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10
  • 亲社会行为中的从众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31

    摘要: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从众心理会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亲社会从众行为包括 利他从众、公平偏好从众、信任从众、慷慨从众等。亲社会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包括模仿 理论与动机改变理论。亲社会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包括奖赏加工与错误加工神经回路。社会 价值取向、人际信任水平与人际敏感性对亲社会从众行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方 向可以从亲社会从众效应的稳定性、个体差异、儿童及青少年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临床 研究以及跨文化角度入手。

  • 意义关联的注意定向效应:基于空间位置的抑制和捕获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30

    摘要: 采用线索化范式,通过三个实验建立线索和靶子的意义关联,考察了意义性线索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向效应。结果表明,在下视野出现抑制效应,且位置越下抑制效应越显著;在上视野出现捕获效应,且位置越上捕获效应越显著;同时注意定向效应的程度受引导线索性质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1)客体间的意义关联能够引导视觉空间注意,表现出不同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向效应;(2)客体性质能够影响意义关联的注意定向,表现为客体的生动性越高,调节能力越强,抽象性越高,调节能力越弱;(3)意义关联的注意定向具有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基于空间位置的抑制和捕获效应。

  • 员工正念对配偶家庭满意度和工作投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9

    摘要: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体验抽样法收集了一家商业银行114名员工及其配偶的数据。结果表明,在个体内层面,员工正念通过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中介作用影响其配偶家庭满意度及第二天早上工作投入;在个体间层面的配偶家庭负面情感表达调节了员工正念与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关系及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中介作用,即配偶家庭负面情感表达水平越高,员工正念对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影响及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中介作用相对更弱。

  • 道德情绪:探寻道德与创造力关系的新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8

    摘要: 先前有关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多关注道德的认知与行为差异对创造力产生的 影响,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 研究从道德情绪的视角, 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 系统的梳理, 发现道德情绪存在: 以情绪效价调节创造性认知; 激发道德动机, 中介人格与 创造力的关系; 引发自我觉察, 促进顿悟与创造性成就的产生; 提升心理资本, 影响不同创 造力特性的表达等,多种影响个体创造力的路径。这表明, 与道德认知和行为相比,道德情 绪不仅能更加全面准确的体现出个体实际的道德活动、促进符合道德标准的创造力产生;还 为人们解释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提供了多样的路径与可能。未来需继续加深对道德情绪及 其内在机制的理解、通过系统性的选取创造性任务, 明确道德情绪、道德与创造力之间的关 系, 寻找道德培养与创造力激发的新模式。

  • 问卷调查中被试不认真作答的控制与识别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0-10-28

    摘要: 问卷调查是心理与教育领域十分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而被试的不认真作答可能导致问卷数据失真。回顾已有研究发现:(a)不认真作答可以从外在作答模式和内在产生原因两个方向进行定义;(b)不认真作答的常见事前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降低任务难度以及提高被试作答动机两大类;(c)事后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嵌入识别量表、作答模式识别、反应时识别三大类。今后的研究中应基于作答机制的研究优化与开发控制方法,检验作答识别方法的跨情境适用性并开发新方法,并对局部不认真的识别与处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 语言经验对概率词切分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7

    摘要: 概率词切分指个体利用音节间的转换概率切分语流、发现词语边界的过程。经典的概率词切分研究多采用“学习-测试”范式,首先要求被试切分一段无意义人工语言,随后对切分效果进行测试。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关注语言经验对概率词切分的影响。语言经验在语音经验和被试掌握的语言知识两方面影响着概率词的切分效果。今后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在语言经验的分类上进行拓展,细分群体语言经验和个体语言经验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多地关注普通话母语者的语言经验如何作用于概率词切分过程。

  •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解释机制与理论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7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界定的是组织员工出于维护组织的利益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UPB在组织中难以被识别,却可能给组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兼具亲组织性和不道德性,UPB的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明确UPB的来源与界定;亦有必要借鉴“不道德行为”的解释路径,从理性决策和直觉判断两个解释机制对UPB前因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理论归纳梳理,形成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亲领导不道德行为和亲团队不道德行为的细分研究,中国本土背景下企业所有制形式对UPB理论模型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以及角色压力对UPB的影响。

  • 小样本情况下错误先验信息对贝叶斯估计的影响:基于多层模型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0-10-27

    摘要: 在心理学、教育学和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会遇到存在嵌套结构的多层数据,如被试可能嵌套于社区、班级、诊所等。如果不考虑数据本身的嵌套结构,可能导致一些统计模型违反其独立性假设,从而对模型参数的估计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研究者往往需要利用多层模型解决多层数据中非独立性观测可能带来的问题,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研究中多层数据常常出现水平1或水平2样本量偏小的情况。基于传统频率学派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Maximum Likelihood, ML)需要依赖大样本,在小样本下容易出现参数估计及模型收敛等方面的问题。贝叶斯估计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先验信息主观设置的影响。为了探讨贝叶斯估计中错误先验信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本文基于多层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不同数据类型(因变量分别为连续正态分布数据、连续非正态数据与二分变量的数据)、样本量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的情况下,设有不同信息强度和偏差程度的先验信息对贝叶斯估计的影响。总体结果显示,贝叶斯估计中均值严重偏离真值的先验分布会对参数估计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ICC较大,以及群组样本量和先验分布方差较小的情况,且因变量为非正态分布或二分变量时,错误先验信息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本文对多层模型中错误先验信息对贝叶斯估计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希望为贝叶斯估计中先验分布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补充及实证参考。

  • 口语句子的韵律边界:窥探言语理解的秘窗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6

    摘要: 韵律边界加工与言语理解紧密相关,最近十几年来逐渐成为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焦点。韵律系统包含若干由小到大的韵律单位,不同单位的韵律成分其边界强度不同,表现在音高、延宕和停顿三个声学线索上的参数也不同。句子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话人运用声学线索感知权重策略对韵律边界的声学线索进行加工。从神经层面上来看,对于韵律边界的加工,大脑显示出独立且特异性的神经机制。韵律边界的加工能力在婴儿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到了老年阶段则逐渐退化,而且似乎能够对二语迁移。未来,需要扩大对韵律边界声学表现的考查范围,进一步明确韵律边界的加工过程,进一步厘清韵律边界加工和句法加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二语者韵律边界加工能力的发展。

  • 基于游戏的心理测评:概念,范式及实践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0-10-26

    摘要: 基于游戏的心理测评是指通过游戏或游戏化的活动,对一个人的能力、人格等心理特性和行为进行量化测评。早期主要以评估教育、训练效果为目的而后发展成对心理特性的测评,基于游戏的测评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测评形式、测评过程和测评结果上均具有优势。目前基于游戏的测评形成了以证据中心设计为基础的范式,用于指导建立测评工具并开展实证研究,在测评个体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方面均有实践。然而当前该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可以在任务设计、结果分析及实践应用方面进一步拓展深入。

  • 涉空对话中表征对齐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6

    摘要: 人类如何处理并交换空间信息是现有空间认知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涉空对话实现的。在涉空对话中存在着表征对齐现象,互动双方在对话中会实现空间术语、空间参照系及空间视角等表征的对齐。空间场景物理特征和人与人的协作都会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而实现表征对齐的生理基础是对话双方神经活动的一致性。未来可继续探究表征对齐的作用机制,如与个体空间偏好的关系,以及合作伙伴特征如何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等。

  • 第二语言学习者形态复杂词的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3

    摘要: 大多数语言中,形态复杂词所占的比例很高。形态复杂词形-义映射的规律性使得读者不仅能直接从心理词典中提取整词语义,还可以利用形态规则来建构词语的语义。研究发现,母语者可以利用形态规则来加工复杂词,但第二语言(二语)学习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且表现出和母语者不一样的结果模式。基于补充学习系统理论和情景性二语者假设,我们尝试提出了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机制的观点,并据此解释研究分歧出现的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究词汇形态家族大小等因素对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影响,以及揭示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神经机制。

  • 注意过程中的行为振荡现象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3

    摘要: 行为振荡是个体心理加工过程的周期性动态变化在行为上的表现。通过高时间分辨率的行为采样方法,行为振荡研究为探索视觉注意的时间动态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各种不同的注意任务中都发现存在行为振荡现象。大量行为振荡证据表明,注意过程存在两种主要的节律成分:反映注意抑制的α节律(8~13 Hz)和反映注意转移的θ节律(4~8 Hz)。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注意的时间动态结构,也为序列搜索理论和平行搜索理论之间的争论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振荡的节律特征会受到一些潜在因素(如任务难度、线索有效性)的影响。行为振荡和神经振荡在某些任务中表现出相同的节律成分,提示两者涉及了相似的心理过程。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各种不同的注意控制过程以及多模态交互任务,深入探索其行为振荡特点,以更好地揭示注意的动态加工过程。

  • 人们何以能够“舍生取义”?基于保护性价值观认知神经机制的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2

    摘要: 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近些年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证据表明,人们之所以可以为了坚守保护性价值观,表现出“舍生取义”的行为(如对抗利益诱惑甚至放弃生命),一方面由于保护性价值观是以一种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方式进行表征和建构的,这使得人们较少进行利弊权衡;另一方面,由于保护性价值观与自我和道德认同过程紧密相关,使得其被主观赋予了最高价值。未来研究中,需要在进一步明确保护性价值观神经作用机理基础上,关注其文化差异问题,并开展对保护性价值观的干预和正确引导的应用实践研究。

  • 音乐愉悦体验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0-22

    摘要: 愉悦情绪体验是音乐活动中最普遍的心理现象。通过系统回顾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认为音乐愉悦体验与大脑奖赏系统的活动有关,并涉及伏隔核与听觉皮层等其他脑区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多巴胺的传递与音乐愉悦体验存在因果联系。基于预期视角,奖赏预测误差和音乐信息理论模型可以解释音乐愉悦体验的产生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伏隔核及各皮层在音乐愉悦体验中的功能,并整合不同的预期理论。

  • 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的拓展及其效应量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0-10-21

    摘要: 传统的有中介的调节(mediated moderation, meMO)模型关于误差方差齐性的假设经常被违背,应用研究中也缺乏测量meMO效应大小的指标。对于单层数据,本文借助于两层建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处理方差非齐性的两层有中介的调节(2meMO)模型;给出了用于测量meMO分析中总调节效应、直接调节效应和有中介调节效应大小的效应量。通过Monte Carlo模拟研究,比较了meMO和2meMO模型在参数和效应量估计上的表现。并通过实际案例解释了2meMO模型的应用以及效应量的计算和解释。

  • 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特点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9

    摘要: 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特点为倾向于加工与负性心境一致的材料,被认为是抑郁症认知易感性的核心特征。目前研究者们围绕抑郁症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三个子功能的情绪刺激加工特点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在更新功能上,患者难以移除负性情绪信息,且在正性信息的加工上存在缺损;在抑制功能上,患者难以抑制无关负性情绪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在转换功能上,患者情绪材料转换困难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神经生理与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工作记忆中的情绪刺激加工与抑郁症患者背外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的功能激活水平异常有关。未来研究需评估工作记忆三个子功能对抑郁症状的差异性贡献及在情绪刺激加工上的统一性,并探究其随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谨慎选取并评估不同情绪刺激材料指标的诱发效应及其对工作记忆功能的独特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神经机制,为工作记忆偏向矫正干预的临床应用及其预期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 Do Experiences Studying Abroad Promote Dialectical Thinking?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9

    摘要: Our current work seeks to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on whether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riences studying abroad promote dialectical thinking. We collected behavioral data from 258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multiple regions. We found that when primed with studying abroad (relative to traveling abroad, their hometown culture and a control condition), partici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show tolerance for contradiction, meaning that they deemed both sides of contradictory scientific statements as convincing and rated them more favorably. Therefore, it is plausible that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riences studying abroad promote their dialectical thinking regardless of their host culture. More work is needed to further this line of research by 1) extending these effects with other measures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2) adopting differing paradigms to provide more robust findings, and 3) understanding how experiences studying abroad may promote dialectical thinking.

  • 海外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9

    摘要: 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海外的背景下,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堪忧。本文较为系统的梳理了海外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成因,指出了儒家文化、语言障碍、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和偏见歧视等因素对海外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影响。同时,本文从社交关系、认知行为和互联网社交媒体三个方面评述了如何提升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案。我们希望本文的整合性评述能够促进国际教育工作者、文化心理研究者、心理咨询师等群体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中国留学生群体所面临的跨文化适应困难和心理健康危机,甄别和检验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为未来更好的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科学基础和实践启示。

  • 留学经历的心理获益与心理成本: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9

    摘要: 海外中国留学生规模庞大、分布广泛、问题频出,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其中心理健康、文化适应、社会歧视等问题尤为凸显。本文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梳理留学经历带给个体哪些心理获益和心理成本。研究发现,具有留学经历的人跨文化胜任力更高、人格开放性更高、自我效能感更强,然而留学经历也会导致个体更有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社会支持降低、孤独感增加,并且感知到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将评述这些心理获益和心理成本,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以期为留学生心理层面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问题、理论框架和实证参考。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