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汉语古典诗歌意象重构的过程及其创造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6

    摘要: 汉语古典诗歌的阅读欣赏过程是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心理过程。其创造性加工的对象是诗人融情于景所创构的艺术意象,具有认知象喻性、情感负载性和情景交融性3个心理加工特征。其创造性加工的结果是生成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此产物既具有客观的感知觉表征特点,又蕴含读者主观感悟到的思想与情感等内涵。读者将艺术意象重构为审美意象的过程是古诗阅读欣赏的核心创造过程,其心理机制涉及到读者长时记忆系统中信息的激活与选择性整合。具体而言,读者在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支持下,通过语义联想和表象建构激发了相应情绪情感并理解意象负载的情绪意义,产生了主观情感体验(情感元素)并生成了关于诗歌语篇的心理模型(认知元素)。在此基础上,读者在审美观照(目标动机)下将相关认知元素和情感元素与其自传体记忆中的自我相关图式进行选择性整合,由此建立新颖的联系,产生新想法与新观念。如此便完成以文本为中心的意象阅读理解,到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象心理重构的审美再创造过程。读者在该过程中生成了审美意象,也使其自我图式发生更新。这一过程主要受到古诗艺术意象新颖程度和读者自身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的约束。这项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呼吁国内创造力研究者重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心理过程,关注包含情感加工的热认知过程。

  • 视频咨询不会削弱咨询效果:来自与线下面询比较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09

    摘要: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心理咨询从线下面询转向了视频咨询,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与线下面询相比,视频咨询是否会削弱咨询效果?在高校咨询中心的自然情境下,使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比较了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影响及其差异。结果发现,在组内水平,两种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预测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前六次会谈中,仅第一次和第四次会谈结束后,视频咨询组工作同盟水平显著低于线下面询组;其余会谈结束后,两组工作同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案时,两组在咨询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类似,能建立相对稳固的工作同盟,从而降低症状水平。这为后疫情时代应用视频咨询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学步期至青年期社交焦虑的发展轨迹和稳定性:一项基于纵向研究的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11

    摘要: 鉴于社交焦虑的高患病率和广泛的不良后效,大量理论和纵向研究对社交焦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观点和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为厘清争议,准确刻画社交焦虑平均水平变化和稳定性的年龄趋势,采用三水平模型的方法,对来自173项纵向研究的192个独立样本(N= 170197)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在平均水平上,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呈逐步下降趋势,仅青春中期有小幅上升。(2)在稳定性上,社交焦虑在学步期和学前期较高,在小学儿童期降至低谷后逐渐回升,青年期稳定在较高水平。(3)社交焦虑的平均水平变化不受研究特征、被试特征和变量特征的影响。(4)社交焦虑的稳定性受文章语言、大洲、文化、性别和测量方式的调节。(5)社交焦虑的稳定性随时间间隔变长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研究首次利用元分析技术刻画了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轨迹总体上支持了人格成熟论,稳定上则呈现出较强的特质属性,结果为探索社交焦虑的毕生发展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 心理解剖及其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心理解剖是一种综合性、回顾性的研究方法, 指的是通过访谈死者的知情人或信息代理人, 收集死者生前和死后的相关信息, 重新构建死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 以推定其自杀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 心理解剖对自杀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是自杀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心理解剖的研究过程, 为该方法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另一部分论述了通过心理解剖研究得到的自杀的危险因素, 帮助更加详细地了解心理解剖在自杀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解剖的本土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同时有必要应用心理解剖进一步探索自杀的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 来自屏幕的纽带:视频聊天与儿童发展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随着近几年视频聊天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视频聊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相较于传统通讯技术, 视频聊天具备了视听结合与即时互动的特征; 但同时, 作为数字媒体, 视频聊天仍然保持了传统屏幕媒体二维性的特征。汇总以往视频聊天与儿童学习的实证研究发现, 与录制视频教学比较, 视频聊天在婴幼儿词汇学习(d = 0.33)和动作学习(d = 0.90)上的教学效果更佳; 同时, 视频聊天也能够使婴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水平(d = 0.90)。视频聊天对儿童远距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视频聊天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中。未来研究仍需关注扩大视频聊天学习中儿童被试的年龄范围、共同观看者的不同支持行为对儿童视频聊天学习的效果产生的影响。

  • 阅读进度反馈信息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进度反馈指将对当事人的标准化测量结果和解释反馈给咨询师的干预, 其目的在于矫正咨询师对咨询效果主观评估的偏差, 提高咨询效果。考虑到咨询师和当事人“面对面”的标准反馈程序不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习惯, 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分析了自然情境下非“面对面”的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组间水平, 反馈组的工作同盟质量更好; 在组内水平, 工作同盟与症状是相互预测的关系。在结案时, 反馈组在抑郁症状和咨询的有帮助性上效果更好。结论是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有积极影响。研究从工作同盟和中国人的关系角度拓展了对进度反馈作用机制的认识, 为进度反馈的应用提供了基于实践干预有效的证据。

  • 意识的层级性和丰富性:解读意识的两条路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4

    摘要: 意识的层级性指意识加工模式究竟是遵循全或无还是渐变机制;意识的丰富性指意识的表征内容究竟是丰富的还是贫乏的。层级性和丰富性分别从加工质量和加工范围两个角度对意识体验加以探索。它们是解读意识这一人类基本科学问题的两条重要路径任何有关意识形成机制的理论,都必须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解释。本文首先对这两个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借以厘清相关研究问题中不同观点的争论;其次探讨了两问题间的内在关联,即两者都可以追溯到意识的形成是否必须依赖认知取用的争论上;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好推进两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为不同情景中二者的复杂性表现提供统合解释进行了述评和研究展望。

  • 开放式荟萃分析的规范化报告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7-30

    摘要: 荟萃分析(又称元分析)以量化方式综合实证研究结果,是积累整合证据并推进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开放式科学这种新型研究实践下,荟萃分析是整合开放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重要手段。但荟萃分析的过程繁复、方法多样,其执行上的严谨性对荟萃分析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其报告的透明性和开放性对其结果的可重复性尤为重要。为了解中文荟萃分析报告规范性的现状,让更多研究者了解荟萃分析报告的规范性与透明性,提升荟萃分析报告的质量,本文以国际学界广泛使用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和开放式科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基于效应量的荟萃分析报告特点,拟定出荟萃分析报告的中文版清单,并以心理学中的荟萃分析为例,对近五年国内发表的68篇中文荟萃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部分进行回顾。基于结果,我们建议荟萃分析报告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其报告的开放性与透明性:文献搜索的时间及限制、研究筛选和数据收集过程的细节、文章筛选的流程图、效应量转换的细节、单个研究偏倚状况的评估等。本文的荟萃分析报告清单为开放式荟萃分析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清单,为未来荟萃分析研究提供参考规范。

  • 中国内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 1999— 2020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3

    摘要: 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历时系统和宏观系统可能对个体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间接证据表明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趋势不明朗,且相关研究缺乏从社会宏观视角的切入。基于此局限,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9到2020年间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I)的215篇文献进行分析(N= 103876)。结果发现:(1)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时间价值感保持稳定,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呈下降趋势;(2)来自社会经济因素(GDP、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就业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和网络因素(互联网普及率、网民每周互联网使用时长)的7项社会指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下降;(3)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高校所在地上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提供了证据支持,从社会宏观因素的视角扩宽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机制模型。

  • 集体自恋:概念、研究及反思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15

    摘要: 集体自恋是将自恋延伸到群体水平的一个经典构念,目前被界定为对于自身所属群体是卓越的并值得优待,却未充分被他者承认的信念。现有研究发现它对群际敌对性有较强解释力,因为集体自恋者对内群体形象、地位或身份所受威胁高度敏感,容易高估威胁和怀疑外群体,而缺乏自我价值感及控制感是集体自恋的重要根源。鉴于现有研究一般都预设了集体自恋的脆弱性和消极性,而集体自恋的属性不必然如此,未来研究应在充分厘清集体自恋内涵及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其消极与积极后效,揭示其多元成因及干预方法,并推进跨文化研究。

  • 边界促进空间导航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30

    摘要: 边界是指在人的视野中占据较大比例,且具有立体拓展平面的障碍物,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空间导航行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认知发展研究发现儿童早期(1岁半~2岁)通过加工边界的空间几何结构实现物体定位,并且随着年龄的发展逐渐学会利用边界的高度信息(3.1岁~4.7岁)、长度信息(4~5岁)、视觉阻碍性信息(5岁)等完成空间导航。基于这些认知过程,神经影像学研究主要以成人为研究被试,发现大脑中的内侧颞叶和顶叶脑区在边界加工中有着不同功能作用。具体而言,边界的空间几何结构及构成要素(高度、长度和角度)由大脑中的旁海马位置区和压后皮层联合区负责表征;边界的导航可供性由枕叶位置区负责表征;边界绑定的物体位置的学习和提取则由海马负责。但是,仍存在一些研究问题值得未来深入探讨。第一,拓展深化边界促进导航的认知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第二,全面揭示边界促进空间导航中广泛涉及的脑功能基础,尤其是内侧颞叶与后顶叶之间的功能交互。第三,密切关注大脑对场地边界与场地中心编码的心理或神经表征的区别和联系。第四,重点考察阿尔兹海默症有关基因易感人群在基于边界导航的行为受损情况。最后,延伸探讨边界在长时记忆、时间知觉、视觉空间、社交网络等领域的影响机制。

  • 数理心理学第一公设“事件结构式”演绎认知哲学的推论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11-15

    摘要: “事件结构式”是“数理心理学”的第一公设,它是物质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诱发效应的数理表达。这一关系式(公理)可以演绎人的认知加工机制:人的感知觉功能、人的语义编码、人的认知的产物(经验)的内容和本质等,演绎得到的数理推论与心理学的关键实验发现惊奇一致。“认知”的哲学本质,天然地决定了“事件结构式”可能系统性推演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世界中物质属性的普遍性形式。(2)认知结构的唯物性。(3)认知内容的唯物性。(4)主观认知的唯物性。(5)人类伦理的唯物性。(6)唯物与唯心的认知试错关系。上述哲学问题成为“事件结构式”的推论,并以“事件结构式”为基本逻辑,或构成“数理哲学”理论架构体系。

  • 数理心理学第二公设:认知对称性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8-15

    摘要: 自然社会的人、物理物、生物发生相互作用,并诱发结果效应,这构成了物质世界运作的“事件”。事件结构的数理表达,串联起人类认知功能的“结构编码逻辑”,构成了数理心理学的第一公设。事件的信息结构携带了事件的属性(时空属性、运动属性、动力属性、因果属性)及特征值。事件属性的集合,构成物质空间。经感觉、知觉、思维这些认知加工“操作”后,会对应映射为心理属性的集合,构成心理空间。“认知对称性”认为,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存在对称性,事件特征值对应转换为心理量,且每个变换都对应一个守恒律。这与经典实验发现的恒常性惊奇契合。它构成了数理心理学的第二公设。“认知对称性”构成了人类认知功能的“内容逻辑”,回答了人类认知功能的结构构造、功能之间的逻辑。人类认知功能的结构单元,随着认知级别的增高,对称性变换的事件属性的维度逐步增加,对称性程度不断提高,并满足“认知熵增原理”。本文将要综述并进行延展、进一步修正的内容是:“认知对称性公设”,并将心理学、色度学、透视学等局部经典发现串联为统一性数理理论架构体系中的逻辑体,并拓展延伸“数理心理学”两个公设的内容。这可能为“统一性心理学”的到来提供基础性探索。

  • 数理心理学第一公设:事件结构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8-12

    摘要: “实验实证纲领”与 “理论纲领” 属于科学关键纲领。心理学仍处于“实验实证纲领”主导的实验阶段,追求公理、自洽完备的数理架构是内驱目标,也是 APA 的统一性心理学(Unifying Psychology) 核心诉求。“数理心理学”提出关键数理公设,演绎心理学基础问题,并与经典发现惊奇一致:知觉功能结构、语义编码、学习实验的控制结构、知识的结构体系、信息通道完备性。“事件结构式”由于能够串联起物质信息结构表达、信息认知加工机理的底层逻辑,而成为首要公设。这开辟了利用公理公设演绎心理机制的新途径。基于这一原创性,本文将综述事件结构式的数理成果,并拓展其延伸性推论。

  • 新颖语义联结在顿悟促进记忆效果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1

    摘要: 采用成语谜题选择任务, 通过学习-测验范式探究顿悟促进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1采用行为实验, 验证成语谜题选择范式在探究顿悟促进记忆中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 相比于寻常联结条件, 新颖联结条件下被试在学习阶段具有更高的顿悟感得分, 在测试阶段具有更高的正确率, 范式的有效性得以验证。实验2采用fMRI技术探究顿悟促进记忆的关键脑区。结果显示, 相比于失败记忆新颖联结条件, 成功记忆新颖联结条件更强地激活了顿悟过程相关脑区, 包括海马、杏仁核、额中回、颞上回和颞中回。这说明在学习阶段的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 对信息的深加工与积极情绪促进了随后的记忆; 对其进一步分析发现, 相比于寻常联结记忆, 新颖联结对记忆的促进效应主要与右侧海马激活有关, 它可能反映了在顿悟问题解决中新颖联结形成过程建立了情节记忆以及新颖且有价值的语义联结。研究结果表明新颖语义联结形成在顿悟促进记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应用心理学》创刊以来的文献计量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15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应用心理学》创刊以来的文献,探索该刊所具有的特征。结果显示,《应用心理学》近年来实证性研究占比下降,非实证性研究占比上升。基金资助占比逐年上升。作者合作发文1101篇,高产作者间形成6个聚类。主要发机构以师范类院校为主,浙江高校发文较多。跨机构合作占比总体为上升趋势。被引和下载频次二者显著正相关。研究热点经历了应用心理学领域概述、不同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人工智能三个阶段。本研究认为此刊具有以下特征:(1)“质”与“量”齐头并进;(2)科研合作趋势明显;(3)期刊载文存在地域性;(4)社会需求推动《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未来该刊应在保持优势的同时,不断完善,以更好服务学科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

  • 古诗阅读中的情感加工机制:来自眼动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 传统古诗鉴赏往往从文学角度采用理论分析,可能忽视了读者在古诗鉴赏过程中的心理加工过程。本研究首次对学习者的诗歌鉴赏的情感加工机制进行探究,使用眼球追踪技术实时记录读者阅读整首诗的眼动轨迹,从古诗情感理解层面入手,考查自然阅读整首古诗的“乐景”加工过程和“悲情”过程。行为结果发现,学习者所感知到的情感与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一致,即“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眼动结果也表明,学习者在消极情感兴趣区的回视次数显著高于在积极情感兴趣区的回视次数。但在首次注视时间上,积极情感兴趣区和消极情感兴趣区上差异均不显著。该研究对构建汉语古典诗歌认知学习理论与探索诗歌有效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经验对古诗学习的认知机制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 传统古诗鉴赏大多从文学角度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古诗的作者和文本进行思辨分析,往往忽视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本研究首次对不同诗歌经验水平的学习者的诗歌鉴赏的认知差异进行探究,使用眼球追踪技术实时记录读者阅读整首诗的眼动轨迹,从古诗文本层面的炼字角度入手,考查自然阅读整首古诗的早期加工过程和晚期加工过程。结果发现经验显著影响诗歌学习效果。不同经验学习者对诗歌文本文字层面的早期加工阶段无显著差异。在晚期加工阶段,不同经验学习者具有不同的阅读模式,且受到诗歌难度的影响。具体来说,当诗歌难度较小或适中时,低诗歌经验水平组对诗歌中的“炼字”的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显著高于高诗歌经验水平组。当诗歌难度较大时,高低诗歌经验水平组在晚期的眼动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对构建汉语古典诗歌认知学习理论与探索诗歌有效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虚拟场景下漫步心理数字线:基于贝叶斯统计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 目前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 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简称 SNARC 效应)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 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 SNARC 效应对现实生活活动(如步行)的影响。本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探讨了步行过程中数量认知表征对空间方向运动激活的影响。当虚拟环境中呈现不同数量的刺激时,Rugani, Vallortigara, Priftis 和 Regolin(2015a)在 science 上发表的刚出生的小鸡表现出来的“心理数字线”的实验范式及结果是否能否迁移到人类身上。本研究尝试使用贝叶斯统计,充分利用被试本身可能存在的偏向性信息和被试在每个试次的偏向信息这些先验信息,从而得到被试在不同数量刺激呈现时的偏向性。但没有得到很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情诗何以动心?线索和经验对古诗情感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 [目的] 中国古典诗歌是抒发情感的典型载体,为探究线索和经验对古诗情感学习的影响。[方法] 实验1采用2线索(关键信息线索、次要信息线索)×2注解(有注释、无注释)的被试间设计。实验2进一步探究高低经验的学习者对古诗情感学习有无差异。[结果] 关键信息线索和注解能够提高古诗情感题目正确率和古诗情感强烈程度。呈现关键信息线索会使低经验者感受到的诗歌情感更强烈,但高经验者在不同线索条件下感受到的诗歌情感强烈程度并无显著差异。[局限]古诗学习材料单一。[结论] 该研究首次发现线索和经验影响古诗情感学习,为古诗情感加工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