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推断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当前科研中最常用的经典统计方法——零假设检验(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ce test, NHST)却因难以理解而被部分研究者误用或滥用。有研究者提出使用贝叶斯因子(Bayes factor)作为一种替代和(或)补充的统计方法。贝叶斯因子是贝叶斯统计中用来进行模型比较和假设检验的重要方法,其可以解读为对零假设H0或者备择假设H1的支持程度。其与NHST相比有如下优势:同时考虑H0和H1并可以用来支持H0、不“严重”地倾向于反对H0、可以监控证据强度的变化以及不受抽样计划的影响。目前,贝叶斯因子能够很便捷地通过开放的统计软件JASP实现,本文以贝叶斯t检验进行示范。贝叶斯因子的使用对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先验分布选择的合理性以及保持数据分析过程的透明与公开。 |
submitted time 2018-05-08 Hits84283, Downloads10181, Comment 0
[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全面分析金庸小说人物人格与创作阶段、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创作阶段对金庸15部小说进行划分,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文学智能分析方法,通过中文心理分析系统对人物对话进行处理,得到人物的大五人格预测分数。[结果] 女性人物的神经质倾向高于男性人物;创作阶段影响小说人物的尽责性、外向性倾向。[局限]仅仅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分析,没有和金庸本人生平经历和创作时代特点相结合。[结论]本文从心理学人格理论出发探讨金庸小说的人物描写特点,丰富了“金学”的研究成果,为研究金庸的人物刻画风格与偏好提供了新的视角。 |
submitted time 2018-02-12 Hits10845, Downloads5411, Comment 0
COVID-19 outbreak increased risk of schizophrenia in aged adults
Hu, Wei; Su, Li; Qiao, Juan; Zhu, Jing; Zhou, Yi
We noticed an unusual increase of first-tim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F20) in January 2020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s to validate this observation and fi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f applicable. A total number of 13,783 records from outpatients in January 2020 were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Comparisons between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in outpatients in January 2020 and similar periods of 2017-2019 were made to minimize seasonal influence. Relationship of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and COVID-19 infections in China was calculated. Limited personal information (age, gender, approximate residence) was analyzed to find risk factors.After excluding seasonal factor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in first-time patients and countrywide epidemic situation was found. Statistical results further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edian age from 39 to 50 for first-tim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 which is unusual. Meanwhile, a slight but not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in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pproximate residence (urban/suburb). Our data supported that COVID-19 outbreak increased risk of schizophrenia in aged adul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COVID-19 is more lethal to elders. We strongly appeal that public healthcare in countries either with or without infected patients should prepare in advance for potential risks in public mental health. |
submitted time 2020-02-29 Hits34991, Downloads4685, Comment 0
神经科学的发展对其他学科以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神经科学方法与行为研究方法都是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有效手段并各有所长,但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却可能引起人们过度的解读和信任。研究者发现,当某一结论使用神经科学结果作为证据时,比使用行为科学结果或者心理生理学指标作为证据时更加让人信服,即使神经科学结果与该结论之间毫无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科学偏见(neuroscience bias)。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关于神经科学偏见的研究,我们发现:(1)虽然神经科学偏见存在可重复性的争论,但该效应确实存在;(2)神经科学偏见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个体倾向于还原论的解释(即使用低层次、简单的机制来解释更高层次上的现象)及心理本质主义的影响(即人们认为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是神经活动)。神经科学偏见反映了公众对科学结果解读的偏见,未来研究需要探讨这种偏见的心理机制,从而引导科学结果的正确解读和运用。 |
submitted time 2019-11-05 Hits60184, Downloads4619, Comment 0
刻板印象激活是社会知觉中的至关重要的认知过程, 以往关于刻板印象激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某一类或两类社会群体, 导致对于刻板印象激活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本研究立足于经典的用于分类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 采用启动-靶子一致性判断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 分别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对该模型下不同热情-能力的四类社会群体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行为模式进行系统的探讨。结果发现, 无论是外显层面还是内隐层面, 高热情-高能力、高热情-低能力、低热情-高能力三类社会群体均遵循经典的刻板印象激活模式——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更快更准确;而低热情-低能力群体则在外显和內隐加工上均表现出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反转模式——冲突条件下比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更快更准确。本研究拓宽了刻板印象激活的研究视角, 首次发现低热情-低能力群体具有与传统相反的刻板印象激活效应模式, 这一结果为该群体加工的特异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未来研究可以从注意和厌恶情绪的角度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反转模式的加工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
submitted time 2019-06-20 Hits16281, Downloads4556, Comment 0
神经组织行为学是指通过探究组织现象背后的生物学运作机理,从神经生理视角发展并重构组织行为学框架的新兴多领域交叉学科。多维范式下的神经组织行为学包括从还原论到涌现论的哲学基础,基于社会情境认知理论、跨层次研究和逆向推理的理论框架,以及神经成像法和ANS测量法并行的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注意神经组织行为学可能给组织理论带来的变革,以及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
submitted time 2019-02-20 Hits7617, Downloads4468, Comment 0
采用反驳文本范式对患方进行知识修正,提升患方对医方的信任和道德判断。预实验编制反驳文本并验证其有效性,实验1验证反驳文本可以显著提高患方的对医信任和道德判断,并发现医疗结果是影响患方信任和对医道德判断的重要因素。实验2和实验3探究了反驳文本有效性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普遍性,发现不确定性容忍度和宽容度在反驳文本和患方信任及道德判断之间呈链式中介作用,且反驳文本可脱离医学情境提升普遍患方信任。 |
submitted time 2019-09-05 Hits21951, Downloads4335, Comment 0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病因未明,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发育疾病。目前大多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 R-fMRI)研究仅考察了ASD患者脑活动的静态特征,忽视了动态特征。近期研究发现,不同R-fMRI局部指标的动态性之间存在一致性。本研究基于ASD公开数据库,使用滑动时间窗方法系统计算了480名ASD患者和539名健康对照(typical control, TC)被试的主流R-fMRI局部指标的动态性及R-fMRI局部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动态特征,并考察了这些指标与ASD行为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ASD患者在外侧额叶呈现出动态性显著升高,该现象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 DC)的动态性中都有体现。我们也发现ALFF、DC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的动态性在视觉相关脑区,如梭状回、距状沟和舌回呈现下降。在进一步考察了这些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动态特征后,发现ASD患者的一致性动态特征显著低于TC组被试,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功能整合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ASD患者存在着脑自发活动动态性及其整合的异常。 |
submitted time 2018-04-02 Hits26767, Downloads4288, Comment 0
在心理学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被广泛用于检验潜变量间的因果效应,其估计方法有频率学方法(如,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方法两类。近年来由于贝叶斯统计的流行及其在结构方程建模中易于处理小样本、缺失数据及复杂模型等方面的优势,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发展迅速,但其在国内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不足。本文主要介绍了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基础和优良特性,及几类常用的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现状,旨在为应用研究者介绍新的研究工具。 |
submitted time 2018-12-27 Hits15379, Downloads3957, Comment 0
[目的] 利用微博大数据探索熬夜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根据微博用户在夜间的活动状态, 把100万活跃用户分为熬夜组和非熬夜组,比较两组用户在所发微博中出现的体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词词频。 [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熬夜组的焦虑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36.86,p<0.001;熬夜组的抑郁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49.71,p<0.001。 [局限] 词频分析与用心理测量量表测量抑郁和焦虑的情感无法完全等同,基于大数据的词频分析虽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严格的心理测量。 [结论] 入睡时间过晚会影响睡眠质量;熬夜人群更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困扰。 |
submitted time 2018-03-05 Hits10506, Downloads3926, Comment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