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8-3
  • 大数据时代的脑功能成像:走向精神疾病诊疗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31

    摘要: 脑功能成像包含有多种研究模态,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特别是静息态fMRI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安全无创、兼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临床易实施、便于积累大数据等独特优势在精神疾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效应量过小、可重复性不高等问题也困扰着该技术在精神疾病诊断治疗中的进一步临床转化应用。笔者认为,对静息态自发思维进行精细化以改进静息态fMRI研究范式,阐明静息态fMRI指标生理意义并开发更具神经意义的新指标,积累大数据并训练深度学习分类器辅助临床诊断,以及精心设计纵向研究探讨精神疾病治疗方案的改进,是推动静息态fMRI技术进一步向临床诊疗转化的可行途径。

  • “吃亏是福”— 传说乎?现实乎?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9

    摘要: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选取或接受一个导致明显损失的选项(如,无酬加班)。主流决策理论不会将此选择预测或解释为我们主动做出的行为选择,反倒是中国古语“吃亏是福”这一信条不仅对此进行了阐释,而且还大力推崇这类行为。为了探索“吃亏是福”信条起作用的机制,我们自创了一个基于成功人士吃亏轶事的量表,用于测量“吃亏似然性”。考虑到“福”可分为“主观”与“客观”之福;“报”可分为“现报”与“后报”,我们发现(1)当下吃亏似然性分数越高的人,当下拥有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越高、主观幸福感(SWB)越强;(2)真金白银的当前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既可以被当下的吃亏似然性所预测,也可以被想象的多年前吃亏似然性所预测(即以前吃的亏能预测现在受的福),且想象以前吃亏的年代越久远,预测的效果越佳。我们的发现提示“吃亏是福”不是传说而是现实。

  • 知觉负载对注视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结合知觉负载任务和注视适应范式, 考察了知觉负载(高、低知觉负载)对不同注视线索(偏离注视与直视)适应后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偏离注视在低负载条件存在显著的适应后效, 而在高负载条件仅存在微弱的适应后效, 并且前者显著大于后者; (2)直视在低负载和高负载条件都出现了显著的适应后效, 并且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3)注意资源对偏离注视知觉的调节作用大于对直视知觉的作用。这说明, 偏离注视知觉受到注意资源紧张程度的调节, 而直视知觉不受注意资源的调节, 注意资源对直视与偏离注视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 推测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加工机制。

  •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因果性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往的影像学研究表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缺乏因果性的证据。本研究旨在考察右侧DLPFC的激活与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因果关系, 并探讨这一关系受到记忆负荷的调节及其神经机制。被试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之后完成视觉工作记忆变化检测任务, 根据被试在虚假刺激情况下从负荷4到负荷6任务记忆容量的增量将被试分为低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低潜力组)和高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高潜力组), 结果发现正性电刺激右侧DLPFC相对于虚假电刺激显著提升了高潜力组被试在低记忆负荷(负荷4)下的记忆容量及其对应的提取阶段的脑电指标SPCN成分。表明右侧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的提取阶段发挥重要的因果性作用; 正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右侧DLPFC可使工作记忆容量高潜力被试获得更多的脑活动增益, 并导致更好的行为提升效果。

  • 孤独症青少年的情绪韵律注意偏向缺陷:低效率的知觉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情绪注意偏向是指与中性刺激相比, 情绪刺激会引起个体的优先加工。为了探讨ASD青少年听觉通道的情绪注意偏向是否存在缺陷, 并进一步考察目标任务的知觉负载水平是否影响ASD青少年的情绪韵律的注意偏向, 研究先后采用oddball范式、双任务范式呈现中性、快乐和愤怒韵律。实验1结果发现, ASD被试在不同情绪韵律类别下的反应时均长于TD被试。实验2结果发现, 在提供注意指示条件下, 即使在高知觉负载水平上, ASD被试的情绪韵律检测能力及错误率也与普通被试相似, 但对于情绪韵律的反应时与中性韵律无差异。结果表明, 知觉负载对ASD青少年情绪韵律注意偏向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该群体听觉通道的情绪注意偏向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对情绪韵律知觉效率的相对低下。

  • 赢分与输分运动员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的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中国运动员赢分和输分后的表情, 通过行为学和脑电技术比较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的加工机制。实验1探讨了赢分与输分面孔和身体的效价和强度, 实验2考察了图片的情绪类型(中性、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 实验3采用脑电技术比较了赢分和输分情绪的神经机制。3个实验的行为结果表明, 相比面孔, 身体信息更能区分赢分和输分的效价, 而且身体姿势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单一, 面孔表情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复杂和多样化。脑电实验的结果表明, 身体的情绪信息能更早地被大脑识别, 表现在N170成分上, 面孔表情的情绪效应, 反映在EPN成分上。在加工的晚期, 面孔和身体条件下, 均观测到胜利比失败表情诱发了更大的LPP成分。结果表明, 大脑在多个阶段对身体姿势进行情绪评估与分类, 为行为上身体对效价的高区分性提供了证据。

  • 利用游戏log-file预测学生推理能力和数学成绩——机器学习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360名初中生为被试, 使用推箱子游戏, 结合游戏日志文件(log-file)和机器学习技术预测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成绩。预测变量是从推箱子的过程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特征指标, 结果变量是瑞文推理测验成绩和数学成绩, 且均以25%为高低分组的临界值转换为二分变量。结果发现, 训练的模型预测推理能力最高能获得76.11%的查准率、65.72%的精确率、63.10%的查全率以及65.01%的F1得分; 预测数学成绩最高能获得83.07%的查准率、73.70%的精确率、73.33%的查全率以及75.57%的F1得分。研究结果说明, 机器学习建立的区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利用log-file所记录的游戏过程数据可以对个体的能力进行有效预测。

  • 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采用连续闪烁抑制范式(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 CFS), 通过比较不同美感的图片的突破抑制时间, 考察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1使用黑白噪音图片, 通过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了高、中、低三种美感等级的彩色西方绘画的突破抑制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高和美感中等的西方绘画比美感低的西方绘画能更快突破噪音图片的抑制进入意识。实验2考察在彩色噪音图片的抑制下, 美感是否依然影响彩色西方绘画突破抑制的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不影响西方绘画突破抑制时间, 且突破抑制时间显著长于实验1。这些结果表明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受到双眼竞争的眼间抑制过程的限制, 只有在黑白噪音图抑制的情况下, 美感会影响西方绘画进入意识的速度。与黑白噪音图片相比, 彩色噪音图片可能对颜色信息的抑制更强, 干扰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 触摸, 还是不触摸?先前触摸促进新产品接受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已有触觉研究和已有新产品研究都不能回答是否先前触摸一个新产品会影响消费者随后对另一新产品的理解和评估。本文发现:事先让消费者触摸(vs.不触摸)一个外观极度不一致的新产品会促进消费者对另一外观极度不一致的目标新产品的评估和选择(实验1-实验2)。实验3进一步发现, 当先前触摸的产品和随后评估的产品在外观极度不一致这一点上不具相似性时(如, 当所摸新产品在外观上与常见同类产品一致), 先前触摸将不再促进目标新产品的不一致解决, 进而不再影响目标新产品评估。最后, 实验4剥离了触觉和视觉的影响, 发现实验1~实验3的发现受触觉(先前摸)而非视觉(先前看)主导的。

  • 母亲鼓励自主与学步儿的探索行为:依恋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索行为是婴幼儿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促进认知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本研究采用家庭半结构观察和实验室陌生情境技术考察66名14个月母婴对中母亲的鼓励自主水平、儿童依恋类型与学步儿探索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及儿童气质困难度后, (1)母亲鼓励自主显著正向预测探索操作总频次、探索操作种类、探索坚持性; (2)儿童依恋类型显著负向预测探索操作总频次, 正向预测探索操作平均时长; (3)学步儿依恋类型可以显著地调节母亲鼓励自主对学步儿探索能力的作用, 表现为母亲鼓励自主行为能显著正向预测安全型依恋学步儿的探索能力; 当学步儿为不安全依恋时, 母亲鼓励自主行为对婴儿探索能力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母亲鼓励自主行为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探索行为, 且儿童依恋安全性对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尾状核−眶部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与反应性攻击的关系: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采用修改后的Taylor攻击范式, 将被试为虚拟对手选择的白噪音的惩罚强度作为反应性攻击的指标, 选取眶部内侧前额叶(Orbit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OMPFC)作为种子点, 考察静息状态下正常人群OMPFC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及其与反应性攻击之间的关系。功能连接结果表明, 左侧OMPFC与右侧角回(Angular gyrus)、左侧OMPFC与双侧尾状核(Caudate nucleus)、右侧OMPFC与右侧尾状核的功能连接与反应性攻击显著负相关。格兰杰因果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右侧尾状核到右侧OMPFC的效应连接与反应性攻击呈显著负相关, 尤其是与激发条件下的反应性攻击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 静息状态下OMPFC与尾状核的连接与反应性攻击有着密切的关系。

  • 健康目标启动降低高热量食物消费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高热量食物摄入导致的能量正平衡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健康目标启动能否以及如何降低高热量食物的消费, 提高低热量食物的消费。结果发现:(1)健康目标启动能够显著减少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消费, 增加对低热量食物的消费。(2)对食物的情感预测分别在健康目标启动减少高热量食物消费、增加低热量食物消费中起中介作用。因此, 健康目标启动可以通过降低(增加)对高(低)热量食物的情感预测来帮助人们减少(增加)高(低)热量食物的选择和消费。

  • 预期错误在复合恐惧记忆提取消退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的提取消退范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颇有前景的消除不良记忆的方法。本研究将预期错误(Prediction Error, PE)应用于提取消退范式中, 采用多感官复合刺激模型(声音+图片)作为条件刺激, 以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 考察在提取阶段不同的预期错误设置(无PE、单个负性PE、单个正性PE和多重PE)对条件性恐惧记忆提取消退效果有何差异。结果表明:无PE组和多重PE组出现了恐惧的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 而负性PE组和正性PE组均没有出现恐惧的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说明了在对复合恐惧记忆进行提取消退时, 提取阶段适当的PE才能使记忆进入再巩固过程, 随后传统消退达到抑制恐惧返回效果, 提取阶段没有PE或PE量过多都不能达到恐惧消退效果。

  • “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合作交往模式探究: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心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3-15

    摘要: 理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民心特点,并找到有效的合作交往模式,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如原苏联影响、欧美国家殖民、宗教传统等)异常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该研究结合文化心理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社交媒体Twitter数据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自我表征特点(独立性或个人主义),并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普遍信任、特殊信任)的预测模型,以探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即:自我表征是独立,还是互依;人际关系偏好是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还是熟人间的特殊信任。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在自我独立性这一个人主义文化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变异,且主要受欧美国家殖民历史和当地宗教传统的影响;此外,针对陌生人、外国人的普遍信任与针对家人、熟人的特殊信任,可以通过个人主义指标来预测。总之,“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产生的海量语料库快速计算其个人主义指标,并以此来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民心”特点、探索当地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 Attention-operated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determine visual selective attention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09

    摘要: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visual attention is guided by information actively maintained in working memory (WM). However, it remains unknown whether other operations (e.g. inhibition) on WM contents influence selective attention. This issue was investigated in a visual search task where WM contents with either operation (maintenance or inhibition) appeared as distractors in the search display. Behavioral results showed that search performance was slowed down for presenting the maintained contents, but speeded up for the inhibited conte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an operation-directed selection of WM contents that visual attention was distinctively influenced by contents with different operation.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indexes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The inhibited WM contents were suppressed at sensory gating stage (i.e., suppressed P1 amplitude), while the maintained WM contents guided visual attention (i.e., enhanced N2pc amplitude). It seems that results from ERPs and behavior are integrated. The maintained contents guided visual attention that hindered performance of searching a target, while the inhibited contents screened attention that facilitated target searching in the other space. Besides, P3 component indexing updating of WM, which revealed comparable latency both for the maintained and the inhibited WM contents, but with longer latency than the neutral conte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WM contents with distinct operations were expelled from the focus of executive attention after the onset of the search task, which might be necessary for the WM contents influencing selective attention. The current study reveals that operations of WM contents distinctively affect early selective attention to the matching contents, which sheds some light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M and visual attention.

  • 熬夜人群更容易焦虑和抑郁:一项基于微博数据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3-05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博大数据探索熬夜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根据微博用户在夜间的活动状态, 把100万活跃用户分为熬夜组和非熬夜组,比较两组用户在所发微博中出现的体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词词频。 [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熬夜组的焦虑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36.86,p<0.001;熬夜组的抑郁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49.71,p<0.001。 [局限] 词频分析与用心理测量量表测量抑郁和焦虑的情感无法完全等同,基于大数据的词频分析虽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严格的心理测量。 [结论] 入睡时间过晚会影响睡眠质量;熬夜人群更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困扰。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