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沈丝楚
  • 折扣还是权衡: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理论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做出涉及不同时间节点的决策,此类决策在行为决策领域一般以跨期偏好作为衡量指标。而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做出的、攸关生存发展的重要跨期决策实则是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然而,现有基于纯获得范式未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现实中更加复杂、真实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问题。为了描述并解释人们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本项目拟:1)通过不同逻辑合成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折扣率,为模型比较提供尚缺乏的预测指标;2)开发生态版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任务,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加生态、有预测力的测量范式;3)采用静态的直观模拟天平任务和动态的鼠标实验室、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检验效用比较模型与属性比较模型何种可以更满意地解释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

  • 跨期选择的变易程度正向预测中华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亚非欧美大洋洲18国跨国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跨期选择是对不同时间点的得失的权衡与选择。伊索寓言《蚂蚁和蚱蜢》假借群居型昆虫的跨期选择偏爱暗喻投资未来的慢策略比只顾眼前的快策略更利于生存。用跨期选择领域通用的语言解读这一寓言便是:选择大而迟选项的蚂蚁比选择小而早选项的蚱蜢更可能扛过严冬而生存下来。为了探索何种跨期选择策略更有助于我们扛过疫情, 本研究调查了亚非欧美大洋洲这5大洲18个国家共计26355名受测者对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选择偏爱, 测量了人们平时和疫时跨期选择偏爱的变易程度(2类变易的程度指标), 以及人们自评的扛疫成效。跨文化比较结果的主要发现是:不同通货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1)和不同时期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2)能联合预测中国/新加坡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 不同时期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2)也可以单独预测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尼日利亚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 这2类选择偏爱变易的程度指标不能预测其他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或者预测方向和假设相反)。基于易经“穷则变, 变则通”的要旨和跨国比较的发现, 我们认为:面临历史危机时善于变通的特长抑或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竞争优势; 在应对危机时, 与中国文化距离越相近的国家或民族抑或也能越受益于类似的竞争优势。

  • 折扣还是权衡: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理论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4

    摘要: 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做出涉及不同时间节点的决策,此类决策在行为决策领域一般以跨期偏好作为衡量指标。而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做出的、攸关生存发展的重要跨期决策实则是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然而,现有基于纯获得范式未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现实中更加复杂、真实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问题。为了描述并解释人们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本项目拟:1)通过不同逻辑合成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决策的折扣率,为模型比较提供尚缺乏的预测指标;2)开发生态版的混合得失双结果跨期偏好任务,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加生态、有预测力的测量范式;3)采用静态的直观模拟天平任务和动态的鼠标实验室、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检验效用比较模型与属性比较模型何种可以更满意地解释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决策。

  • 时间跨期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25

    摘要: 许多使用金钱作为结果的跨期选择揭示了自我-他人决策效应的存在。然而,跨期选择的结果并不局限于金钱;时间亦是一种稀缺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揭示基于时间的跨期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效应,即关注了以时间为结果的跨期选择类型。在三个实验过程中,证实了自我-他人决策效应的存在。为他人做决策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小而近(SS)选项而不是大而远(LL)选项,并认为SS选项的获益显著大于LL选项。而为自己做决策的被试更喜欢LL选项而不是SS选项。然而,他们认为LL和SS选项的获益没有显著差异。改变决策者的角色会影响个人考虑其选择的未来后果的能力。时间的跨期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效应可以用经济理性和建构水平理论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时间跨期选择中自我-他人决策效应,可以简单地通过重新描述问题而产生,在不需要增加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最佳的长期选择。

  • 损失规避“不对称程数”解释机制的再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02

    摘要: “不对称程数”(uneven route)解释机制是刘欢等人于 2009 年首次提出的用以解释和预测如何和为什么会发生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这种解释机制认为当损失的程数(同一拥有权的转换次数)大于获得的程数时,损失规避就会发生。本文操纵了刘欢等(2009)提出的不对称程数,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对不对称程数解释机制进行检验。本研究的 4 个实验结果,以及对 4 个实验进行小元分析的结果支持不对称程数的解释机制。该结果在被试间实验设计和被试内实验设计,在不同金额,不同测量指标中均得到了验证,表明该结果是稳定的。在本文中,与赢钱输钱情境相比,损失规避在交税退税情境下消失。

  • 早死早超生: 负折扣的“去牵挂”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23

    摘要: 面对未来的负性事件,折扣理论认为人们应该,实际观察同样发现人们实际会选择延迟负性事件, 如拖欠款、迟交罚款、税款、欠债,而这种延迟无疑会造成个人和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然而,同样有研究发现背离了折扣理论预测的结果。本研究提出并探索反转上述偏好的一种可能解释,即“去牵挂”解释。我们设计5个研究既有实验室又有现场研究,结果发现当存在后续牵挂事时,学生被试会偏好早经历负性事件(本研究中即是口语考试),且后续牵挂事件所引起的反刍程度起中介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设置后续牵挂事的方法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行为助推,容易使潜在的使用者理解这种方法。简言之,在本研究中设置“牵挂事”对“偏好即时负性事件”所起的作用,犹如在罗伯斯山洞实验中设置“组外威胁”对“组内合作”所起的作用。

  • 基于“值”的选择:给小梨子赋予更大的虚构价值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3-25

    摘要: 备择选项可被表征在多维(各维度描述选项的不同属性)空间中,据此,人们或依据“价值最大化”原则(Luce,1959)对备择选项做出选择。然而,现研究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有虚构故事能力的决策者会主动改造表征选项的空间,即会自我生成额外的虚构维度来表征备择选项。我们将决策者在给定维度上给选项赋予的效用(Uv)定义为“价”(v(x)),而将决策者在自我生成的虚构维度上给选项赋予的效用(Uv)定义为“值”(w(xc))。我们的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维度上明显具有更大“价”的选项往往不被选中(违背了“价值最大化”原则);而这种偏偏选择“小梨子”(较不值钱的选项)的行为可以被基于“值”的选择模型描述和解释为:人们的决策旨在选择具有较大“值”的选项,而不是具有较大“价”的选项。希望我们的发现不仅能有助于理解这类“多走一步”决策的奥妙,而且还能有助于我们将这种能进一步自我生成虚构维度、继而在虚构维度上对选项赋予延迟的效用(值)、并做出基于“值”选择的能力,视为并证明成能够测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出的“虚构故事能力”程度的操作定义。

  • “吃亏是福”— 传说乎?现实乎?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9

    摘要: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选取或接受一个导致明显损失的选项(如,无酬加班)。主流决策理论不会将此选择预测或解释为我们主动做出的行为选择,反倒是中国古语“吃亏是福”这一信条不仅对此进行了阐释,而且还大力推崇这类行为。为了探索“吃亏是福”信条起作用的机制,我们自创了一个基于成功人士吃亏轶事的量表,用于测量“吃亏似然性”。考虑到“福”可分为“主观”与“客观”之福;“报”可分为“现报”与“后报”,我们发现(1)当下吃亏似然性分数越高的人,当下拥有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越高、主观幸福感(SWB)越强;(2)真金白银的当前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既可以被当下的吃亏似然性所预测,也可以被想象的多年前吃亏似然性所预测(即以前吃的亏能预测现在受的福),且想象以前吃亏的年代越久远,预测的效果越佳。我们的发现提示“吃亏是福”不是传说而是现实。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