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恐惧泛化是条件性恐惧反应转移到另一个相似但安全的刺激的现象。适当的恐惧泛化对人类有积极意义, 而过度的恐惧泛化则不利于个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研究揭示了恐惧泛化的规律, 因而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对知觉恐惧泛化的相关研究, 介绍恐惧泛化的经典理论基础—巴普洛夫条件反射以及恐惧泛化梯度; 其次简要回顾基于多个感觉通道(即视觉、听觉、情景)的知觉恐惧泛化研究现状; 再次, 分别对海马、杏仁核、脑岛和前额叶等脑区在恐惧泛化中的作用进行回顾, 进一步总结出恐惧泛化的神经环路结构模型。最后, 简要区分了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和正在兴起的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 进而指出未来研究需要结合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区分被试对刺激的辨别力、增加恐惧刺激材料的准确性及多样化、结合激素等个体差异和多模态脑成像数据来展开。

  • 情境信息对模糊表情识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识别模糊表情对人类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发现, 情境信息影响模糊表情识别。基于此, 文章探究了影响模糊表情识别的五种情境信息, 包括文字描述、情绪表情、颜色背景、嗅觉信号和人格因素, 旨在揭示情境信息影响人类识别模糊表情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突出模糊表情的主体研究地位、清晰界定情境信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及明确影响效价转移的脑区四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拓宽模糊表情识别研究领域。

  • 经颅直流电刺激右侧颞顶联合区 对助人意图加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对意图信息的理解是影响道德判断的重要因素, 已有研究证实在伤人行为道德判断中, 右侧颞顶联合区与意图加工具有因果关联, 而在助人行为道德判断中, 意图加工的作用及其关键脑区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阴极刺激右侧颞顶联合区, 考察抑制该脑区的活动对被试在道德判断中对助人意图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助人行为道德判断中, 个体对正性助人意图的赞扬度评价显著高于中性意图, 对正性结果的赞扬度评价显著高于中性结果, 二者没有交互作用; 且只在正性意图条件下, 阴极刺激被试右侧颞顶联合区后, 其做出道德判断的反应时显著缩短。该结果揭示了右侧颞顶联合区在助人意图加工中的核心作用, 抑制该脑区的激活能影响个体在道德判断中对助人意图的加工。

  • 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一项EEG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 开放式荟萃分析的规范化报告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7-30

    摘要: 荟萃分析(又称元分析)以量化方式综合实证研究结果,是积累整合证据并推进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开放式科学这种新型研究实践下,荟萃分析是整合开放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重要手段。但荟萃分析的过程繁复、方法多样,其执行上的严谨性对荟萃分析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其报告的透明性和开放性对其结果的可重复性尤为重要。为了解中文荟萃分析报告规范性的现状,让更多研究者了解荟萃分析报告的规范性与透明性,提升荟萃分析报告的质量,本文以国际学界广泛使用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和开放式科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基于效应量的荟萃分析报告特点,拟定出荟萃分析报告的中文版清单,并以心理学中的荟萃分析为例,对近五年国内发表的68篇中文荟萃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部分进行回顾。基于结果,我们建议荟萃分析报告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其报告的开放性与透明性:文献搜索的时间及限制、研究筛选和数据收集过程的细节、文章筛选的流程图、效应量转换的细节、单个研究偏倚状况的评估等。本文的荟萃分析报告清单为开放式荟萃分析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清单,为未来荟萃分析研究提供参考规范。

  • 儿童期逆境与基因对男性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5-17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暴力再犯危险性评估是当今再犯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重点, 其中,攻击性是服刑人员暴力再犯行为稳定的个体因素。对攻击性进行研究, 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服刑人员在假释或出狱后的暴力再犯行为风险, 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 研究表明,遭受儿童期逆境和携带易感基 因(如 MAOA-uVNTR 低活性等位基因)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 但在现有的研究中,儿童期逆境的计分方式局限于简单的线性加总,或所依据的统计模型忽略逆境各维度之间的 交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在服刑人员攻击性的评估中未考虑攻击性的亚类, 而且多使用自报告的量表测评, 这些问题制约了评估的有效预测力。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潜在类别模型,分析男性服刑人员和普通成年人群在儿童期逆境上的亚类; 以实验与问卷测量结果、司法行为记录作为攻击性指标,揭示儿童期逆境如何影响个体的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及暴力犯罪行为,重点探讨儿童期逆境潜在类别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以及 MAOA-uVNTR、COMT Val158Met、 5-HTTLPR 基因多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出高攻击性个体的生物遗传指标,从而发现受儿童期逆境经历影响的易感人群,为暴力行为的风险预测以及针对暴力攻击行为的行为矫正和相关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 应激条件下的双重学习系统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2-27

    摘要: 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中许多研究一致认为,人的行为由双重学习系统控制,分别是反射性系统和反思性系统。前者是自动化的习惯系统,反应快速,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后者是反应较为缓慢的认知系统,需要消耗更多认知资源,但也更加灵活,可以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两种学习系统并行存在而又相互竞争,共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究竟是哪种学习系统对人的特定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又有哪些因素导致该系统对行为的支配,是近年来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过去研究者们采用导航学习、概率分类学习或工具性学习及其计算模型,从行为和大脑层面探讨双重学习系统在急性和慢性应激下的变 化。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研究,我们总结出应激导致个体向习惯行为转变的生理机制,即去甲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在杏仁核的参与下与受体结合协同作用于双系统相关的脑区,并从该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和解释毒品成瘾的形成。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个体基因差异与应激影响学习的关系,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以更好地揭示其背后的神经和内分泌机制。

  • 睾酮与人类决策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22

    摘要: 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的雄性激素之一,在神经科学与神经内分泌学领域中,早期研究发现睾酮会对人类的攻击性、社会交往、冲动性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睾酮与决策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性决策的信任、合作、利他与竞争方面以及经济性决策的风险决策。多项研究显示,睾酮的水平与经济性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在社会性决策领域中,高水平睾酮的个体会趋向于更高的攻击性、支配性和公平性行为,同时表现出更低的人际信任。然而这些研究结果间也存在难以重复验证的现象,需要更多的研究探寻可能影响睾酮与决策的其他因素。未来对睾酮与决策的研究可以关注睾酮与消费决策领域、探寻青少年睾酮水平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

  • 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9

    摘要: 准确解码语音中的情绪信息能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此能力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重要,因为人类刚出生时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发育得完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5~7月龄的婴儿能分辨不同情绪种类的语音,但目前对新生儿的研究还非常少。人类是否在出生时即具有分辨不同种类情绪性语音的能力?新生儿对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正性或负性偏向?本文选用odd-ball范式考察高兴、恐惧、愤怒三种韵律性语音在1~6天龄新生儿大脑中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实验1直接对比三种情绪性条件,发现新生儿大脑的额区(F3和F4电极点)可以区分情绪性语音的正负性,正性(高兴)语音诱发的“失匹配反应”幅度明显大于负性(愤怒和恐惧)语音。实验2采用偏差和标准刺激反转的odd-ball范式,证实了实验1的结果并非源于三种情绪语音物理属性的差异。本文的结果提示,新生儿大脑可自动辨别正性与负性情绪语音,但尚不能将愤怒和恐惧两种负性语音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高兴语音比两种负性语音诱发了更大的失匹配反应,这一结果首次从神经学层面(电生理指标)为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提供了证据。

  • 厌恶与恐惧面孔的记忆编码、保持、提取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9-13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在负性情绪记忆研究中被反复证实。尽管厌恶和恐惧同属负性情绪, 提示威胁的存在, 但由于它们的进化意义和生理功能不同, 可能导致它们对记忆的编码、保持、提取三个阶段不同的调节方向或调节强度。本文采用延迟再认任务,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健康成年被试对唤醒度和效价相当的恐惧和厌恶面孔的记忆编码、保持和提取。结果显示, 1)在记忆编码的早期, 被试主要加强了对恐惧面孔的注意(P1)和结构编码(N170), 而厌恶信息的加工受到了抑制; 2)从记忆编码晚期到记忆保持的整个阶段, 被试对厌恶信息的精细评估(编码阶段P3)和复述保持(保持阶段的负走向慢波)均强于恐惧信息; 3)相比于恐惧面孔, 厌恶面孔可能在工作记忆系统形成了更强的表征, 从而使被试在记忆提取时可回忆起更多的细节, 对记忆提取的信心更足(提取阶段P3)。这后两条发现是导致行为层面上厌恶情绪记忆优于恐惧情绪记忆的原因。本研究为“厌恶比恐惧具有更强的记忆增强效应”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脑活动层面的证据,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负性情绪增强记忆的认知机制。

  • 赢分与输分运动员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的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4-18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中国运动员赢分和输分后的表情, 通过行为学和脑电技术比较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的加工机制。实验1探讨了赢分与输分面孔和身体的效价和强度, 实验2考察了图片的情绪类型(中性、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 实验3采用脑电技术比较了赢分和输分情绪的神经机制。3个实验的行为结果表明, 相比面孔, 身体信息更能区分赢分和输分的效价, 而且身体姿势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单一, 面孔表情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复杂和多样化。脑电实验的结果表明, 身体的情绪信息能更早地被大脑识别, 表现在N170成分上, 面孔表情的情绪效应, 反映在EPN成分上。在加工的晚期, 面孔和身体条件下, 均观测到胜利比失败表情诱发了更大的LPP成分。结果表明, 大脑在多个阶段对身体姿势进行情绪评估与分类, 为行为上身体对效价的高区分性提供了证据。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