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罗劲
  • 创造性思维的酝酿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酝酿效应是指当人们遭遇无法解决的难题时, 暂时将其搁置, 转而去完成其他无关任务, 反而有利于原有问题解决的现象。近年来, 研究者对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酝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同时提出了较多理论试图进一步解释酝酿效应。酝酿效应的代表性理论可分为“选择性遗忘理论”、“激活扩散和线索同化理论”、“无意识加工理论”等, 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酝酿效应的机制, 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有关现象各有预测。对心智游移和睡眠这些特殊形式的酝酿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酝酿效应的机制。认知神经研究表明, 酝酿期的基本认知成分, 即表征重构和激活扩散, 涉及到前额叶、纹状体、海马体等多个脑区的协同合作。未来研究需要以深化理论建设为基础, 利用认知神经方法进一步揭示酝酿效应的机制, 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创造性酝酿的本质。

  • 创造性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中的迁移效应及其神经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认知重评重构程度不够高、调节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研究团队在先前的工作中提出了一种使消极情绪“转负为正”的高效情绪调节方法, 即创造性认知重评, 这种调节策略伴随着大脑海马的新颖联结形成和杏仁核的积极情绪唤醒。然而这些工作采用“指导式”的重评更像是对重评解读的“理解”而非主动的情绪调节; 鉴于主动情绪调节的产生难度较大, 造成创造性认知重评在实际应用上的两难困境。基于此, 本项目拟指导受试者进行创造性认知重评的学习, 通过学习将这种策略迁移并且应用到生活中的负性情绪调节事件中。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行为学上, 探索创造性认知重评在大学生群体和青少年群体负性情绪调节中的迁移效应; (2)影像学上, 探索创造性认知重评迁移前后在脑认知表征模式上的变化。本项目是对已有工作基础的延伸和拓展, 为验证和推动创造性认知重评成为一种可学、可用、高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 心理宣泄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 ——宣泄的心理干预效果及潜在危害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14

    摘要: 宣泄经典理论认为,发泄能够有效地缓解愤怒情绪和攻击冲动,然而,直接宣泄、间接宣泄及目标宣泄对攻击性影响的大量实验研究揭示了宣泄的潜在危害性及其作用机制,宣泄不但不能降低愤怒反而会通过认知加工等因素提升攻击性。尽管如此,大众仍青睐于宣泄这种看似便捷的情绪调节方式,如宣泄设备已成为心理咨询机构的标准配置。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心理宣泄的片面认知,更折射出了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科学化和规范化。未来研究应重视,普遍使用宣泄设备作为现代心理干预手段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 创造性产品评价中的从众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28

    摘要: 尽管对从众效应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创造性产品的评价是否存在从众效应仍有待探讨。本实验以原创性程度不同的两类创造性产品—“创新产品”和“革新产品” —为材料,采用“初次评价-从众诱导-延时再评”的实验程序,研究了人们在创造性产品的两个基本维度—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感知和评价上是否存在从众效应。结果发现,两类产品在两个维度的评价上都存在从众效应;但“创新产品”在实用性维度的评价上比“革新产品”更容易从众。实验进一步比较了被试在做出两个维度的评价时其确定性程度有无差异,发现被试在对“创新产品”进行实用性评价时所伴随的不确定感较之革新产品更强,这提示可能是对“创新产品”进行实用性判断时所具有的更大的不确定感导致了从众程度的增加。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