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俞国良
  • 社会排斥与攻击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1

    摘要: 社会排斥是诱发攻击的重要因素,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厘清两者间的关系,揭示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92项研究(99个独立样本,共65564名被试) 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排斥与攻击显著正相关(r = 0.38, 95% CI[0.34,0.41]);二者的相关强度受年龄、社会排斥及攻击的测量工具、研究方法、攻击类型(主动性攻击 vs.反应性攻击)和设计类型(横断研究 vs.纵向研究)的调节,但不受性别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本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社会排斥与攻击相关显著与否的争议,表明受排斥个体的攻击水平通常更高。未来应加强低年龄段群体(幼小阶段),因社会排斥导致攻击行为增加的预防和控制。

  • 日常性学业弹性:日常学业压力下的积极适应机制 *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日常性学业弹性是指学生积极适应并成功应对日常学习中典型学业挫折、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其“弹性”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投入、适应性应对方式和学习坚持性三个方面的动态作用过程。测量方式主要包括Martin等人从能力角度的测量和Skinner等人从过程角度的测量。对日常性学业弹性具有重要催化作用的因素主要包含积极的学习动机, 适应性的情绪和人格特征, 以及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日常性学业弹性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日常性学业弹性的概念内涵、作用机制和神经生理基础, 关注其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共同作用, 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与提升措施。

  • 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指通过操纵或损害关系以达到伤害浪漫关系伴侣的行为, 可以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等类型.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以浪漫关系为攻击目标, 具有冲突解决策略的性质, 在浪漫关系中往往具有相互性.研究者通常使用问卷法对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进行测量.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能够导致较低的关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并会引发身体攻击和亲密伴侣暴力.性别,依恋,浪漫关系中的权力和同伴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能够对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产生影响.在未来研究中, 应关注浪漫关系中关系攻击的动机, 澄清关系攻击发起与受害之间的关系, 并加强理论建构与干预研究.

  • 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分歧。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121项研究(124个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25, 95% CI = [0.23, 0.27]); 两者的相关性受被试年龄群体的调节, 成年人群体中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青少年群体, 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受性别、孤独感和手机成瘾测量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 支持了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自我调节缺陷模型。未来应加强纵向研究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作用方向。

  • 2010~2020中国内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莫衷一是, 为整合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对2010~2020年来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25.2%, 95% CI = [0.16, 0.37])、抑郁(14.6%, 95% CI = [0.12, 0.18])、焦虑(12.3%, 95% CI = [0.06, 0.23])、攻击行为(4.1%, 95% CI = [0.02, 0.10])、退缩(3.8%, 95% CI = [0.02, 0.06])、违纪行为(3.7%, 95% CI = [0.02, 0.07])、躯体化(3.6%, 95% CI = [0.02, 0.07])。(2)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总体而言, 我国小学生除了睡眠问题、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偏高外, 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可。未来应开发适合中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工具及检出标准, 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精准干预提供支持。

  • 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 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10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 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杀企图(未遂) (2.9%)。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 2010~2020中国内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估计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 能够为心理健康政策完善和教育活动开展提供证据支持。对2010~2020年我国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元分析, 结果表明, 睡眠问题、抑郁、自我伤害在大学生中较为突出; 近10年, 大学生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 自我伤害的检出率显著下降; 测量工具、检出标准和检出时间是导致检出率大小不一的关键因素; 整体而言, 东北和中部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优于西部和东部大学生; 性别、生源地、独生与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影响均不显著。未来应重视研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并确定检出标准, 同时据此积极开展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与控制。

  • 2010~2020中国内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在诸多研究中存在很大分歧, 未能为心理健康政策制定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充分依据。为明确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检出率并澄清其影响因素, 对2010~2020年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 初中生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焦虑、抑郁和自我伤害检出率排在前三位;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随年代发展呈恶化趋势, 其中焦虑和自杀企图尤为明显;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饱受测量工具、检出标准和检出时间不统一的影响;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整体上随年级而增加, 其中焦虑尤为明显; 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 自杀尤为明显; 中西部地区的初中生比东北和东部地区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是焦虑和自我伤害。未来应立足中国大地研制科学的测量工具和筛查标准并建立心理健康动态监测体系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8, 95% CI [0.34, 0.41]); 二者的相关强度受社交媒体使用测量指标和社交媒体类型的调节, 但不受性别、年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大众传播的社会认知理论和数字恰到好处假说的争论, 表明社交媒体使用程度越高的人往往也会伴随着较高水平的错失焦虑。防止社交媒体过度使用, 尤其是引导大众合理使用以图像为中心并且开放度较高的社交媒体有助于错失焦虑的缓解。

  • 2010~2020中国内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2-01-07

    摘要: 估计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能够为心理健康政策完善和教育活动开展提供证据支持。对2010~2020年我国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睡眠问题、抑郁、自我伤害在大学生中较为突出;近十年,大学生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自我伤害的检出率显著下降;测量工具、检出标准和检出时间是导致检出率大小不一的关键因素;整体而言,东北和中部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优于西部和东部大学生;性别、生源地、独生与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影响均不显著。未来应重视研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并确定检出标准,同时据此积极开展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与控制。

  • 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1-06

    摘要: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十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焦虑(26%)、睡眠问题(23%)、自我伤害(23%)、自杀意念(17%)、躯体化(10%)、自杀计划(7%)、自杀企图(未遂)(3%)。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 2010~2020中国内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2-01-05

    摘要: 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莫衷一是,为整合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原因,对2010~2020年来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25.2%, 95%CI = [0.160, 0.373])、抑郁(14.6%, 95%CI = [0.120, 0.175])、焦虑(12.3%, 95%CI = [0.063, 0.227])、攻击行为(4.1%, 95%CI = [0.017, 0.099])、退缩(3.8%, 95%CI = [0.023, 0.062])、违纪行为(3.7%, 95%CI = [0.018, 0.073])、躯体化(3.6%, 95%CI = [0.017, 0.073])。(2)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总体而言,我国小学生除了睡眠问题、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偏高外,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可。未来应开发适合中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工具及检出标准,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精准干预提供支持。

  • 2010~2020中国内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01-04

    摘要: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在诸多研究中存在很大分歧,未能为心理健康政策制定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充分依据。为明确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检出率并澄清其影响因素,对2010~2020年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抑郁和自我伤害检出率排在前三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随年代发展呈恶化趋势,其中焦虑和自杀企图尤为明显;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饱受测量工具、检出标准和检出时间不统一的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整体上随年级而增加,其中焦虑尤为明显;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自杀尤为明显;中西部地区的初中生比东北和东部地区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焦虑和自我伤害。未来应立足中国大地研制科学的测量工具和筛查标准并建立心理健康动态监测体系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2-23

    摘要: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8, 95%CI [0.34, 0.41]);二者的相关强度受社交媒体使用测量指标和社交媒体类型的调节,但不受性别、年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大众传播的社会认知理论和数字恰到好处假说的争论,表明社交媒体使用程度越高的人往往也会伴随着较高水平的错失焦虑。防止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尤其是引导大众合理使用以图像为中心并且开放度较高的社交媒体有助于错失焦虑的缓解。

  •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8-07

    摘要: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诸多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分歧。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121项研究(124个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25, 95%CI=[0.23, 0.27]);两者的相关性受被试年龄群体的调节,成年人群体中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青少年群体,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受性别、孤独感和手机成瘾测量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支持了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自我调节缺陷模型。未来应加强纵向研究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作用方向。

  • 气温与气温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5-03

    摘要: 气温与气温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威胁和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气温及气温变化对情绪体验、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滥用与依赖、自杀意念与行为等心理健康指标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气象情绪效应、棕色脂肪组织理论和血清素理论从生理角度解释气温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健康保持行为理论则从行为角度解释气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工人是高温与高温压力的易感人群。气温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存在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区分不同的气温指标,增加对低温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关注,控制其它因素对气温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干扰,并揭示群体间差异。

  • 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基于中国学生群体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2-28

    摘要: 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纳入原始文献58篇, 含58个独立样本, 被试总数达32181名。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 自尊与社交焦虑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 = −0.35, 95%CI为[−0.39, −0.31]), 社交焦虑测量工具类型能够显著调节两者的关系, 但性别和被试类型对二者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个体的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 支持了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和社交焦虑认知理论。未来应开展纵向研究或实验研究来揭示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因果关系。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