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
  • 变分推断应用于教育测量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0-12-26

    摘要: 变分推断常用于机器学习,是一种仅需编写少量代码便能实现计算速度较快的参数估计算法。研究展示了黑盒变分推断和均摊变分推断在教育测量模型上的应用,开发了可生成任意方差协方差矩阵的潜变量网络、可作为先验分布的神经相关矩阵,基于sigmoid或softmax的属性掌握模式网络等,实验结果显示变分推断在项目反应理论和部分DINA模型上的参数估计性能达到了顶尖水准。研究表明,变分推断能极大的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的教育测量模型,也较适于普通用户在应用场景使用。

  • 中国人限制性饮食和食物渴求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24

    摘要: 物质丰富的时代,如何抵御美味食物线索带来的食物渴求,并限制饮食从而保持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为了探讨节食成功的原因,创建中国食物图片库,考察限制性饮食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成功和失败限制性饮食者的脑机制差异;开展了特质食物渴求及中国特色的辣食渴求的认知神经研究。对推进饮食行为研究的理论发展,也为肥胖、饮食失调等健康干预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2-23

    摘要: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8, 95%CI [0.34, 0.41]);二者的相关强度受社交媒体使用测量指标和社交媒体类型的调节,但不受性别、年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大众传播的社会认知理论和数字恰到好处假说的争论,表明社交媒体使用程度越高的人往往也会伴随着较高水平的错失焦虑。防止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尤其是引导大众合理使用以图像为中心并且开放度较高的社交媒体有助于错失焦虑的缓解。

  • 眼动记录法在序列学习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23

    摘要: 传统的序列学习研究,采用按键作为反应方式,一方面容易混淆几种不同类型的序列学习;另一方面不适用于儿童和病人等人群。眼动记录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序列学习提供预期眼跳率、眼跳反应时、预期指数和眨眼频率眼动指标。目前眼动记录法广泛应用于序列学习表征、序列学习与注意关系以及序列学习的发展与临床等研究领域,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新的眼动指标,将眼动记录法更广泛应用于内隐学习研究中。

  • 性别化名字对个体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23

    摘要: 名字在个体印象评价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从刻板印象维护视角出发,通过三个研究考察了性别化名字的热情能力感知,基于此探究性别化名字对不同性别个体的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对男性化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化名字,对女性化名字的热情评价高于男性化名字;(2)性别化名字影响男性的能力评价和女性的热情评价;(3)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对女性的交友偏好,热情评价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和男性的共事偏好,能力评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性别化名字影响印象评价的模式,并为理解人际交往中名字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转换概率和词长期待对语音统计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摘要: 语音统计学习指个体在加工人工语言过程中,可以追踪音节间的转换概率实现切分语流、提取词(语)的过程。本研究采用2(转换概率:高转换概率、低转换概率)×2(词长期待:两音节、三音节)的混合实验设计来考察转换概率和词长期待对语音统计学习的影响,转换概率是被试间变量,词长期待是被试内变量。事后检验发现,仅在低转换概率人工语言的三音节迫选条件下,被试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学习效果。事先对比发现,在学习低转换概率的人工语言后,被试完成三音节迫选试次的成绩显著低于两音节迫选试次;在三音节迫选试次中,学习低转换概率人工语言被试的成绩也显著低于学习高转换概率被试的成绩。以上结果说明,转换概率和词长期待共同影响个体语音统计学习的效果。

  • 情绪调节改善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任务厌恶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4

    摘要: 先前研究表明,使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认知重评)越多,则拖延行为越少。然而,情绪调节影响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仍不清楚。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认为拖延与否主要取决于任务厌恶与结果效用之间的权衡,当任务厌恶显著高于结果效用时会产生拖延,反之则立即执行。因此,情绪调节可能通过降低任务厌恶,也可能通过提升结果效用来改善拖延。为探明此问题,本研究基于 Gross 的情绪调节理论和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选取高拖延人群 (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 GPS > 67.5) 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积极重评组(34 人)和无效策略组(34 人),对两组被试进行了为期 7 天的经验采样法的纵向追踪(共 14 次)研究。结果发现:(1)两组的执行意愿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执行意愿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说明积极重评显著提升个体的执行意愿。(2)两组的任务厌恶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任务厌恶显著低于无效策略组;两组的结果效用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结果效用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3)中介分析发现,任务厌恶降低量中介了情绪调节对拖延改善程度(即执行意愿提升量)的作用,而结果效用提升量不能中介情绪调节对拖延改善程度(即执行意愿提升量)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情绪调节主要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来提升执行意愿,从而降低拖延行为,这为从情绪调节角度干预拖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 口译员的认知转换优势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4

    摘要: 口译可视为一种强化的双语转换活动。与一般双语者相比,口译员在基于规则(rule-based)的转换与基于任务(task-based)的转换两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势,但基于任务的转换优势存在局部转换与整体监控的争议。经初步探索,口译训练首先带来局部转换优势(单价任务的转换代价),随后带来整体监控优势(双价任务的混合代价)。口译涉及的高强度语言转换及特殊的语言控制特性可能是影响口译员认知转换优势的因素。上述结果对双语优势及其他相关研究有启示作用。

  • 空间交互研究新视角: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2

    摘要: 空间交互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视角采择两大范畴。对空间交互策略和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传统上集中于空间因素, 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各种社会因素, 包括个体自身的社会认知特质、交互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空间环境中的社会线索,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未来研究应关注社会认知与空间认知的跨领域融合, 考察更加多元的空间交互对象, 最终建立一个整合空间和社会因素的空间交互理论框架。

  • 音乐审美:情绪感知的形成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0

    摘要: 音乐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音乐情绪感知是审美及音乐欣赏的基础。音乐情绪感知是指个体对音乐作品中隐含情绪做出的觉察和判断。本文剖析音乐情绪感知及其理论机制,从脑机制、年龄、性别、音乐偏好和人格特质、音乐学习经历、文化、音乐材料等八个方面总结影响音乐情绪感知的研究,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未来可进一步明晰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与作用效果的研究。

  • 阅读进度反馈信息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0

    摘要: 进度反馈指将对当事人的标准化测量结果和解释反馈给咨询师的干预,其目的在于矫正咨询师对咨询效果主观评估的偏差,提高咨询效果。考虑到咨询师和当事人“面对面”的标准反馈程序不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习惯,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然情境下非“面对面”的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组间水平,反馈组的工作同盟质量更好;在组内水平,工作同盟与症状是相互预测的关系。在结案时,反馈组在抑郁症状和咨询的有帮助性上效果更好。结论是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有积极影响。研究从工作同盟和中国人的关系角度拓展了对进度反馈作用机制的认识,为进度反馈的应用提供了基于实践干预有效的证据。

  • 心理健康素养问卷编制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9

    摘要: 心理健康素养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至今仍然存在缺陷,并且缺少心理健康素养的综合性测量工具。本研究在重新建构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测量工具——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它可以评估心理健康素养中的所有成分。心理健康素养问卷的开发共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心理健康素养的理论建构,测量工具开发,项目试测和心理测量学指标评估。最终编制出的问卷包含6个分量表分别对应心理健康素养的6个成分:心理疾病的知识和观念;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观念; 应对自己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维护和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应对他人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维护和促进他人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问卷共有60个项目。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素养量表有着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预测效度。心理健康素养量表可用于评估个体和群体在心理健康素养各成分上的水平。

  • 好奇心的机制和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8

    摘要: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 好奇心是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主题。大脑多个脑区的分工和协同作用, 使个体形成了产生与评估预测误差、触发与缓解好奇心以及产生惊奇与新预测误差的认知过程。这些认知过程能够减少对事物和环境的预测误差与信息差距, 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好奇心在个体终生发展过程中, 对促进认知功能, 保持心理和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未来研究可以从跨物种、跨学科和多领域交叉的角度切入, 推动好奇心主题研究的深入、研究手段的发展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

  • 多巴胺D2受体参与调节感觉门控的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7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大量文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紊乱和思维异常等症状与感觉门控功能的缺失有密切的关系,感觉门控是指在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从外界的感觉信息中过滤无关的感觉信息然后执行与注意力相关的认知过程,以对显著的刺激做出反应。研究感觉门控的经典范式是震惊反射的前脉冲抑制。研究发现多巴胺D2受体可以参与调控前脉冲抑制的过程,但是多巴胺D2受体参与调控前脉冲抑制的机制仍不清楚。探讨多巴胺D2受体参与调控感觉门控即前脉冲抑制的关键脑区、神经环路及分子机制,有利于促进对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功能的深入研究。

  • 委屈可以求全吗?自我表现视角下职场排斥对个体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6

    摘要: 有关职场排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结果,已有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论,表明该领域还存在潜藏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发掘。为此,基于自我表现理论,本文构建并检验了一个有条件的间接作用模型,探讨遭受职场排斥的个体如何以及何时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基于一个情景实验和一个多时点、上下级配对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设:职场排斥会激发个体表面顺从的应对策略,并且这种应对趋向对高集体主义倾向的员工更为明显;而在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较高的情况下,高表面顺从的下属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当且仅当下属和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都较高时,职场排斥通过表面顺从对绩效评价产生正向影响。

  • 文字的“偷心术”:营销中的字体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5

    摘要: 文字是营销中视觉传播的重要元素,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文字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本内容上,还体现在字形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上。字体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空缺,且现有文献多分散于语言学、设计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目前有较多存在矛盾的结论缺乏系统框架的支持,本文为研究者提供了完整的字体效应研究框架。将字体进行定义及分类之后,主要探讨了字体对消费者感知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字体效应的三大心理机制,即感知一致性、感知记忆性和感知人性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字体受到消费者特质、产品类型与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最后,深入分析了字体在市场营销中的理论和管理实践价值,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 污名化对被污名个体人际互动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4

    摘要: 污名是指个体所具有不受欢迎的特征,这种特征会导致个体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被主流文化群体贴负性标签、贬低、侮辱而遭受到污名化。污名化对个体或群体本身会有消极影响,不仅会使个体遭受到来自他人的歧视、排斥或拒绝等这些直接作用于自身的外部影响,还会进一步消极影响被污名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表现和行为反应。被污名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之间的消极互动又会进一步加剧主流文化对被污名个体或群体的排斥,形成恶性循环。从被污名个体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污名化对被污名个体人际互动方面的影响以及被污名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

  • Assessing two separate dimension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ther-focused trust and propensity to trust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3

    摘要: One’s propensity to trust others and others’ trustworthiness are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Both theory and research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n individual’s propensity to trust (one’s ‘trustingness’ or the extent to which one feels able to trust others) and their other-focused trust (the extent to which one feels that others are worthy of our trust). However, there is as yet no measure that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se two components of trust. In three studies, we examined the psychometrics of a proposed two-dimensional measure of trust that encompasses propensity to trust and other-focused trust components. To test discriminant validity, we also administered measures of personality, personal self-esteem, social capital, propensity to like peopl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s well as general and personal beliefs in a just world. Factor analyses supported the proposed two-factor model for the new trust measure. Further analyses suppor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measures.

  • 拖延行为的发展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2

    摘要: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拖延会带来不利后果, 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任务。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有15%~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超过40%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学业拖延,部分学生还会形成特质性拖延。严重的拖延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业、工作和生活,甚至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鉴于目前对于拖延产生的核心机制、形成的关键期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项目拟从拖延的时间决策理论出发,首先系统探明拖延决策的核心机制,尤其是远期价值评估、延迟折扣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在拖延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和神经基础;其次结合行为-环境变量-脑的多模态数据,从发展角度探究拖延形成的关键期(敏感期)、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最后从行为干预和脑的可塑性角度出发,试图制定各关键年龄阶段拖延预防与干预的临床方案。本研究的开展对于把握拖延形成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拖延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 抑制引起遗忘的影响因素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30

    摘要: 当面对不愉快的提醒时, 人们通常会试图阻止那些不想要的记忆出现在脑海中。先前的研究表明,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的检索会降低这些记忆的可及性, 引起遗忘, 这一效应称为抑制引起的遗忘(suppression-induced forgetting, SIF)。SIF的神经机制涉及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额中回的激活增加, 以及海马的激活受到抑制。SIF的程度受记忆材料的情绪效价、个体的病理性情绪状态和训练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在深入了解SIF神经机制的基础上, 考虑如何提高临床病理性记忆的SIF效果, 以达到治疗目的。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