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医学心理学
  • 社交机器人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互动障碍。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传统心理干预方法存在耗时长、花费高昂、专业康复治疗师短缺等诸多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交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通过梳理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社交互动中的研究现状,探讨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实验环境、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挑战。未来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中的研究可考虑从探索人机双方特点开发新的社交场景,结合多模态和脑科学技术揭示人机互动的心理过程以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构建社交机器人闭环系统等方面展开。

  • 急性应激反应模式的潜类别增长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摘要: 目的:识别急性应激反应模式,并探索不同急性应激反应模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状态焦虑、正负性情绪分数差异。方法:通过应激诱发任务诱发健康成年被试的急性应激反应,并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唾液皮质醇,填写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正负性情绪量表,运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对皮质醇浓度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急性应激反应模式可识别出低应激、中应激及高应激三个潜在类别。在状态焦虑和负性情绪上,低应激个体在应激诱发任务结束一段时间后的分数显著低于应激任务结束时的分数。此外,低应激个体在状态焦虑分数上的应激反应变化率显著大于中应激和高应激个体。结论:急性应激反应模式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包括低应激、中应激及高应激,低应激个体在应激后的应激恢复速度会更快。

  • 神经递质在恐惧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2

    摘要: 记忆存储在神经细胞间突触连接的强度变化之中,而神经递质在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表达特定类型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可以形成特定的神经递质系统,主要有胆碱能、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和谷氨酸能系统等。多种类型记忆的去稳定(destabilization)过程的研究揭示,乙酰胆碱在包含新异性信息的记忆提取所引发记忆去稳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高强度恐惧记忆之所以会抵抗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是因为在这类恐惧记忆编码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蓝斑系统的激活导致的。其他的重要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谷氨酸、-氨基丁酸和血清素等,也都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对记忆可塑性产生影响。神经递质在恐惧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通常都不是独立产生的,而是交互作用、相互调节的,包括多巴胺-胆碱能交互、5-羟色胺-谷氨酸交互等。分子层面的神经递质的研究可以给恐惧记忆再巩固干预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启示,未来应基于记忆去稳定的分子机制和神经递质的作用,继续探索恐惧记忆去稳定的关键因素和方法,以更好地改进基于记忆再巩固干预的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

  • 预期错误在恐惧记忆更新中的作用与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1

    摘要: 依据错误驱动的学习理论,行为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即预期错误(Prediction error, PE)是学习产生的驱动因素。作为显著性信息中的一种,预期错误和物理显著性、惊讶、新异性等存在信息加工阶段的不同,与记忆更新的关系也有差异。近年来,记忆再巩固干预范式(reconsolidation interference)被证明可用于人类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更新,其中记忆提取激活阶段所包含的预期错误起到了引发记忆去稳定、开启记忆再巩固的关键作用。在促进恐惧记忆更新的行为机制上,PE被认为是记忆去稳定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记忆提取必须包含适量的PE,但其引发的是记忆去稳定、消退还是中间状态,还需结合记忆本身性质确定。在促进恐惧记忆更新的神经机制上,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海马均在PE探测和计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前额叶皮层(PFC)及其亚区在PE开启记忆再巩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述过程又受到神经系统中特定神经递质的重要调节,尤其是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基于PE计算模型的量化研究,整合PE与其他边界条件的交互作用,考察不同类型显著性在记忆再巩固中的作用等;并亟待使用多学科手段探索PE在恐惧记忆更新中作用的神经与分子机制。同时,需进一步开展PE作用的个体差异研究,促进研究结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 以全新视角看待孤独症的社交沟通:双重共情问题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8

    摘要: 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型的引领下,多数将孤独症社交沟通问题归咎于其自身的不足,而双重共情问题(double empathy problem)是以社会沟通本质的双向性为基点,认为孤独症难以融入社会环境不仅由于其自身无法理解典型发展人群,典型发展人群亦难以理解孤独症,由于双方之间感知和理解的不匹配,信息的双向脱节,从而导致双方的互动困难。一系列相关研究证实双重共情问题的存在,其内部机制包括行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和污名化现象,可通过共同阅读模式、同伴支持和人际同步性方式进行干预。未来研究需关注更多年龄层面的孤独症间社交沟通情况,研究评估需考虑孤独症特殊的共情表达,深入研究双方互动过程,并鼓励扩展更多有效的干预方法。

  •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8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 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 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 当社会互动发生时, 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 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 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 奖励期待和结果评估的脑电成分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20

    摘要: 摘 要 临床上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表现出奖赏加工异常现象。奖赏加工包括多个产生时间非常接近的子过程。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时间分辨率高且广泛使用的测量大脑皮层活动的工具,非常适合于研究奖赏加工中复杂、多面的认知子结构。然而,很多研究往往只关注测量单一脑电成分,忽视对整体过程的探讨。奖赏加工可分为两个重要的子阶段并关联着多个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奖励期待(线索N2和P3波,关联性负变波和刺激前负波)和结果评估(反馈负波、反馈P3波和反馈晚期正电位),这些脑电成分的异常活动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密切关联。采用多成分的脑电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疾病群体在奖赏加工不同阶段的异常情况,对促进疾病测评方式的发展也具有作用。

  •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27

    摘要: 研究首次考察了行为免疫系统与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关系。三个研究一致显示:行为免疫系统特质性激活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对就医持消极态度和延迟就医;情境性激活行为免疫系统会使得个体更不愿意就医和更倾向于延迟就医;且行为免疫系统激活对就医态度和就医延迟倾向的影响以对就医感染风险的感知为中介。这支持了进化失配假说,提示行为免疫系统对现代医学可能缺乏进化的适应性,并为理解现代人类就医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 助推手卫生的行为干预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24

    摘要: 保持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重要策略,但是如何提高其依从性成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和减少医疗机构获得性感染的一大挑战。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手卫生助推干预以更“隐性”的方式将洗手转变为一种可自动触发的行为习惯,弥补了以知识分享和健康宣教为主的传统手卫生干预策略的诸多局限性。基于影响机制的不同,手卫生助推干预策略可分为提供决策信息、优化决策选项、影响决策结构、提醒决策方向4个大类的框架体系。多模式助推策略的有效性也已在实践中得到印证,但目前还非常缺乏在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下开展的助推洗手行为的干预研究,今后可尝试基于行为科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在医院、学校和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此类干预研究和实践,为感染防控、疾病预防和改善公共健康做出相应的贡献。

  • 孤独症儿童潜在早期识别标志——发声异常及原因探析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4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对其发育结果至关重要。发声是指儿童学会说话之前发出的声音。已有研究表明,非类言语和类言语发声异常是ASD儿童2岁前的潜在识别标志。ASD儿童发声异常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动机导向、神经运动导向、感知觉导向和社会反馈导向理论。未来研究可考虑探讨发声异常作为ASD儿童独特的早期识别标志的可能性,加强哭声在ASD儿童早期筛查中的研究,探索基于最具预测性声学参数集的自动学习分类模型,探究内在动机与社会动机对ASD儿童类言语发声的影响和进一步探究ASD儿童类言语发声异常的神经机制。从而为AS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

  • 强迫性特征在药物成瘾行为中的易感性及其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21

    摘要: 强迫性是一种与不顾严重后果的固着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心理结构,大脑 神经系统对强迫性行为的调控机制崩溃是导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以往研究对 于奖赏系统(中脑-皮层-边缘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已经具有丰富 的了解,但针对药物成瘾的强迫性特征本身以及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环路在 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尤其是缺乏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特征的系统考 察、缺少遗传学研究以及非兴奋剂类药物的汇聚证据。项目拟结合人类成瘾行为 的遗传学视角(海洛因成瘾者与其无药物使用的兄弟姐妹对照),结合神经认知、 脑电生理、神经影像等不同层面的方法和技术,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的外在表征、 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与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易感性进行探索,期在进一步识别药 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为探寻潜在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靶点提供更多证据。

  • 预期错误与急性应激对不同强度恐惧记忆提取消退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5

    摘要: 在条件性恐惧记忆再巩固模型下,预期错误被证明是引发记忆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但其在不同强度恐惧记忆下的作用尚不明确。对于高强度可能导致的提取无效,缺乏相应的探索以寻找解决办法,而应激(stres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索。本研究考察人类被试中,预期错误在不同强度恐惧记忆下的作用,以及提取之后施加外源性应激对于消退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较弱的恐惧记忆,单个预期错误提取后消退可显著抑制恐惧自发恢复;而对于较强恐惧记忆,单个预期错误不能提取恐惧记忆进入再巩固,已消退的记忆还会复发;且在该种情况下,如果在提取后施加外源性急性应激,会进一步增大恐惧恢复。

  • Psychopathy and Moral Decision Making: A Data Reanalysis Exploration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14

    摘要: Previous research found that people with higher level of psychopathy trait would endorse more to the harmful but beneficial action in traditional moral dilemmas. Three possibilities for this effect were confounded: People with higher psychopathy trait, 1) care more about the beneficial consequences; 2) care less about the “no harm” norms; 3) just prefer action irrespective of consequences and norms. A multinomial processing tree model named “CNI” was developed and claimed to dissociated these three possibilities. Four studies have applied CNI model to study the psychopathy-moral decision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 CNI model presupposes the agent sequentially processes consequences-norms-generalized inaction/action preferences, which makes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biased and untenable. More recently, an alternative algorithm named “CAN”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ame data structur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CNI model. We applied CAN algorithm and reanalyzed the raw data of the four studies on psychopathy-moral decision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eople with higher psychopathy trait have weaker consequences and norms sensitivities, stronger overall action preferences, stronger inaction/action preferences irrespective of norms and consequences, and weaker moral principles obedience. Furthermore, the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reanalysis explor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instrumental harm and moral identity partly mediate the psychopathy-moral decision relationship and that perceived societal standards rather than personal standards when making moral decisions can alleviat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sychopathy on overall action preference and action preference irrespective of norms and consequences. Present reanalysis exploration study clarified and deepened our insi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pathy and moral decision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 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0-02-19

    摘要: 目的:调查在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区3340位居民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及疾病认知调查与分析。结果:抑郁(40.89±10.901)和焦虑(38.35±8.298)平均分与常模比较轻度升高(P < 0.05),但无临床意义(抑郁评分>53;焦虑评分>50),湖北地区群众与非鄂地区相比,抑郁和焦虑得分未见明显差异。SSRS评分各组平均分均>30分,但低龄组小于高龄组(P < 0.05)。疾病认知评分,医学组高于非医学组,低龄组高于高龄组(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认知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 < 0.05)。结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抗“疫”战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湖北地区居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较非疫情期间略有升高。社会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对疾病认知还相对不足,需要社区及医务人员进一步进行普及,充分认识疾病可能是消除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手段。

  • 反馈相关负波与成瘾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摘要: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反馈加工诱发的脑电成分,体现了个体对奖赏的敏感性。成瘾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个体的反馈加工都呈现病理性模式。相对于普通反馈物(如金钱),物质成瘾个体在加工成瘾物质时诱发的FRN波幅显著增大;在与非成瘾被试的对照研究中,物质成瘾者加工金钱反馈时的FRN也表现出与成瘾相关的异常模式;在行为成瘾个体中亦观察到与物质成瘾个体类似的FRN失调现象。但以往多数研究中对成瘾类型的区分还不够详细,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成瘾不同亚型的特点;且成瘾个体往往伴随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将来的研究要区分共病因素的影响,揭示成瘾独特的奖赏加工机制问题。

  • 中国人心理健康素养干预效果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2-27

    摘要: 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运用元分析的技术,以心理健康素养的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为结果变量,考察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更高效地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元分析共纳入38项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对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的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到大的效果(知识:g = 0.70,污名态度:g = -0.52,求助:g = 1.18)。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受地域、被干预者类型、干预中的互动与接触以及试验类型等多个变量的影响。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素养的调节变量,并结合中国文化,制定针对不同干预对象的个性化干预方案,以提升干预效益。

  • A Meta-Analysis of Mental Time Travel Impairment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1-05

    摘要: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have a wide rang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s. Mental time travel (MTT) is the ability to mentally re-experience past events and pre-experience possible future events. Studies have shown MTT impairments in individuals with ASD, however, these findings may be confound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verbal ability to report MTT, factors related to MTT task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of participant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a meta-analysis on MTT deficits in individuals with ASD and examined the potential moderating variables for these impairments. Twenty-six studi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participants comprised 667 individuals with ASD and 671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overall MTT impairments (Cohen’s d = −0.95) in individuals with ASD. Moderator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verbal IQ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TT impairments; type of MTT, type of task, measurement indices of MTT, age of participants, gender ratio and full IQ did not explain the MTT impairm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TT is severely impaired in individuals with ASD, verbal IQ contributed to MTT impairments, and task characteristics did not affect the degree of impairments.

  • 精神分裂症中文诊断名再议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19-10-20

    摘要: Schizophrenia是指患者出现行为异常、感知觉异常、无法理解现实等症状的一种精神疾 病,其中文诊断名翻译为“精神分裂症”,意为“心智分裂的疾病”。然而,这一诊断名并不能准确 地反映疾病本身的情况,也存在严重的污名化问题。本文认为,Schizophrenia需要新的中文诊断名。 近年来,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动Schizophrenia诊断名的变更,日本将Schizophrenia的诊断名从“精神 分裂症”更改为“统合失调症”,韩国将诊断名从“精神分裂症”更改为“调弦病”,中国的香港和 台湾地区,则均将诊断名从“精神分裂症”调整为“思觉失调症”。研究表明,Schizophrenia诊断名 的更改带来了诸多益处。中国大陆医学界可以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更名运动中学习经验,推动 Schizophrenia新中文诊断名的命名工作。本文倡议将Schizophrenia的诊断名从“精神分裂症”更改为 “思觉失调症”。

  • 第二代正念干预:理念、实证进展与理论争议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0-14

    摘要: 近年兴起的第二代正念干预,强调正念的概念是主动、有区别的觉知,引入慈悲冥想、空性冥想等练习,并强调伦理培养和治疗外的生活方式。实证方面,已有初步研究支持了几种第二代正念干预的积极效果,但研究数量依然很少;新引入的练习中,只有慈悲冥想的效果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其它内容则研究极少。理论方面,第二代正念干预因加入更多佛教内容而受到伦理质疑,也因强调正念作为日常生活方式而凸显了正念干预长期存在的哲学问题。

  • 高风险婴儿前瞻性纵向研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0-08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早期识别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实施,对于改善ASD儿童发育结果至关重要。高风险前瞻性纵向研究以高风险婴儿(ASD儿童的年幼同胞,入组年龄小于12个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ASD高风险婴儿(24至36个月之间诊断为ASD的高风险婴儿)的早期发育轨迹的描绘和核心症状早期表现的识别,为ASD早期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可以增加被试数量、延长观察时间并密集观察时间点、关注伴发障碍、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并结合早期干预研究进行深入探索。未来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