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11
  • 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8

    摘要: 语言使用模式能反映心理状态和精神病理学特征。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语言使用模式存在差异,识别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有助于抑郁症的预测和诊断。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和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均表明,抑郁症患者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消极情绪词,更少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和积极情绪词。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一些抑郁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语言标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确认更具抑郁特异性的语言标志,并进一步探索语言标志与抑郁症状间的理论联系。

  • 东西方文化下的真实自我研究:一种关系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摘要: 真实自我反映了个体行为与其价值观、信仰、需求等内在状态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在辨析了真实自我与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一致性、正直、真诚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并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后,提出真实自我表现或实现的文化差异,即西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自主动机驱动的,而东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关系要求驱动的。未来可以将“关系化”作为现象场,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理智资源,从理论建构、社会现象(新兴网络社交平台、社会变迁),以及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跨文化比较、突显情境变化的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 化危为机:青少年学校转折期的过渡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6

    摘要: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学校过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发展转折点,对个体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影响。先前研究多基于缺陷的视角,将学校过渡视为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时期,并发现青少年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各种消极的发展结果。但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视角来看,学校过渡可能是青少年获得适应性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发展可塑性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如果青少年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够很好的融合,他们就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学校过渡。

  •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职场排斥间的螺旋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6

    摘要: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职场排斥间的螺旋效应模型可用道德排除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解释。根据道德排除理论遭受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会导致受害者与实施者心理距离增加,进而对实施者实施职场排斥;从旁观者视角来看,目睹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会影响旁观者的道义公正感和互动公平感进而表现出对实施者的职场排斥,且该中介过程受到利他性的调节。同样,基于情感事件理论,遭受职场排斥会导致职场排斥受害者的消极情绪水平增加促使其成为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

  • 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3

    摘要: 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家庭中父母婚姻冲突影响着儿童发展。众多研究发现,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重要影响,而且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儿童发展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如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儿童认知-情绪过程和家庭过程来实现,且这一影响会因多种儿童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未来研究有必要同时考察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和整合多种作用机制,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 创造力产生过程中的神经振荡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3

    摘要: 创造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因其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准确地揭示创造力产生进程中的神经振荡机制, 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节律 alpha 神经振荡会随着创造力的增加而增强,这反映了创造力产生过程中的内部信息加工需求增加、自上而下的抑制控制增强。 同时, 多频段神经振荡交叉节律耦合体现了创造性产生过程中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多脑区之间信息交流的动态变化。未来研究应该以整合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多层次多方法的研究工具,引进更生态化的数理计算方法, 并利用计算神经科学建模来预测个体创造力发展趋势,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创造力的本质。

  • 工作记忆中的积极效应:情绪效价与任务相关性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2

    摘要: 积极效应指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倾向于优先加工积极情绪刺激而非消极情绪刺激。近年来工作记忆的研究发现积极效应会受到情绪效价与任务相关性的影响:情绪效价作为任务相关属性的研究支持工作记忆中存在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老年人对积极情绪刺激记忆的增强,以及对消极情绪刺激记忆的减弱;情绪效价作为工作记忆任务无关属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未发现一致的积极效应,提示情绪效价及任务相关性均为影响工作记忆积极效应的关键因素。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工作记忆中情绪加工上的年龄效应与背侧执行系统和腹侧情绪系统的随龄功能变化有关。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与双竞争模型对工作记忆中的积极效应具备较大的解释力,而动态整合理论尚缺乏实证研究支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老年人工作记忆不同阶段情绪加工的特点,澄清不同情绪材料内在编码过程上的差异对积极效应发生机制的潜在影响,探讨情绪效价及任务相关性影响工作记忆积极效应的关键神经环路,并揭示情绪工作记忆训练提升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情绪体验的内在机制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 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对威胁刺激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8

    摘要: 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个体的一种表现。近年来,研究者利用眼动技术探讨了注意偏向的加工特点及其内在机制。尽管针对是否存在注意定向加速、注意解除困难或注意回避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都试图为验证如警戒—回避模型、注意保持模型等提供眼动证据。未来研究在记录PTSD个体注视模式时,不仅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整合PTSD个体的眼动模型,也要结合多种技术从多模态角度共同考察PTSD个体的威胁信息注意偏向机制。

  • 物体颜色对情景记忆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6

    摘要: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 工作嵌入的实施效果及其理论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6

    摘要: 近年来,工作嵌入(Job embeddedness)作为解释员工离职和留职的新视角,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根据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6篇工作嵌入相关文献,分别从研究视角、内容分析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评述工作嵌入的影响结果。基于此,总结出六种理论视角: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工作-角色依附理论、未来时间透视视角和传染过程视角。以内容分析的方式呈现关于工作嵌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不同视角下工作嵌入影响结果的具体研究情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构建团队工作嵌入理论模型、聚焦跨文化比较下工作嵌入的溢出效应、关注工作嵌入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突出子维度差异化作用。

  • 手机分心对行人过街中信息加工及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6

    摘要: 行人过街时,因使用手机而造成的伤亡事故持续增长。过街时使用手机对行人信息加工、行为及安全均会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手机的行人,在场景知觉阶段注意范围更狭窄,在外周视野的注意力明显下降;过街决策阶段,更容易错过过街机会或做出更有风险的决策;运动控制阶段,使用手机会改变行人步态,降低其动作稳定性。以上效应还受到行人使用手机方式的调节,但综合看来,手机分心提升了行人过街风险,更容易造成过街事故。最后,通过建立手机分心对行人过街中信息加工及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指出未来研究应评估手机分心如何影响行人听觉信息的获取,以及间隔接受决策的子过程,从而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 帮忙失败后我会被差评吗:好心帮倒忙中的预测偏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4

    摘要: 好心帮倒忙事件时有发生,帮忙失败的施助者往往认为受助者会苛责自己,因而可能不愿再次提供帮助。这种预测准确吗?通过六个研究 (N = 1763),对比施助者对受助者反应的预测和受助者的实际反应,发现了施助者在好心帮倒忙时的预测偏差:他们高估了受助者的负面反应。而在帮忙成功时,施助者未出现预测偏差或预测偏差的强度较弱。导致该预测偏差的原因是,施助者更为关注自身的能力,以为受助者也关注自己的能力,而受助者更为在意施助者的温暖程度。

  • 让智慧插上创造的翅膀:创造动力系统的激活及其条件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2

    摘要: 创造力是一个集个人、团体、社会、文化相互交织的系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综合考虑。在融合以往创造力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系统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可以鸟瞰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统筹兼顾的各个部分。同时创造力培养还需要抓住核心来统领全局。动力系统的激活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新颖、适用的创造性成果的产出,需要社会文化中的个体或团体在创造性心理动力的基础上来完成。创造性心理动力有效的激活则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在认知层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如一般认知能力、思维方法的掌握、元认知以及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等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推而广之还包括:合理的社会支持、互动以及文化的包容等等。除了理论方面的整合,本文还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如何激活学生的动力系统,重点分析了什么是兴趣以及如何激发个体的兴趣,因为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内部动机是自主性最高的动力来源。本文从理论(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与实践(创造力培养的兴趣激发)两个角度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支持。

  • 消除威胁或无能狂怒?自恋对暴力犯攻击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2

    摘要: 通过2个研究探索了自恋与暴力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及机制。研究1通过问卷法(N=498)发现,自恋与攻击存在正相关,特质愤怒在自恋与预谋性和冲动性攻击间的中介作用成立,心理特权的中介作用只对预谋性攻击成立。研究2对90名暴力犯进行了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威胁感和负性情绪在自恋与攻击间起中介作用,挑衅调节了上述中介作用。显性自恋者只在挑衅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隐性自恋者则在挑衅和无挑衅条件下均有较强的攻击性。研究厘清了不同亚型下自恋与攻击的关系,突出了隐性自恋的“黑暗性”,并为罪犯矫治管理及犯罪预防提供了参考。

  •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1

    摘要: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在结构上,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高于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自助的素养高于助人的素养两个特点。调查还发现,个体心理健康素养中,知识观念部分个体差异较大,态度和习惯部分个体差异较小;在心理健康素养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面,社会经济地位是所考察变量中效应最大的因素,且其对素养的知识观念方面影响较大,对素养的态度习惯方面影响较小。调查结果提示,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任务的艰巨性;在实践策略上,宜以提升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

  • 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09

    摘要: 聚焦于顾客授权行为这一概念,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 分别引入基于组织的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和职业中心性作为调节变量, 探讨了顾客授权行为对一线服务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边界。通过一项三阶段的时间滞后研究设计, 获取了245份有效样本, 结果显示: (1)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职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基于组织的自尊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员工职业成长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3)职业中心性对顾客授权行为与基于组织的自尊的作用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当员工职业中心性水平较高时, 顾客授权行为对基于组织的自尊的正向影响更强; (4)职业中心性进一步调节顾客授权行为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对职业成长的间接影响: 当员工职业中心性水平较高时, 顾客授权行为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对职业成长的正向效应会增强。

  • 恐惧管理理论的争议及其对死亡心理研究的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09

    摘要: 摘要 死亡心理是人类面临死亡及相关事件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复杂心理状态。目前,研究死亡心理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理论是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简称TMT)。但该理论存在以下争议:(1)在死亡的基本认知方面,恐惧管理理论呈现出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如死亡是否与不确定性无关,死亡是否导致恐惧情绪,寻求个体生存是否为人类的核心议题;(2)在社会文化层面,恐惧管理理论提出者的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普遍态度是呈否认的,但是跨文化的研究显示其他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态度却呈现出接纳或蔑视;(3)在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结果方面,呈现出较多的矛盾性,表明研究中有重要的调节因子未被涉及。基于此,死亡心理可能的研究方向拟从认知、行为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梳理。未来死亡心理研究需秉承科学与文化并重的原则,并结合死亡心理的内容与过程,关注群体面对死亡时的心理规律,开展死亡心理影响下的身心健康干预研究。

  • 组织行为学中的时间相关研究与未来方向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1-06

    摘要: 目前,绝大部分组织行为学研究都是从静态视角聚焦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平均水平,而忽视了时间的角色,如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引入时间的角色,从动态视角关注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可能为现有研究提供新的、突破性视角,进而帮助拓展传统管理理论。鉴于其对理论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部分新近研究开始逐步关注时间的角色,从动态视角探索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然而,整体来看,这类研究仍相对较少,且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领域,还未能形成结构化体系。基于此,在将相关研究按照两个维度——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的类别(趋势 vs. 波动)与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的角色(自变量 vs. 因变量)分为四大类别后,系统地回顾和梳理相关研究,并厘清研究背后的理论机制。最后,基于以上梳理分析,未来研究可从关注变量的波动;考察趋势、波动和整体平均水平等的交互作用等角度出发,更加全面、系统地扩展组织行为学理论。

  • 孝的多维心理结构:取向之异与古今之变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1-05

    摘要: 孝的内在结构具有多面性,但以往孝的量表存在信效度不高、掺入研究者主观意图、遗漏重要因素等弊端。研究通过经典文本改编和被试自由生成而编制条目,通过因素分析与效标分析等方法考察孝的结构(总样本量=1725),发现孝包含尊敬安乐父母、服从父母、和颜对待父母、守身不辱父母、陪伴父母、扬名以显父母、思慕父母、不干涉父母、劝谏父母,九因素结构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不同因素与效标变量(家庭自我概念、家庭弹性、父母教养方式、亲子边界不当、自立人格、服从倾向)具有不同的关联模式。这些发现反映出儒学论孝的敬慕之别、敬顺之变。此外讨论了不同因素的古今变迁。

  •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心理指标识别建模:机器学习的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05

    摘要: 心理指标识别建模是基于海量数据结合计算机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心理特征的一种新兴方式。由于传统纸笔测量方式所存在的诸多限制,本文对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心理建模方法及应用于心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综述,介绍了特征及提取方法、常用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应用场景,并对心理指标识别建模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展望。该测量方法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相比自我报告法具有时效性高、可回溯测量、生态效度好等独特优势。然而,基于社交媒体的心理指标识别建模方法也在学习成本、硬件成本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媒体信息与用户心理变量间的关联机制,并将心理指标识别模型同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应用。心理指标识别建模结合心理测量基本原理和计算机领域机器学习的技术,将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