶层者更有可能做出利他性惩罚, 但两者的差距在高成本条件下更突出。研究4 (N = 125)综合考察了阶层影响惩罚的心理机制, 多层线性分析显示:惩罚成本较低时, 阶层通过公正世界信念来间接影响惩罚, 而成本较高时, 阶层直接正向影响了惩罚。上述结果意味着利他性惩罚受到个体社会阶层的影响,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利他性惩罚中基于成本-收益的策略性考虑并非完全缺席。

  • 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利他性惩罚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06

    摘要: 利他性惩罚是指个体自行承担成本来惩罚违规者的行为,它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研究1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发现阶层显著正向预测利他性惩罚。研究2(N = 450)基于真实生活事件的调查表明,惩罚成本调节了阶层对惩罚的影响:在成本较高的直接惩罚中,阶层正向预测惩罚;而在成本较低的间接惩罚中,这种作用不再显著。研究3(N = 232)通过操纵阶层与成本进一步证实惩罚成本的调节作用:高阶层者比低阶层者更有可能做出利他性惩罚,但两者的差距在高成本条件下更突出。研究4(N = 125)综合考察了阶层影响惩罚的心理机制,多层线性分析显示:惩罚成本较低时,阶层通过公正世界信念来间接影响惩罚,而成本较高时,阶层直接正向影响了惩罚。上述结果意味着利他性惩罚受到个体社会阶层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利他性惩罚中基于成本-收益的策略性考虑并非完全缺席。

  • 第三方惩罚中的规范错觉:基于公正世界信念的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24

    摘要: 惩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惩罚行为,但个体对惩罚规范的感知与实际规范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被称为规范错觉。为了更好地从这一角度理解第三方惩罚,我们需要回答的是:第三方惩罚中是否存在规范错觉?如果存在,其方向如何?会对个体自身的惩罚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实验1(N = 449)和实验2(N = 134)的结果表明,在违规情境中,人们往往低估了他人的惩罚水平,这导致自身较低的惩罚行为。实验3(N = 164)和实验4(N = 284)进一步发现,较弱的公正世界信念导致人们对他人惩罚水平的低估,从而影响了自身的惩罚行为,而社会距离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对规范错觉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规范错觉会受到内部(公正世界信念)和外部(社会距离)两个参照点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第三方惩罚是一种注重维护规范的积极行为、而非注重个人收益的策略行为。

  • 规范错觉对外出就餐中食物浪费的影响:心理机制与应对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02

    摘要: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 第三方惩罚对合作的溢出效应:基于社会规范的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04

    摘要: 第三方惩罚对合作的维系可能来自经济功能或规范提示功能。先前研究没有区分这两种功能,因而未能回答:当惩罚不足以影响违规收益时,是否还能促进合作?实验一(N = 252)发现即使第三方惩罚无法降低违规收益,依然能抑制自利行为。实验二(N = 179)发现受过惩罚的违规者在其后的独裁者博弈表现出了更高的合作水平。2(是否旁观惩罚)×2(旁观前后)设计的实验三(N = 179)显示,旁观惩罚后被试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旁观前,也高于未旁观惩罚的被试。后两个实验中,社会规范在惩罚与合作之间均起中介作用。这进一步证实惩罚对合作的促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规范激活来实现的,并存在两种溢出效应:惩罚抑制了曾经的违规者(纵向溢出效应)和旁观者(横向溢出效应)在新博弈情境下的自私行为。这两种溢出效应的发现补充了文献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解释,并为理解人类社会长时间、大规模的合作提供了新视角。

  • “仁者”还是“智者”:第三方惩罚对惩罚者声誉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12

    摘要: 第三方惩罚会对惩罚者的声誉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就影响的方向而言,现有文献给出了不同答案。上述问题的一个潜在原因是先前研究未能区分声誉的不同维度以及惩罚的不同动机与形式。通过将温暖-能力双维度结构引入惩罚者的声誉,实验结果显示,第三方惩罚从总体上降低了人们对惩罚者在温暖维度上的评价而提高了对其在能力维度上的评价。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动机被归因为集体聚焦的惩罚进一步提升了其对能力的正面作用而减缓了对温暖的负面作用,并且惩罚者的合作水平越高,其动机被归因为集体聚焦的程度也越高。针对不同惩罚形式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当惩罚动机被归因为个体聚焦时,经济惩罚对温暖的负面作用显著高于社会惩罚,而在集体聚焦的归因下经济惩罚对能力的正面作用显著低于社会惩罚。

  • 利他性惩罚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08

    摘要: 社会规范的维系离不开对违规者实施的利他性惩罚,然而,从个体心理层面来看,利他性惩罚的动机却并不是全然利他的。除了积极维护公平原则以外,追求良好声誉、规避潜在损失或消除负性情绪也在不同程度上驱动了利他性惩罚。此外,对惩罚成本数量和成本形式的敏感也表明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策略性动机在驱动利他性惩罚中占据一席之地。进一步探索在利他性惩罚实施过程中不同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