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琪
  • 知觉学习中非显著性刺激视觉加工的学习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25

    摘要: 非显著性刺激的知觉学习研究发现成人大脑具有可塑性,但是知觉学习如何影响不同的视觉加工阶段仍不清楚。通过将眼动指标划分为三个视觉加工阶段来探究知觉学习的机制:搜索潜伏期(早期),是指从搜索屏呈现到第一次眼跳离开初始注视点位置的时间,代表了在搜索屏中选择第一个搜索位置的时间;注视点个数和平均注视时间(中期),代表搜索过程中注视加工的位置个数和平均加工时间;确定时间(后期),代表判断当前刺激是否为目标并做出反应。结果发现对训练刺激的搜索正确率提高,反应时变快,同时搜索潜伏期显著增加,注视点个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减少,且行为和眼动指标的变化都没有迁移至未训练刺激。说明知觉学习会影响早期和中期视觉加工阶段,可能通过增长搜索潜伏期,同时减少眼跳的次数和降低注视时间来提高搜索表现

  •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 取得了丰富成果,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 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 (2)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 (3) 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 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足, 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 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 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 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

  • 视觉搜索中注意模板促进搜索的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生物的视觉搜索能力对适应外部复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存意义。注意模板可以在搜索任务的过程中增强相关信息和抑制无关信息, 从而快速找到目标。总结近期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发现:在建立注意模板的过程中并不能明确是基于语义信息还是视觉特征信息; 注意模板不仅可以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也可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不同类型注意模板的神经机制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注意模板在建立过程中内部信息如何传递, 并关注不同人群注意模板的神经机制, 以及解决拒绝模板抑制机制的理论争议。

  •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和一系列调节效应。在系统地搜索了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后, 当前元分析确定了40项研究, 包括25605名被试, 共计333个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此外, 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同伴侵害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身体侵害相比, 关系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更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也受到了地区的调节,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亚洲地区比在南美洲地区更强。研究设计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在纵向研究中比在横向研究中更低。最后, 当前元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侵害的报告者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与同伴报告的同伴侵害相比, 教师报告的同伴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较高。当前研究的结果指出, 在预防、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时应该注意同伴侵害对其的影响。

  • 不同情绪载体的神经活动及其异同——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情绪识别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动态面孔表情、动态身体表情和声音情绪的脑机制, 但对每种情绪载体的整体认识相对不完善, 同时对不同情绪载体之间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区别知之甚少。因此, 本研究首先通过三项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来识别每种情绪模式的大脑激活区域,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三种情绪载体之间共同的和独特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 动态面孔表情的大脑活动包括广泛的额叶、枕叶、颞叶和部分顶叶皮层以及海马、小脑、丘脑、杏仁核等皮层下区域; 动态身体表情的激活集中于颞/枕叶相关脑区以及小脑和海马; 声音情绪则引起了颞叶、额叶、杏仁核、尾状核和脑岛的激活。联合分析表明, 三种情绪载体跨模态激活了左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对比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占优势, 动态面孔表情尤为突出, 同时动态身体表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声音情绪有其独特性。总之, 这些发现验证和拓展了三种情绪载体的现有神经模型, 揭示了情绪处理中心的、普遍性的区域, 但每种情绪载体又有自己可靠的特异性神经回路。

  • 自我相关性影响情绪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在社会交往中, 判断情绪刺激与自我和他人的相关程度对于情绪加工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ERPs技术, 要求被试默读相继呈现的名字(自我、朋友和陌生人)和情绪性词汇(积极、中性和消极), 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影响情绪词汇加工的动态时间特征及二者的整合机制。结果发现, 在情绪词汇加工早期, 消极词汇相比积极和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EPN。在加工晚期, 消极词汇相比中性词汇诱发波幅更小的N400, 并相对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更大的LPP。更为重要的是, 在LPP时间窗出现情绪效价和自我相关性的交互作用:与自我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与朋友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而与陌生名字相关的各类词汇诱发的LPP波幅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 个体对情绪信息非常敏感, 随着加工的深入会体现出不同的认知过程, 并且会根据自我相关性进行过滤, 在加工晚期与自我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表现出自我和朋友相关的消极情绪的加工优势。

  • 视觉搜索中注意模板促进搜索的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5-05

    摘要: 生物的视觉搜索能力对适应外部复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存意义。注意模板可以在搜索任务的过程中增强相关信息和抑制无关信息,从而快速找到目标。总结近期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发现:在建立注意模板的过程中并不能明确是基于语义信息还是视觉特征信息;注意模板不仅可以存储在工作记忆中,也可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不同类型注意模板的神经机制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注意模板在建立过程中内部信息如何传递,并关注不同人群注意模板的神经机制,以及解决拒绝模板抑制机制的理论争议。

  •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06

    摘要: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和一系列调节效应。在系统地搜索了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后, 当前元分析确定了40项研究, 包括25605名被试, 共计333个独立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此外, 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同伴侵害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身体侵害相比, 关系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更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也受到了地区的调节,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亚洲地区比在南美洲地区更强。研究设计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在纵向研究中比在横向研究中更低。最后, 当前元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侵害的报告者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与同伴报告的同伴侵害相比, 教师报告的同伴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较高。当前研究的结果指出, 在预防、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时应该注意同伴侵害对其的影响。

  • 不同情绪载体的神经活动及其异同——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2

    摘要: 情绪识别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动态面孔表情、动态身体表情和声音情绪的脑机制,但对每种情绪载体的整体认识相对不完善,同时对不同情绪载体之间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区别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三项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来识别每种情绪模式的大脑激活区域,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三种情绪载体之间共同的和独特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动态面孔表情的大脑活动包括广泛的额叶、枕叶、颞叶和部分顶叶皮层以及海马、小脑、丘脑、杏仁核等皮层下区域;动态身体表情的激活集中于颞/枕叶相关脑区以及小脑和海马;声音情绪则引起了颞叶、额叶、杏仁核、尾状核和脑岛的激活。联合分析表明,三种情绪载体跨模态激活了左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对比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占优势,动态面孔表情尤为突出,同时动态身体表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声音情绪有其独特性。总之,这些发现验证和拓展了三种情绪载体的现有神经模型,揭示了情绪处理中心的、普遍性的区域,但每种情绪载体又有自己可靠的特异性神经回路。

  •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11

    摘要: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 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刺激材料的 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 (2)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 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 (3) 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 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 足, 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

  • 叠音人名的婴儿图式效应及其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2-19

    摘要: 人名是重要个人信息, 可以影响个体的人际信任、择偶决策等心理与行为。叠音人名是我国特有的人名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人名特征, 但少有研究者考查其心理特征。此外, 人际信任的理论模型在情绪与认知因素的作用上存在争议, 主要分歧为情绪是否独立影响人际信任。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4个实验)探讨叠音人名的婴儿图式效应及其对人际信任的作用机制。研究1通过实验1和实验2考查叠音人名的婴儿图式效应: 实验1采用特质推断指标, 结果表明个体觉得叠音人名的主人更像婴儿; 实验2采用反应类别指标, 结果表明叠音人名产生了更强烈的积极情绪。研究2通过实验3和实验4探讨叠音人名对人际信任的作用机制: 实验3表明叠音人名不影响人际信任, 实验4表明叠音人名对人际信任的作用受结果反馈类型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叠音人名可以引发婴儿图式效应, 叠音人名与结果反馈类型共同影响人际信任。本研究支持情绪渗透模型, 不支持情绪信息模型。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