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11-22
摘要:“招娣/弟”是个有明确涵义的名字,它在群体层面上能够反应命名者对男孩偏好的社会价值取向。本研究探讨了宗族文化对“招娣/弟”比例的省间差异的影响。我们通过档案数据,建构了省层面的宗族文化、“招娣/弟”比例等的数据,通过卡方检验证实了“招娣/弟“比例存在省间的差异。相关和回归分析支持宗族文化能够正向预测“招娣/弟”比例的差异,宗族文化越强的省“招娣/弟“比例就越高。并对其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7
摘要:宗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强调家族内部统治秩序的社会组织实体。宗族文化以血脉为纽带,重视维护族内成员的关系,同宗同族是身份认同的关键所在。宗族观念包括血缘认同、互助、孝道、传承、礼治和乡土观念,体现了宗族成员对家族重要性和角色的内在信仰和态度。宗族观念和宗族文化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0-13
摘要:将成年人的一只眼短时遮盖能提升该眼的眼优势,这被称为短时程单眼剥夺效应。最近发现,在某些双眼输入平衡的适应范式中,基于眼的注意可以使眼优势向非注意眼偏移。由于单眼遮盖会阻断一只眼的所有输入,注意显然会被分配到另一只眼。因此,短时程单眼剥夺效应据猜测也可能受基于眼的注意调节,只是尚缺乏证据支持。本文在被试单眼遮盖剥夺的同时让他们完成一个注意追踪任务。一小时的追踪任务前后,用双眼竞争测量眼优势的变化。结果显示,当双眼竞争的测试光栅与追踪任务的目标光栅具有一致的视觉特征时,剥夺效应幅度更大;当测试光栅与追踪任务的干扰光栅特征一致时,剥夺效应幅度相对更小。该结果首次表明,注意能增强短时程单眼剥夺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9
摘要:社会概念的表征和整合是人们理解和思考社会信息的重要基础,其神经基础问题正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现有的脑影像和损伤研究证据较为一致地提示,社会概念表征主要依赖由双侧颞叶前部、颞顶联合区、背内侧前额叶、扣带回后部及邻近的楔前叶所组成的脑网络。新近的功能神经影像研究提示,上述脑区除支持社会概念表征外,也分别参与不同层次的社会概念整合。未来研究可以从社会概念表征的子维度、社会概念加工的子成分、社会概念加工的行为影响等方面继续深入和拓展。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0
摘要:孤独症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对早期干预的需求,但传统行为干预有其局限性。自然发展行为干预(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NDBI)是一类结合了行为原则和发展理论,并在自然情境中实施的孤独症早期干预方法。近年来,NDBI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实证研究基础持续扩大。NDBI代表性干预方法包括:共同关注、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强化式情境教学,社交沟通-情绪调节-交往支持模式,关键反应训练,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和教导父母成为社交教练等,这些方法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和特征,但目标领域和效果特点各有侧重。NDBI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认知等领域的发展,以及降低家庭经济成本和提高儿童主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围绕提高干预效果和扩展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厘清影响干预效果的预测因素与调节变量、探索有效的家长培训方法、探索不同干预方法和工具的结合等,同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推动NDBI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04
摘要:以34项实证研究(38个独立样本)为对象,采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执行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直接影响学业成就,也通过执行功能间接影响学业成就。部分中介模型成立;(2)被试年龄和性别的调节作用显著。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0
摘要:空间导航对于人和动物的生存而言都十分重要,有效的空间表征或认知地图是空间导航的基础。认知地图的典型属性包括选择性、灵活性以及层级性,海马、场景选择区域以及前额叶等多个脑区都参与认知地图的构建。认知地图的表征形式存在欧式地图和拓扑图两种理论,但各自单独都不能全面解释实际导航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标签图等理论试图调和二者间的矛盾。未来研究还需要关注在认知地图构建过程中层级性的变化,空间范畴的扩展,以及认知地图假说的局限。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30
摘要:工作场所非伦理行为对组织具有极大的危害,探索非伦理行为的干预办法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主要从理性道德决策视角考察非伦理行为的干预办法,从直觉道德决策视角考察非伦理行为干预办法的研究相对缺乏。本项目提出正念可以同时影响理性道德决策系统和直觉道德决策系统,进而减少非伦理行为。理论上,希望从道德决策双系统的角度考察正念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拓展正念与非伦理行为交叉融合的研究思路。实践应用上,提出正念作为一种同时影响理性和直觉道德决策系统的重要因素,可以为管理实践中减少非伦理行为提供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29
摘要:《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考古学领域的发现,并对早期中国的人类社会的形态、生业方式等按照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作了梳理,并对不同地区之间的考古学文化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其背后的可能动因做了推测。并在最后对中国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性作了介绍。我们在此基础上,按照文化演化的框架,提出了中国文化心理的底色包括三个特征:关联性思维、尊尊和亲亲。并以书中的考古学发现以及本书作者后续的研究推测巫-萨满诠释了中国文化心理底色的起源和维系。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5
摘要:在个体视觉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视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会受到视觉经验和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被称为视觉可塑性。视觉可塑性在出生后的发育关键期内达到峰值。虽然成年期视皮层神经环路的结构功能趋于稳定,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人视皮层中仍保留着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眼优势的可塑性。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短时程操控成年人的各种视觉输入信息,乃至调节两眼间注意资源的分配,都可以引起成年人眼优势发生偏移。然而,两者调节眼优势的神经机制可能并不相同。视觉输入对成年人眼优势的调节可能主要反映了视觉皮层的稳态可塑性机制;而注意对眼优势的影响则是一种高级加工对初级视觉皮层的反馈调节,目前可以用拮抗神经元的适应机制来作解释。未来研究可以寻找更加直接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解释,此外也应重点关注注意与视觉输入之间会如何交互影响成年人眼优势。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06
摘要:基于双信息源实验范式,考察3~6岁幼儿和成人对智能语音助手(Digital Voice Assistants, DVAs)的知识性信任,并验证准确性在其信任中的作用。实验一,操纵了信息源类型(DVAs VS人类)和知识领域(自然VS社会)。结果显示,与人类相比,幼儿和成人对DVAs的知识性信任更强。对DVAs的信任程度,6岁幼儿高于4、5岁幼儿,成人高于幼儿。与社会领域相比,幼儿和成人均更倾向于询问DVAs自然领域的问题。基于实验一,实验二操纵了两种信息源提供证言的准确性条件,结果发现,当DVAs不准确时,幼儿和成人均不再信任其证言,且3岁幼儿对准确性的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源类型、知识领域和证言准确性都会影响幼儿的知识性信任,准确性是评估DVAs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老年人大脑结构和功能衰退是其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老年人的大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可塑性。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认知训练能够对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1)在脑结构方面,表现为大脑皮层灰质体积增加、白质神经纤维连接增强;(2)在进行认知任务时,表现为脑功能网络发生重组;(3)在静息态脑功能方面,表现为脑自发活动功能性重组以及功能连接增强。未来的认知训练研究需要考察老年人大脑可塑性存在个体差异的多种影响因素,并通过纵向追踪研究来探讨大脑可塑性的保持性和迁移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3
摘要:理想情绪是人们理想中想体验的情绪,和文化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人们日常体验的实际情绪的变迁,但是尚未有研究关注理想情绪的变迁。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对积极理想情绪的变迁进行研究。研究一让1966年之前出生的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1980年初、2000年初和2020年前后中国人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发现,从1980年初到2020年前后中国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研究二让大学生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祖辈、子辈和孙辈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表明,大学生知觉到的祖辈、子辈和孙辈这三代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也都在上升。研究三利用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通过横断对比分析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偏好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并且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都可以正向预测三类情绪的偏好。总起来,三个研究一致启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和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对社会变迁的心理影响的认识,更加深了对理想情绪本身特性的认识。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1
摘要: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合作性越高;在低熟悉条件下,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23-01-30
摘要: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联系指标可用于探究人类的语义加工、认知判断、发散思维、社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与文化心理变迁等各类问题。未来,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需要区分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成分,深化拓展动态词向量和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BERT)的应用,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建立细粒度词向量数据库,更多开展基于词嵌入的社会变迁和跨文化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1
摘要:近年来,社会变迁导致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及其相互建构已经成为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社会变迁研究通常涉及和变迁相关的时间效应、年代效应以及和变迁无关的年龄效应。在考察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时,常用的研究设计有跨时间比较、跨代际比较、跨地区比较(历史重构)等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传统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和现代的时间序列分析(滞后相关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由于每一种设计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可操作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可能,最好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以寻求基于不同方法的聚合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7-30
摘要:荟萃分析(又称元分析)以量化方式综合实证研究结果,是积累整合证据并推进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开放式科学这种新型研究实践下,荟萃分析是整合开放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重要手段。但荟萃分析的过程繁复、方法多样,其执行上的严谨性对荟萃分析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其报告的透明性和开放性对其结果的可重复性尤为重要。为了解中文荟萃分析报告规范性的现状,让更多研究者了解荟萃分析报告的规范性与透明性,提升荟萃分析报告的质量,本文以国际学界广泛使用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和开放式科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基于效应量的荟萃分析报告特点,拟定出荟萃分析报告的中文版清单,并以心理学中的荟萃分析为例,对近五年国内发表的68篇中文荟萃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部分进行回顾。基于结果,我们建议荟萃分析报告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其报告的开放性与透明性:文献搜索的时间及限制、研究筛选和数据收集过程的细节、文章筛选的流程图、效应量转换的细节、单个研究偏倚状况的评估等。本文的荟萃分析报告清单为开放式荟萃分析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清单,为未来荟萃分析研究提供参考规范。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15
摘要:学习和记忆是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如何取得好的学习和记忆效果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奖赏可以促进记忆效果,奖赏对记忆的影响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热点研究课题。大脑的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与海马记忆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关联。奖赏通过编码和巩固阶段以不同机制对记忆效果产生作用:在记忆编码阶段,奖赏会激活奖赏系统、注意控制系统,将更多认知资源分配给奖赏相关信息,从而促进奖赏信息的记忆效果;在记忆巩固阶段,奖赏会促进多巴胺释放,作用于海马对奖赏相关信息的加工,从而促进奖赏信息的记忆效果。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奖赏对行为影响的复杂模式和内在奖赏对学习记忆的影响等方面。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11
摘要:动机是一切行为的核心,动机可分为外在和内在动机。青少年时期既是记忆的关键期,也是动机发展的特殊时期。然而,目前关于内外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不清楚外在和内在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规律和机制是否一致,也不清楚二者如何交互影响记忆。本研究将结合认知范式和脑成像技术,考察外在和内在动机如何分别影响以及交互影响青少年记忆。这将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理解内外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独特规律和机制,为科学提升青少年动机和记忆效果提供研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07
摘要:眼睛效应指人们面对眼睛或类似眼睛的图案时会发生行为改变的现象。但是,眼睛效应的稳健性备受争议,主要有四种观点:促使人们更亲社会、更遵守社会规范、降低反社会行为、无效果。结合规范错觉和创新扩散理论,从感知规范的视角发现,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高时,眼睛效应既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或“更遵守社会规范”,也会“降低反社会行为”;但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低时,眼睛效应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当规范错觉较大且无规范干预时,眼睛效应同样也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因此,将以上四种争议观点整合为“不同感知规范条件下的眼睛效应”,揭示了眼睛效应不稳定的原因,为未来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