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9-6
  • 汉语图画命名过程的年老化机制:非选择性抑制能力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25

    摘要: 采用图画-词汇干扰任务考察和比较了青年人和老年人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干扰词频效应,以及非选择性抑制能力对两组人群干扰词频效应和图画命名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发现:无关干扰词的词频影响了青年人的图画命名过程,出现了干扰词频效应,这一效应更可能发生在反应排除阶段,且不受非选择性抑制能力的影响;相比而言,老年人中未出现干扰词频效应,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音韵表征衰退导致其不能利用干扰词的词频信息,支持了口语产生认知年老化的传输不足假设。非选择性抑制能力影响了老年人的图画-词汇干扰任务中图画命名的潜伏期,非选择性抑制能力减弱,图画命名时间延长,表明一般性认知能力的衰退影响了语言产生过程。

  • 厌恶情绪与消费者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22

    摘要: 厌恶与其他消极情绪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厌恶也不完全相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诱发消费者的不同类型的厌恶。产品与服务、宣传、组织行为等均可能导致消费者产生不同类型的厌恶。不同类型的厌恶又会影响消费者行为,如产品评价、购买意向、支付意愿、延迟决策、口碑、产品消费等。未来可以对厌恶与其他消极情绪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厌恶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差异、厌恶的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 睡眠质量对冒险行为影响的证据及解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21

    摘要: 睡眠质量影响个体冒险行为已得到许多研究的验证和支持。睡眠缺失既影响大脑前额叶功能的完整性,也影响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的激活,从而降低了个体对危险的知觉和对损失的敏感,导致冒险意愿和冒险行为增加。已往相关研究多以成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且忽略了个体特质与所处社会环境在睡眠质量与冒险行为关系中的交互影响。由于青少年期睡眠不足和高冒险行为普遍存在,未来研究应对青少年睡眠质量与冒险行为的关系及其中的影响作用机制,尤其是神经机制给予更多关注。

  • 基于SCM不同热情-能力社会群体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行为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20

    摘要: 刻板印象激活是社会知觉中的至关重要的认知过程, 以往关于刻板印象激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某一类或两类社会群体, 导致对于刻板印象激活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本研究立足于经典的用于分类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 采用启动-靶子一致性判断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 分别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对该模型下不同热情-能力的四类社会群体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行为模式进行系统的探讨。结果发现, 无论是外显层面还是内隐层面, 高热情-高能力、高热情-低能力、低热情-高能力三类社会群体均遵循经典的刻板印象激活模式——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更快更准确;而低热情-低能力群体则在外显和內隐加工上均表现出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反转模式——冲突条件下比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更快更准确。本研究拓宽了刻板印象激活的研究视角, 首次发现低热情-低能力群体具有与传统相反的刻板印象激活效应模式, 这一结果为该群体加工的特异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未来研究可以从注意和厌恶情绪的角度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反转模式的加工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 社交焦虑注意偏向的动态变化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9

    摘要: 注意偏向是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个体症状维持的重要因素,其中注意警觉、注意回避、注意脱离困难三种注意模式得到了研究者最广泛的研究与讨论。随着研究深入,有研究者提出SAD个体的注意模式不是单一、静态模式,更有可能在不同注意模式间切换,表现为动态的过程。目前,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假设,证据均指向SAD个体的注意偏向具有随着焦虑水平提高和注意控制能力受损而动态变化的倾向,从注意警觉过渡到注意回避与注意脱离困难均如此。此观点还需研究进一步证实,并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

  • 视觉正常的自闭症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特点及其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视网膜上物象对应的外在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即双眼注视点间距(distance of binoculars point of regard, DBPR)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上存 在异常的表现, 而 ASD 个体伴随较高的斜视发病率, 可能会对其双眼注视点间距产生影响。 研究采用正弦曲线平滑追踪任务范式, 探索视觉正常的 ASD 儿童在动态刺激加工过程中 DBPR 的鉴别意义。 结果发现, ASD 儿童 DBPR 过大且具有跨任务类型的稳定性, 且与斜视 无关。 DBPR 在大振幅、 快速度的条件下具有优良的鉴别力, 并与自闭症行为量表总分以及 感知觉维度显著正相关。 结果表明, 双眼注视点间距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 执行功能可塑性:任务转换训练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9

    摘要: 任务转换训练是提高个体执行功能的方法之一。学者们采用不同的任务范式进行任务转换训练。研究结果发现,任务转换训练可以降低个体的转换代价、提高其他认知任务的绩效。训练效果可以维持一定的时间。但是,也有研究未发现明显的迁移效果和维持效果。年龄、其他执行成分的参与度、认知灵活性和策略可能会影响训练效果。任务转换训练可能通过提高个体解决任务设置冲突的能力、提高与任务转换相关的额——顶脑网络的参与程度以及建立自下而上的自动控制来提高个体的转换能力。未来研究应当对现有研究方法和程序进行标准化,从执行功能整体与分离的结构特征角度看待任务转换训练,寻找更为灵活的训练手段,如tDCS技术。

  • 视觉正常的自闭症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特点及其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8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视网膜上物象对应的外在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即双眼注视点间距(distance of binoculars point of regard, DBPR)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上存在异常的表现, 而 ASD 个体伴随较高的斜视发病率, 可能会对其双眼注视点间距产生影响。研究采用正弦曲线平滑追踪任务范式, 探索视觉正常的 ASD 儿童在动态刺激加工过程中DBPR 的鉴别意义。 结果发现, ASD 儿童 DBPR 过大且具有跨任务类型的稳定性, 且与斜视无关。 DBPR 在大振幅、 快速度的条件下具有优良的鉴别力, 并与自闭症行为量表总分以及感知觉维度显著正相关。 结果表明, 双眼注视点间距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 情绪效价、唤醒度和有无评价影响手部动作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5

    摘要: 研究探讨情绪正-负效价、唤醒度水平(高、中、低)以及有意识评价对推拉动作的影响。分三个实验进行,收集反应时(RT)和手部动作指标等。实验一使用正-负效价下高、中、低唤醒水平的图片进行评价并执行推-拉动作任务;实验二使用中性图片和灰色空白图片完成相同任务;实验三在不进行效价评估情况下完成推-拉动作。结果表明(1)情绪效价对反应时,运动时间和到达峰速时间等有显著影响:向上拖动图片时,消极图片拖得更快;向下拖动时,则积极图片更快。(2)情绪唤醒度调节情绪效价对推-拉动作的作用:唤醒度越高,情绪效价尤其是负性情绪对推-拉动作的作用越大;反之,则作用越小。(3)无评价条件下,情绪效价对推-拉动作无显著影响;即情绪对动作的影响需要在有意识评价的参与。这些结果说明情绪对推拉动作影响可能发生在早期,不仅影响动作计划,而且影响到随后动作的执行,而高唤醒度和有意识评价增强了这种影响。

  • 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4

    摘要: 本文通过四个实验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存在的条件及其机制。实验1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的影响,结果发现羞耻组的欺骗倾向和欺骗行为显著低于控制组。实验2将羞耻分为道德失范和能力不足两种情景,考察羞耻对欺骗产生影响的条件,结果发现,道德失范羞耻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能力不足羞耻组和控制组。实验3a考察道德失范所引发的羞耻对自我控制资源的影响,结果发现,羞耻情绪诱发组的自我控制任务成绩显著高于未诱发组。实验3b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影响欺骗行为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情绪影响欺骗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可能表明,当个体的羞耻由道德失范而诱发时,会遏制其欺骗行为的产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机制可能是:感受到羞耻的个体,为恢复和保护受损的道德自我,通过调集更多自我控制资源的方法影响欺骗行为的出现。

  • 社会互动视角下人际公平形成的脑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4

    摘要: 最后通牒博弈任务被广泛用以探究公平行为,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博弈中某一方决策行为和神经机制的探讨,但是人际公平可能是互动双方重复博弈的结果。因此只考察单个大脑活动,并不足以揭示由互动双方共同完成的社会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因此,本研究结合修改版的最后通牒博弈任务和基于fNIRS的超扫描技术,从群体脑水平上考察人际公平形成的脑机制。行为结果显示,相比无惩罚条件,惩罚下提议者的分配金额更高,且惩罚力度越强,分配越趋近公平分配。fNIRS的结果显示,惩罚下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顶下小叶和颞-顶联合区的脑间活动同步性显著强于无惩罚条件,而且两条件的分配金额差异越大,右侧顶下小叶的脑间活动同步性差异也越大。综上,脑间活动同步性可以作为惩罚下人际公平形成的客观脑指标,研究为探讨人际公平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 领导幽默的影响效果及其理论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07

    摘要: 领导幽默(leader humor),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近年来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回顾领导幽默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领导幽默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总结发现领导幽默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七种视角展开,分别是关系过程视角、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关系认同视角、积极情绪视角、压力释放视角以及领导风格类型视角。未来研究应基于互动和结构的视角探讨领导幽默的影响效果以及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关注领导幽默的作用机制。

  • 中国人的善与恶:人格结构与内涵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06

    摘要: 为了探究中国人善恶人格的结构和内涵,研究基于人格的词汇学假设, 从现代汉语词典和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得的人格词汇中选取善与恶的人格词,分别建立了善、恶人格词表。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 = 1467),最终得到 27 个善人格词汇与 28 个恶人格词汇, 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 中国人的“善”人格包含尽责诚信、利他奉献、仁爱友善、包容大度四个维度;“恶”人格包含凶恶残忍、虚假伪善、污蔑陷害、背信弃义四个维度。

  • 网络环境下广告怀旧有助于品牌的口碑传播吗? 基于情感双维度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04

    摘要: 怀旧型情感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广告策略,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怀旧广告的情感性出发,而忽略了广告的认知性。本研究从情感处理的两个维度(情感和认知),探究了怀旧广告和非怀旧广告在不同品牌情境下对消费者口碑传播的影响。通过二手数据和实验研究发现:对温暖型品牌而言,怀旧(vs非怀旧)广告会降低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孤独感和满足感起到连续中介作用;对效能型品牌而言,怀旧(vs非怀旧)广告会提高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历史感和信任感起到连续中介作用。

  •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04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有 65 篇文献 153 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8659)。元分析结果显示,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的始 源域与目标域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r=0.34);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受文化 背景和隐喻维度的影响,但不受隐喻映射方向、研究范式和感觉通道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 表明,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且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调节, 具体而言, 东方文化背景下个体的道德概念具身隐喻更强,道德概念与空间维度和大小维度的隐喻联结 程度更高。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