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1
  • 自伤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共病障碍比较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12-31

    摘要: 自伤行为是危害公众心理健康的重大隐患。综合自伤行为的新近研究成果,情绪脑区、控制脑区、疼痛脑区、奖赏脑区、阿片类系统和多巴胺系统以及特定基因的异常共同参与了自伤行为。将自伤行为与自杀、成瘾、进食障碍和抑郁障碍进行比较,发现自伤行为与其共病障碍存在部分相似的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自伤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假设模型,并就自伤行为神经生理机制的性别差异、发展特点及干预等提出研究展望。

  • 节律在听觉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9

    摘要: 言语理解是听者接受外部语音输入并且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日常交流中,听觉言语理解受多尺度节律信息的影响,常见有韵律结构节律、语境节律、和说话者身体语言节律三方面外部节律。它们改变听者在言语理解中的音素判别、词汇感知以及言语可懂度等过程。内部节律表现为大脑内神经振荡,其能够表征外部言语输入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层级特征。外部节律性刺激与内部神经活动的神经夹带能够优化大脑对言语刺激的处理,并受到听者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的调节进一步增强目标言语的内在表征。我们认为它可能是实现内外节律相互联系并共同影响言语理解的关键机制。对内外节律及其联系机制的揭示能够为理解言语这种在多层级时间尺度上具有结构规律的复杂序列提供了一个研究窗口。

  • 补偿他人还是保护自己?内疚与羞耻情绪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8

    摘要: 作为两种常见且易混淆的自我意识情绪, 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存在差异, 内疚的影响更为稳定及具有普适性, 羞耻的影响更为复杂。两种情绪的影响可从动机机制和调节机制方面进行解释, 包括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 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 以及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对情绪影响的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内疚和羞耻诱发与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情绪作用发生的内在过程和生理机制, 情绪影响的个体和文化差异。

  • 智力运动专家领域内知觉与记忆的加工特点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6

    摘要: 智力运动是以开发智力为目的且涉及到较多认知活动的竞技运动。研究表明,长期的智力运动经验会影响专家在领域内任务中知觉及记忆的行为表现及其大脑活动。智力运动经验使专家知觉广度增大的同时,促进专家对棋子关系进行整体性知觉加工,且这一过程与颞顶联合区、缘上回、压后皮质、侧副沟、梭状回等区域有关;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具体(空间位置)及抽象信息(知识、策略、棋子关系等)是专家记忆优势发生的基础,该过程与内侧颞叶、额叶和顶叶有关。未来研究可以从智力运动类型、创新实验范式,结合测量设备及认知特点,深入探讨智力运动专家整体知觉优势及记忆优势的神经机制,为人工智能和技能训练等提供理论依据。

  • 人心难读:冲突中的预测偏差及其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5

    摘要: 广泛存在的预测偏差严重妨碍了冲突管理,因此,欲解决冲突管理的难题,必须探究人类在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然而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非冲突中的预测偏差,未考虑冲突的独特性。本项目旨在突破当前的理论困境,探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独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与后果,具体而言包括四大目标:(1)聚焦冲突事件中的预测偏差,并以对应的非冲突事件作为对照,揭示预测偏差在冲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提出冲突事件的“偏差放大效应”;(2)从动机性认知视角探讨“偏差放大效应”的心理成因,揭示“负性驱动机制”;(3)考察“负性驱动机制”下预测偏差导致的后果;(4)设计有效的去偏差方案。本项目最终将构建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理论模型,推动对预测偏差的全面理解,发展行为决策理论,帮助公众和社会治理者准确预测他人,提升冲突管理能力,提高决策质量。

  • 即兴演奏的心理模型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4

    摘要: 即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是为了创造出流畅并具有美感的音乐序列。即兴演奏需要使用大量的大脑网络来设计、产生和监控新的音乐输出,受到艺术表演者水平、创作条件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即兴演奏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式——认知控制模式和自动化加工模式。聚焦于两种不同的即兴演奏模式和其主要激活大脑区域,综述了即兴演奏的神经机制的研究,并提出了即兴演奏的双模式的心理模型。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即兴演奏的研究方法、即兴演奏两种模式的转换、即兴演奏和机器学习,以及即兴演奏对教育的启发意义等方面。

  • A Player-like 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ethod For Automatic Evaluation of Game Map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12-21

    摘要: Game map is an importan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ve content-bearing platform in major gam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ellular automata(CA) and 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 (PCG)in map generation, the spatial scale and data volume of current game maps are increasing greatly, while in game map test procedure, automatic methods such as interactive test script are inadequate both in depth and application breadth, especially in the lack of game map evaluation from player experience perspective.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automatic game map test method based on 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y establishing agents’ interactive action models standing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layers’ behaviors in the map, universal evaluation of the map environment is enhanced through agent actions, which can optimize game map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yer experience with quantitative value of inferiority. Finally, our campus scenes in Minecraft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s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 越富有越不支持再分配?社会阶层与再分配偏向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1

    摘要: 社会阶层是影响再分配偏向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与低阶层者相比,高阶层者再分配偏向更低。基于以往研究,提出高社会阶层者低再分配偏向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模型。依据该模型,动机方面的经济自利与系统合理信念,认知方面的经济不平等感知、贫富差距归因与刻板印象,情感方面的同情心与地位焦虑是影响高阶层者再分配偏向的中介因素;培育谦卑心态、进行反刻板印象干预、利用不平等框架效应、提高同情心、改变阶层文化价值观有助于提升高阶层者的再分配偏向。未来研究可对高阶层者的慈善行为及部分低阶层者拒绝再分配的现象加以关注,深入考察和完善该模型的作用机制,探索提升高阶层者再分配偏向的策略。

  • 多感觉整合范式中潜在的跨通道转换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0

    摘要: 大脑可以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处理与整合。与单一感觉通道相比,个体对同时呈现在不同感觉通道的目标信号的响应会更快。对于这种现象的一种主要理论解释是共同激活模型,该模型认为来自不同通道的刺激在特定的脑区汇聚整合,比如顶叶内沟、颞上沟和前额叶皮层区域。整合后的信号强度更大,可以更快地触发反应,但是信号的整合发生在认知加工的哪一阶段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当个体对出现在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任务转换进行加工时,产生与感觉通道相关的任务转换的损失小于跨感觉通道转换损失与任务转换损失的总和,这为与感觉通道相关的转换代价来源于任务设置的惯性和干扰提供了证据。而在单通道和多通道之间发生转换时,跨通道转换代价会减小甚至消失,这是由于同时发生的多感觉整合抵消了一部分损失,这种现象支持了共同激活模型理论。然而,多感觉信号整合对任务转换的神经加工过程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清楚,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把多感觉整合范式同经典的任务转换范式结合改进,进而确定跨通道转换的加工机制和多感觉信号整合的发生阶段。

  • 5-羟色胺基因缺陷增强急性应激后高唤醒状态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20

    摘要: 剧烈的应激刺激会引起持续的高唤醒状态,是多种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并推进其他症状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关注5-羟色胺在应激诱发高唤醒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测量听觉惊吓反射水平反映高唤醒状态,考察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缺陷小鼠在天敌或电击应激前后高唤醒的变化。研究发现,雄性基因缺陷小鼠在应激后出现持续一周以上的高唤醒表现,而野生型小鼠高唤醒状态很快恢复。结果提示,基因缺陷引起的5-羟色胺降低可能是强应激诱发的持续高唤醒的易感因素。

  • 旅游商品多语言包装策略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基于选择通达模型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8

    摘要: 多语言包装策略被广泛应用于促进旅游商品的销售。然而,现有研究仅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出发,难以揭示多语言线索的复杂效应。本研究基于选择通达模型,主要探讨(1)多语言包装策略导致消费者推断旅游商品是针对某类群体(即对比效应)还是广泛模糊的“国际市场”(即同化效应)的作用机制;(2)多语言包装策略对旅游商品购买决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有助于扩展旅游商品和包装语言的相关研究,为旅游商品营销提供重要参考。

  • “转换-坚持”对低阶层健康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7

    摘要: 低社会阶层是不良健康状况最可靠的社会决定因素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理解为什么同样处于低阶层,有些个体却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发现“转换-坚持”策略这一心理因素能有效保护处于逆境中的低阶层者的健康,使其免于受到疾病的侵扰。当个体面临持续或频繁的压力时,“转换-坚持”策略减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急性生理激活,有效抑制了低阶层面临逆境时的生理应激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阻止了致病过程的发展;同时,该策略还减少了低阶层者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而对健康起到保护作用。未来研究应在深入探索核心机制基础上开发出有效的干预方案,为解决我国相对贫困问题中的健康贫困提供新的路径。

  • 反刍思维的脑功能网络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6

    摘要: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该事件的产生原因、经过和结果,表现出负性自我参照加工、消极情绪性以及持续性的特点。采用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研究者发现反刍思维的上述三个特点分别与默认网络内部的异常活动模式、突显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以及注意相关网络之间的异常耦合模式有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反刍思维与相关脑网络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究反刍思维脑功能网络的结构基础,同时也应关注反刍思维及其脑网络的老龄化特征,并致力于探索有效干预反刍思维的神经调控技术。

  • 国内管理心理实验中的操纵检验:现状、问题与建议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1-12-15

    摘要: 虽然操纵检验是保证实验构念效度的重要方式,但国内管理心理学者对其方法层面的探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在归纳了操纵检验主要用途的基础上,对国内2020年《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这四本期刊中涉及管理心理实验的49篇论文、144项实验进行了编码分析,从操纵检验的关键设计环节总结了国内管理心理领域操纵检验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国内操纵检验实施形式单一,以自报告式操纵检验为主,很少关注辨别式操纵检验和指导式操纵检验,且对操纵检验的位置设计、实施时机和分析策略重视度不够。未来研究者应当注重通过非干预形式减少操纵检验对实验进程的干扰,实施误差控制策略排除无效检验和竞争性解释,根据操纵检验特性决定其在实验材料中的位置,借助事前和事后操纵检验实现检验时机的灵活性,开展操纵强度和中介分析提升实验内外部效度,从而提升实验操纵检验的规范性。

  • 儿童期不可预测性可以预测青年发展表现吗?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5

    摘要: 本系统综述旨在生命史理论视角下探讨儿童期的环境不可预测性对青年发展表现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索建库至 2021 年 11 月 8 日 Web of Science、ProQuest、SpringerLink、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 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生命史理论领域儿童期的环境不可预测性和青年发展表现的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和编 码。文献纳入标准为经过同行评议、纵向研究或者回溯研究、包含环境不可预测性和青年发展表现的测量, 进行文献筛查,22 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儿童期环境不可预测性越高,青年时期繁殖相关的消极发 展表现(生殖发育、浪漫关系和育儿特征)越突出;儿童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青年身心健康、社会适应、 认知功能、人格特质和问题行为方面也会有不同影响。结论:儿童期的环境不可预测性可以预测青年发展 表现,预测效应可能存在敏感期,且具有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未来除了继续关注环境风险的客观影响之 外,还应该关注个体对环境风险的主观感知,同时应注重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环境不可预测性的概念和 测量的本土化。另外,对可能打破此类消极发展表现代际循环的保护性因子(如气质、心理韧性)的研究 就尤为重要。

  • 适用于多维迫选测验的IRT计分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1-12-14

    摘要: 迫选(forced-choice, FC)测验由于可以控制传统李克特方法带来的反应偏差,被广泛应用于非认知测验中,而迫选测验的传统计分方式会产生自模式数据,这种数据由于不适合于个体间的比较,一直备受批评。近年来,多种迫选IRT模型的发展使研究者能够从迫选测验中获得接近常模性的数据,再次引起了研究者与实践人员对迫选IRT模型的兴趣。首先,依据所采纳的决策模型和题目反应模型对6种较为主流的迫选IRT模型进行分类和介绍。然后,从模型构建思路、参数估计方法两个角度对各模型进行比较与总结。其次,从参数不变性检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和效度研究3个应用研究方面进行述评。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在模型拓展、参数不变性检验、迫选CAT测验和效度研究4个方向深入。

  • 基于两水平回归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及其效应量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1-12-09

    摘要: 使用多元回归法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在社科领域已常有应用。简述了目前多元回归法的调节效应分析存在的不足,包括人为变换检验模型、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区分不足、误差方差齐性的假设难以满足、调节效应量指标△R2没有直接测量调节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调节程度。比较好的方法是用两水平回归模型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并使用相应的效应量指标。在介绍新方法和新效应量后,总结出一套调节效应的分析流程,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如何用Mplus软件进行两水平回归模型的调节效应及其效应量分析。最后讨论了两水平回归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的发展,包括稳健的调节效应分析、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和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等。

  • 突发事件中民众责任归因的心理需求与应对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08

    摘要: 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责任归因对事件原因和责任归属进行推断是民众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民众心理需要来看,突发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感驱使个体寻找事件的解释来实现认知闭合,控制感的不足则会让个体更加强调外部世界的秩序性,这两种需要也是事件中阴谋论传播和替罪羊效应的心理基础。相应地,在事件中负有责任的组织主体,也应当基于民众的心理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来重塑组织形象和民众的信任,避免责任规避带来的负面效应。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补充整合性的实证证据,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关注责任归因与其他社会心理学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的有效应对措施。

  • 正念在缓解社会排斥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07

    摘要: 从三个角度(被排斥者,排斥者和旁观者)三个时间点(排斥发生前中后)出发,正念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在社会排斥情境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问题被详细论述,并概述为一个正念和排斥相关的模型。该模型表明,排斥发生前,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拒绝敏感性;减少排斥者的排斥行为;排斥发生后,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痛苦,有助于旁观者的助人行为;排斥发生时,正念可能促进良好沟通,减少排斥恶化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可以针对正念在社会排斥中效益发生的机制以及边界条件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 时间感知在跨期决策中的作用—时间决策模型的新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07

    摘要: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主要体现为“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