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 潜在类别转变及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5

    摘要: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转变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347名小学生为被试, 对其双减实施前后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行了纵向追踪。结果表明: (1)小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低学习投入组、中等学习投入组、高专注低活力组和高学习投入组四种不同类别; (2)双减政策实施后, 中等学习投入组和高学习投入组稳定性较强, 低学习投入组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在政策实施半年后, 高专注低活力组学生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政策实施一年后, 该组学生保持在高专注低活力组的概率较高; (3)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学习投入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 还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 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成人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4

    摘要: 依恋的可塑性是成人依恋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而探究依恋的可塑性首先需要了解依恋安全感是如何获得的。依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安全感。现有研究中常常将安全基地脚本作为这种内部表征方式,但忽视了另一种内部表征形式,即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先前有几项研究提出并证实了依恋相关情景模拟这一新的依恋安全感通达路径,但尚未回答:这一新的通达路径与已有路径相比有何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基于此进行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通过三项研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研究一考察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依恋安全的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二从依恋相关情景模拟的内容和加工过程的角度考察其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三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分类方法,并将其用于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补充依恋控制系统模型的内容,能够解释依恋系统的情境灵活性,并为理解依恋的可塑性及进行依恋安全的干预带来启发。

  • 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与社会适应:压力的中介作用和心理社会资源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9

    摘要: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累积风险观的观点,考察了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因素对社会适应的累积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651名农村儿童进行入户调查,1年后实施追踪。以前后测中一直处于留守状态的285名儿童为分析对象,其他样本作为对照组仅参加社会适应比较。结果显示:(1)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前测、后测社会适应得分均较低;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与即时/延时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式均为线性模式;(2)控制性别、年龄的作用后,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对社会适应的即时/延时预测作用均显著(= 0.42/0.23, ps

  • 同伴侵害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的关系:共同增强还是风险易感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18

    摘要: 采用纵向设计,对1580名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进行连续4次追踪测量,考察同伴侵害在第1次至第3次的变化轨迹及其群体异质性,并探讨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如何协同影响第4次的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的变化轨迹呈现出线性递减的特点,且递减趋势因不同的流动状态呈现异质性的特点。具体而言,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儿童在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上均高于城市儿童,且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下降速度比城市儿童更快;(2)在控制人口学因素和基线水平的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后,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压力敏感的模式发挥作用,在外化问题中以压力增强的方式发挥作用。可见,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对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的影响具有独特性,未来预防/干预研究需要因不同的问题行为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有效地提高干预效果。

  •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与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基于夫妻成对数据的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10

    摘要: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反映了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依恋风格与关系质量存在紧密关联,但自我和他人两个工作模型是否在预测关系质量上存在差异性尚未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直接考察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分别以怎样的方式预测婚姻满意度。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12对老年夫妻的内部工作模型、夫妻依恋取向、婚姻满意度等进行了测量,采用中介模型、交叉互倚模型以及方差分析分别从被试个体、夫妻主客体效应、以及夫妻匹配模式三个分析视角考察了依恋的两种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性。结果发现,相比他人模型,老年人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密切,且可以通过夫妻依恋双维度对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发现,老年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受到夫妻角色差异的影响:对于丈夫而言,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紧密,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主导地位有关;而对于妻子而言,他人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会互动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有关,也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的夫为妻纲对老年女性的影响使然。

  • 化危为机:青少年学校转折期的过渡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6

    摘要: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学校过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发展转折点,对个体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影响。先前研究多基于缺陷的视角,将学校过渡视为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时期,并发现青少年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各种消极的发展结果。但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视角来看,学校过渡可能是青少年获得适应性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发展可塑性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如果青少年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够很好的融合,他们就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学校过渡。

  • 情节模拟对预期伴侣反应性及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28

    摘要: 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获得依恋安全感。然而,现有研究对内部表征通达途径的考察忽略了情节模拟的作用。该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考察是否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可以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研究招募正处于恋爱关系中且恋爱时长超过6个月的大学生46名。前测评定依恋相关的困境情境;三天后实验组被试进行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任务,控制组被试进行情境结果的撰写任务,并再次对情境进行评定。结果发现,相比于控制组,情节模拟组预期伴侣的反应性和依恋安全感有更大提升。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可以通达伴侣可得与反应性并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