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2
  • 一种反思序数效用理论的思维实验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31

    摘要: 本文用控制变量法和归谬法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以说明至少有一个问题使得序数效用理论的内在逻辑不一致,即在只获得文章序数效用信息的情况下,序数效用理论的许多基本公理不能成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序数效用理论不能成立。更重要的是,这种实验方法展示了实序数排序的形式和性质,从而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了本文的观点,即序数效用论不能成立,效用本质上是基数性质的。

  • 贝叶斯因子序列分析:实验设计中平衡信息与效率的新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12-31

    摘要: 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平衡信息量与效率。贝叶斯因子序列分析利用贝叶斯因子不断更新证据的特点,通过贝叶斯因子标准和在收集数据过程的序列分析来平衡信息量与效率。本文展示如何使用开源软件JASP和R实现该分析的三个步骤:确定关键效应、确定停止标准、数据收集中序列分析并决策。该方法考虑现实条件且简单易行,可帮助研究者更有效进行实验。

  • 听障大学生词汇识别过程的特异性: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对听障大学生词汇识别中字形、语音和手语表征激活的影响。 方法:实验1比较不同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听障大学生在形似干扰字、同音干扰字和无关干扰字条件下的表现,实验2比较他们在手语相关和无关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实验1结果显示,在正确率和反应时指标上,不同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听障大学生表现出相似的字形干扰效应(与无关干扰字相比,形似干扰字条件下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均未出现语音干扰效应。实验2结果显示,在正确率指标上,当控制听障大学生阅读能力时,阅读能力高的手语组表现出显著的手语干扰效应(与无关条件相比,手语相关条件下正确率更低),阅读能力高的口语组未出现手语干扰效应。当控制听障大学生语言经验,阅读能力高的手语组和阅读能力低的手语组表现出相似的手语干扰效应。 局限:本研究只考察了听障大学生在书面词汇识别中字形、语音和手语表征的激活情况,其它年龄阶段的听障学生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语言经验影响听障大学生的词汇表征,阅读能力不影响听障大学生的词汇表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提出听障大学生中文词汇识别的认知加工模型。

  •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8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 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 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 当社会互动发生时, 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 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 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 0~1岁婴儿情绪偏向的发展:近红外成像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6

    摘要: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龄5.2 1.7天,23名男孩)和45名1周岁婴儿(月龄12.7 1.4月,21名男孩)对快乐和愤怒语音韵律的大脑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脑右半球的额叶、颞叶和顶叶的脑功能连接中出现了情绪和组别的交互作用:在新生儿组,快乐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度高于愤怒语音条件;在婴儿组,愤怒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于快乐语音条件。此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人类刚出生时情绪加工偏向是正性的,之后才转变成为负性。因此,负性偏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情绪加工偏向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会发生转变。本研究首次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情绪偏向的变化,该发展规律不但有利于及早发现自闭症等情绪和认知发育障碍,还能指导家长运用恰当的交流和抚养方式科学育儿。

  • 人格动态性:过程与特质整合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5

    摘要: 人格动态性强调个体内人格过程及其与特质的关系,是一种过程与特质整合的研究视角。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于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格动态性研究通常基于全特质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等理论,采用密集追踪数据与动态建模方法,对个体内认知、情绪、动机、生理等交互过程、人与情境交互过程、或人格过程与特质的关系进行探究。未来研究者可从以下方面拓展现有研究:理论上,注意区分个体内与个体间人格结构、整合正常与异常人格理论、进一步讨论时序效应;实证研究中,可结合多种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效度以及个体内测量信度。

  • 建议将“Theory of Mind”译为“心理揣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3

    摘要: theory of mind 指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目的,意图,注意,信念,知识,欲望,情绪等)的能力。它不仅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个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在中文语境下,其含义已经达成共识,但其中文译文尚未达成完全的统一。本研究以theory of mind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学术期刊子库进行检索,经筛选后获得421篇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对其分析确定theory of mind译文的发展及使用情况。基于theory of mind在研究与应用领域实际上指的是心理揣测的状况,以及英语的theory翻译为揣测可行性及依据,最终建议以心理揣测作为theory of mind中文译文。

  • 同伴侵害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的关系:共同增强还是风险易感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18

    摘要: 采用纵向设计,对1580名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进行连续4次追踪测量,考察同伴侵害在第1次至第3次的变化轨迹及其群体异质性,并探讨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如何协同影响第4次的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的变化轨迹呈现出线性递减的特点,且递减趋势因不同的流动状态呈现异质性的特点。具体而言,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儿童在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上均高于城市儿童,且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下降速度比城市儿童更快;(2)在控制人口学因素和基线水平的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后,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压力敏感的模式发挥作用,在外化问题中以压力增强的方式发挥作用。可见,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对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的影响具有独特性,未来预防/干预研究需要因不同的问题行为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有效地提高干预效果。

  • 累积文化演化的内在机制:实验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16

    摘要: 累积文化演化(Cumulative Cultural Evolution, CCE)指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个体或群体间的多种社会传递和修改创新,人类文化在效率、功能、复杂性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单被试实验、微社会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是探索其内在机制的实验研究路径。复制、教学和创新是累积文化演化发生的三个重要基础,复制与教学确保了文化信息能获得高保真度传递,创新使改进后的文化信息更具适应性。文化信息在高保真度传递和修改完善的重复循环过程中逐步完成累积。总体上,累积文化演化的边界条件可归纳为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两方面,前者主要涉及任务难度、环境不确定性、群体规模、社会互动等,后者主要涉及技术推理技能、认知灵活性、创新能力、社会身份等。未来研究可以检验新提出的实验室研究范式的可行性,开展非技术文化演化的实验室研究,以及结合文化反哺现象探索文化信息的上行传递在累积文化演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 循环的力量:互惠关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15

    摘要: 互惠体现了给予与回报之间的资源循环,以多种形式广泛作用于消费领域。但是,以企业为焦点行为者的互惠关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尚未被系统梳理。通过回顾营销领域的研究发现,互惠关系能够从相互交换、对价法则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影响消费者行为主体、行为性质和行为水平。消费者对互惠关系的响应由意识与无意识决策、结果和道义导向、公平交换的内在机制驱动,社会和个人因素起到了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应在互惠关系的研究视角、消费者行为的整合、边界要素的探索和互惠主体的机制差异四个方面加以拓展。

  • 积极身体意象的前因后果及其提升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10

    摘要: 积极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接纳和独特性与功能性的欣赏,以及对身体评价信息的积极加工与保护,对个体具有内外增益的作用。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及身体意象的操作性定义为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积极身体意象受到性别、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等生物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与内感受等心理因素以及重要他人、大众媒体及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个体的身体认知、情绪体验及行为调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身体质量指数、神经质及感知来自重要他人和大众媒体的压力具有凸显性,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积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大于生物因素。同时,功能性聚焦干预和基于自我同情的干预成为了当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提升策略,前者的有效性更强,而后者的应用与推广更具优势。未来研究可以基于交叉理论,丰富积极身体意象的理论模型,探究其发展特点与发生机制,优化提升策略的内容与适用性并注意家庭因素的防治作用,助推积极身体意象的中国化研究。

  • 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9

    摘要: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 切忌班门弄斧?低估在评价者擅长领域展现能力的好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9

    摘要: 人需要展现自己以脱颖而出,常常预测在他人擅长领域展现能力会暴露缺点导致差评,因而忌讳班门弄斧。然而这种预测准确吗?八项研究(N = 1,888)要求候选人选择在评价者擅长或不擅长领域展示能力,要求评价者从班门弄斧和不班门弄斧者中择一录取,发现候选人低估班门弄斧所得评价。导致此预测偏差的原因是,评价者依据提及其擅长领域时的自豪感决策,故给班门弄斧者好评,候选人依据能力是否容易被看清来选择领域,担心班门弄斧暴露缺点。

  • 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概念内涵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9

    摘要: 网络建构行为(networking behavior,也被译作结网行为)是指员工为实现职业目标开展的联系构建、维持与使用行为。与聚焦结构特征的传统社会网络研究不同,网络建构行为研究强调个体能动性,认为员工可以通过主动开展网络建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促进职业发展。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炼出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概念内涵;其次,结合资源、情感、网络与交换等视角,梳理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影响结果及作用机制;最后,围绕深化并整合不同理论视角、扎根社交工作平台研究新场景、应用非结构性数据和仿真算法等方向提出未来研究建议,推进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研究的持续深化,增进管理实践对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理解。

  • 面孔熟悉过程中部件加工与整体加工的区域异步性和眼睛区域特异性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8

    摘要: 人们对熟悉面孔的识别绩效显著好于陌生面孔。然而,对于熟悉度提升面孔识别绩效背后的认知加工与信息整合机制,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招募了两个班级的大学生(分别为相互接触1个月和相互接触13个月),操纵被试第一注视点所落的区域(眼睛或嘴巴),呈现完整面孔、区域部件(regional part, 眼睛或嘴巴)和区域外周(regional periphery, 完整面孔上,遮挡眼睛或嘴巴后剩余的外周部分),用延迟匹配任务测量两组学生对同班同学面孔和陌生人面孔的识别绩效。获得四个发现:(1)接触1个月的被试组表现出较弱的熟悉度效应(识别同学面孔的绩效显著高于识别陌生面孔的绩效),接触13个月的被试组表现出较强的熟悉度效应,可见即使接触时间已达到1个月之久,对熟悉面孔(同学面孔)的识别绩效仍然会随着接触时间的继续增加而继续提高。(2)熟悉面孔的区域部件和区域外周的识别绩效都高于陌生面孔,可见面孔的部件加工和整体加工都得到熟悉度的增益。(3)在面孔熟悉度增加的过程中,眼睛区域和嘴巴区域表现出区域异步性(regional asynchronization),具体表现为:接触13个月的被试组和接触1个月的被试组识别眼睛区域部件时都具有显著的熟悉度效应;而接触13个月的被试组识别嘴巴区域部件时没有显著的熟悉度效应,且效应大小小于接触1个月的被试组识别嘴巴区域部件时的显著熟悉度效应。(4)眼睛区域在面孔识别中存在特殊的重要性。接触13个月的被试组识别熟悉完整面孔的绩效与识别熟悉面孔眼睛区域部件的绩效存在正相关,被试识别完整面孔与识别眼睛区域外周的绩效有普遍的正相关(陌生面孔、接触1个月和接触13个月的熟悉面孔都如此),而嘴巴区域与完整面孔识别不存在任何显著相关。综上,实验提示面孔熟悉是一个具有区域异步性的绩效提升累积过程,眼睛区域在熟悉面孔识别中存在特异性,以眼睛区域为中心的面孔整体加工在面孔知觉与记忆表征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 简版健康素养量表的开发: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2-12-06

    摘要: 目的 简化健康素养量表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心理测量学检验。 方法 纳入居民7449人进行量表的测评,并将数据随机生成2个数据集,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应用经典测量理论(CTT)以及项目反应理论(IRT)中的Mokken模型进行条目筛选,并对精简后的量表进行信效度等的验证性分析。 结果 使用经典测量理论和Mokken模型分别简化出一个9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9)和一个4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4)。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HLS-SF9与HLS-SF4均无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二者的Cronbachs 系数为0.913和0.842,HLS-SF4经探索性因素分析(EFA)检验出一个公因子,HLS-SF9经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显示其三维模型的各适配指标均优秀,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家庭健康量表为校标量表,HLS-SF9与HLS-SF4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0.367, pr=0.292, pr=0.340, pr=0.266, p 结论 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快速测评中国人群健康素养的可靠且有效工具。

  • 领导纳谏内涵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影响: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视角

    分类: 管理学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6

    摘要: 领导纳谏自古有之,它对组织的发展与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对领导纳谏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的详细综述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领导纳谏内涵的关注,且聚焦于对领导纳谏影响因素的探讨,这不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领导纳谏的概念内涵及其作用机制。领导纳谏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认知过程,但同时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也是一种受动机驱动的目的性行为。本文从领导纳谏的动机视角出发,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系统地探讨领导纳谏的内涵及其效应机制。具体而言,根据领导纳谏的动机和调节焦点理论,领导纳谏可以被划分为促进型纳谏和防御型纳谏两个子维度,同时将从个体和团队两个方面来探讨促进型纳谏和防御型纳谏对员工建言行为和团队创新的不同影响机制,为领导纳谏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5

    摘要: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其中,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 情绪调节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4

    摘要: 同伴排斥、人际拒绝等负性社会反馈会带来社会疼痛。难以忘记的负性社会反馈会给人造成持久的精神痛苦,进而损害心理健康。本研究利用社会评价范式,结合脑电数据考察了情绪调节对负性社会反馈情绪反应和记忆的潜在益处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被试在同伴评价的场景下,通过观看他人对自己的负性社会反馈来诱发社会疼痛,进而考察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分心)如何缓解社会疼痛,以及是否会促进对负性反馈记忆的遗忘。研究同时考察了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的效率。结果表明:认知重评和分心均可以有效地帮助被试降低社会疼痛体验,并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够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在考察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过程的脑电活动时我们发现,当使用分心策略时,中央顶区的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与抑郁分数呈负相关。进一步对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全脑电位活动进行多变量模式分析发现,高低抑郁症状的被试在情绪调节时表现出了不同的神经解码效率,尤其是高抑郁症状被试在采取分心策略时的全脑活动模式与采取观看策略时有显著区别。综合行为和脑电结果,本研究证明了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策略对社会情绪和记忆的有益影响,并提示在较高的抑郁水平时,分心可能是更有效的调节策略。

  • 下属亲领导非伦理行为的持续与消退:基于领导反应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4

    摘要: 下属做出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后,该行为究竟会持续还是消退?本研究以领导报为切入点,检验领导反应(感激驱动的资源回报与愧疚驱动的惩罚)在下属亲领导非伦理行为持续与消退中的关键作用。情景模拟实验(研究一,N = 120)结果表明,当领导正直水平较低时,亲领导非伦理行为诱发领导感激之情与资源回报,进而导致下属的后续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增加;然而,当领导正直水平较高时,亲领导非伦理行为诱发领导愧疚之情与惩罚行为,进而导致下属的后续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减少。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本文开展了两项互补的实地问卷调查,即四轮问卷调查(研究二,N = 277)与持续2周的日记调查(研究三,N个体内 = 733,N个体间 = 87),再次重复支持了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从领导反应视角拓展了学界对下属亲领导非伦理行为的认识与理解。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