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时代青年新冠感染人群的自助心理干预—基于GPT-4构建PST聊天机器人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8

    摘要: 为了帮助青年新冠感染人群在疫情结束后恢复和发展心理健康平衡状态, 我们开发了可以作为现有心理健康资源补充的在线自助心理干预机器人。首先, 我们利用提示工程技术,基于大语言模型GPT-4构建擅长问题解决疗法 (Problem-Solving Therapy, PST)的聊天机器人。然后进行预测试和正式实验 来验证聊天机器人的有效性。预测试的结果表明聊天机器人在与用户的交互过程 中遵守问题解决疗法的核心工作步骤。正式实验的结果显示,PST聊天机器人在 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维度上的表现好于普通聊天机器人,说明PST聊天机器人可 以帮助用户更快定位困扰自己的问题和以及制定出可行的问题解决计划。但在关 系质量维度上PST聊天机器人与普通聊天机器人没有差别,也没有在性别和新冠 后遗症这两个因素上发现对两种聊天机器人的评价有差异。说明PST聊天机器人 的人机关系质量没有显著提升,但聊天机器人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广泛适用性仍在 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结果支持大语言模型在创新性实现心理自助干预 方面的可能性。

  • 知觉学习中非显著性刺激视觉加工的学习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25

    摘要: 非显著性刺激的知觉学习研究发现成人大脑具有可塑性,但是知觉学习如何影响不同的视觉加工阶段仍不清楚。通过将眼动指标划分为三个视觉加工阶段来探究知觉学习的机制:搜索潜伏期(早期),是指从搜索屏呈现到第一次眼跳离开初始注视点位置的时间,代表了在搜索屏中选择第一个搜索位置的时间;注视点个数和平均注视时间(中期),代表搜索过程中注视加工的位置个数和平均加工时间;确定时间(后期),代表判断当前刺激是否为目标并做出反应。结果发现对训练刺激的搜索正确率提高,反应时变快,同时搜索潜伏期显著增加,注视点个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减少,且行为和眼动指标的变化都没有迁移至未训练刺激。说明知觉学习会影响早期和中期视觉加工阶段,可能通过增长搜索潜伏期,同时减少眼跳的次数和降低注视时间来提高搜索表现

  • 基于大规模古文语料库的词典构建及分词技术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20-01-07

    摘要: 古文献的研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古文分词则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古文献进行分析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缺少规范的数据资料而没有像现代汉语分词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互联网拥有大量古汉语文本和词典方面的数据资料,但是这些数据分散,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本文提出采集互联网非结构化古汉语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抽取出一个古汉语基础词典,然后再利用互信息、信息熵、位置成词概率相结合的新词发现方法从大规模古籍文本中抽取古汉语候补词典,最终将基础词典与候补词典融合,利用正向最大匹配实现对古文的分词。与开源的分词器甲言在基于词典的分词方面比较后F值提高了14%,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证明本文构建的分词器可以应用在古汉语文本分词上。

  • 古文LIWC词典的构建及初步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9-12-20

    摘要: [背景]LIWC(基于语词计量的文本分析)以关键词的词频统计为基础,可对个体和群体的表达语句的心理学意义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分析文言文文本的心理学意义,我们在简体中文LIWC词典(Simplified Chinese LIWC 2015年版本, 简称SC-LIWC)的基础上,构建了古文LIWC(Classical Chinese LIWC,以下简称CC-LIWC)词典。[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如何构建CC-LIWC词典并介绍如何使用该词典对古文文本进行分析。[方法]获取在线汉语词典的全部词汇及其对应解释,保留文言文词及其现代文译文,并从译文中寻找SC-LIWC词,将SC-LIWC词与文言文词进行匹配。对匹配结果进行人工标注,确保结果的一致性与准确性。[结果]最终生成的CC-LIWC包含了81个词类与49136个文言文词条。[局限]古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情况较为普遍,对词典中词汇的分类存在一定影响。[结论]使用CC-LIWC对《论语(节选)》、《孤愤》进行词频分析,分析结果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与法家的注重逻辑辩证的区别,说明CC-LIWC词典能够有效区分文本的表达倾向。

  • 急性应激损伤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0-16

    摘要: 生活中,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进一步地,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 转发“锦鲤”行为对微博用户情绪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21

    摘要: 社交网络在如今的社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社交网上兴起的 某些具有“仪式”感的转发行为越来越多,其中“转锦鲤”就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本研究利用网络文本分析对用户在转发锦鲤前后一个月的社交关键词进行分析,来研究转发“锦鲤”对微博用户情绪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发锦鲤的行为不能认为具有自我积极暗示的作用,或者是用户转发锦鲤这一行为本身不具积极自我暗示的成分。

  • 雾霾(PM2.5)对情绪影响受地区因素调节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5-09

    摘要: 本研究在社会媒体大数据的基础上,探究雾霾影响情绪的过程中地区因素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微博数据进行词频统计的方法,在去除了微博热点事件对情绪的影响后,对2015年至2016年北京(朝阳区)和成都市的用户的原创微博内容,进行词频统计和调节变量(地区)的分析。引入调节变量(地区)后发现,结果发现地区与雾霾(PM2.5)存在交互作用,北京地区雾霾(PM2.5)与消极情绪呈现正相关,成都地区雾霾(PM2.5)与消极情绪呈现负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雾霾(PM2.5)影响情绪存在地区差异,这可能与两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有关。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