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本研究设计了三项实验探究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实验一通过改编经典的视角采择任务范式,验证了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观点。实验二增加了一个虚拟对象,结果发现存在多个对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自我视角进行判断时,虚拟对象所看到的客体数量一致性会产生群体视角作用,影响任务绩效。实验三将虚拟对象看到的客体数量设定为不一致,证明对象间视线的一致性也会吸引被试的注意,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之,在多对象情境中,无论该视角是否为目标视角,人都会高度灵活、自发地对他人视角进行采择,这一过程受到“本人-目标对象-无关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基于情境的特有表现。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2
摘要:证据积累模型(evidence accumulation models, EAM)是关于人类决策过程的主要认知模型之一,其假定决策者不断搜集信息并将信息整合成与决策有关的证据,当累积证据量达到某个阈值时做出决策并反应。虽然EAM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其已经达到了理论的高原期,但EAM的理论预设并未被严格检验。以漂移扩散模型(Drift diffusion model,DDM)这一最具有代表性的EAM计算模型为例,其存在五个基本预设:(1)证据积累的普适性、(2)证据积累的选择性、(3)证据以存在噪音的线性方式积累、(4)决策标准恒定、(5)决策与运动执行过程独立。回顾对这五个基本预设进行检验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尽管DDM被广泛应用于知觉决策、记忆和基于价值的决策任务,但研究者仅在知觉决策任务中对证据积累是否存在进行了验证,在其他任务中多为直接应用;证据积累的选择性目前较缺乏实证研究;证据以存在噪音的线性方式积累的预设得到了较多知觉决策实验数据的支持,但在基于价值的决策中其是否成立仍然存在争议;决策标准恒定的预设则存在较大争议,促进了新证据积累模型的产生;决策独立于反应执行的预设近年来受到关注,但较多实证研究质疑了这一预设。总之,对证据积累模型的预设进行验证的实证研究并不均衡,部分预设的实证证据有限,亟需更多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同时,通过对EAM预设进行清晰表述并回顾其实证证据,本研究表明清晰地表述模型预设有助于全面而系统地检验模型,从而不断地推动模型的更新与理论的发展,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9
摘要:儿童可以像成人一样快速地根据面孔做出信任判断。这种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对儿童的知识学习、社会适应和自我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儿童信任判断的面孔特征包括性别、种族、面孔吸引力、可信度、能力、支配性和表情。面孔特征可能通过知觉基础、情绪情感、一般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等四个方面作用于信任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1)改进研究方法;2)探索儿童基于面孔特征信任判断的发展特点;3)深入探究面孔特征影响儿童信任判断的机制以完善其理论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10-20
摘要:自我是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自文化心理学兴起以来,构建契合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特质的中国文化自我理论,成为了众多中国本土心理学者努力的目标。这些探讨中式自我的理论或模型可区分为个体-集体取向的自我理论、差序格局取向的自我理论以及源生模型取向三大类。厘清中式自我的理论发展轮廓和脉络,有助于多方位、立体性地理解中式自我观的丰富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中式自我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10-18
摘要:为应对心理学可重复性危机,心理学研究者采用了预注册和注册报告的新型研究实践以解决出版偏倚、p-Hacking 等问题。这些新型实践包括三种类型:1)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2)经过同行评审的注册报告;3)重复先前研究的注册重复报告。近年来注册报告逐渐成为心理学国际期刊以及综合类期刊所推荐的研究发表形式之一。研究表明,一方面预注册中的注册报告有助于解决出版偏倚,并且不存在研究者所担心的遏制了研究的创新性等问题;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质量可能参差不齐,甚至变得形式主义。本文总结预注册模版和注册报告评审流程,以及综述预注册现状、争议及有效性,和预注册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国内心理学领域同行采用这些新型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摘要:对416名二(低)、四(中)、六(高)年级(学段)的汉语儿童进行半年追踪,检验了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两类阅读能力(理解与流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低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影响半年后的阅读能力,且字词识别流畅性在快速命名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对于中、高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半年后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均不显著;字词识别准确性在语素意识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字词识别流畅性的作用仅体现在中学段;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和字词识别流畅性影响到阅读流畅性。结果揭示了在小学不同学段,阅读理解与阅读流畅性的影响机制存在一定的共享性与特异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3
摘要:系统合理信念是指个体对社会系统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感知。理论与研究表明,系统合理信念具有防御威胁的缓和作用。它通过缓解意识形态失调、补偿个人控制感缺失以及否认或淡化威胁这3类心理机制维护心理健康,并受到情境、个体与时间边界的影响。然而,心理防御的解释忽视了系统合理信念通过“应对”威胁的路径以维护心理健康。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与发展防御—应对整合模型,重视缓和作用的消极后果,并完善相关测量和拓展研究领域。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3-09-18
摘要:贝叶斯统计应用于假设检验的方法——贝叶斯因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增加。贝叶斯因子能分别量化所支持的相应假设或模型的证据,进而根据其数值大小做出当前数据更支持哪种假设或模型的判断。然而,国内尚缺乏对方差分析的贝叶斯因子的原理与应用的介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贝叶斯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及计算原理,并结合实例数据,展示如何在JASP中对五种常用的心理学实验设计(单因素组间设计、单因素组内设计、二因素组间设计、二因素组内设计和二因素混合设计)进行贝叶斯方差分析及如何汇报和解读结果。贝叶斯方差分析提供了一个能有效替代传统方差分析的方案,是研究者进行统计推断的有力工具。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3-08-27
摘要:认知建模近年来在科学心理学获得广泛应用,而模型比较是认知建模中关键的一环:研究者需要通过模型比较来选择出最优模型,才能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或潜变量推断。模型比较不仅要考虑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平衡过拟合与欠拟合),也需要考虑参数数据和数学形式的复杂度。然而,模型比较指标众多,纷繁复杂。将认知建模常用的模型比较的指标分为三大类,并介绍了其计算方法及优劣,包括拟合优度指标(包括平均平方误差、决定系数、RUC曲线等)、基于交叉验证的指标(包括AIC、DIC等)和基于边际似然的指标。结合正交Go /No-Go范式下的数据,展示各指标在R语言中如何实现。在此基础上,探讨各指标的适用情境,介绍模型平均等模型比较的新思路。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11
摘要:相比于传统方法,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在处理数据层级结构和提供更直观的统计结果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些诸多优势使其逐渐流行于心理学研究之中。然而,国内目前尚缺少将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介绍。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结合模拟数据展示了如何理解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如何利用R 语言的brms 工具包设定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如何借助先验预测检验自定义合理的先验分布,以及如何使用贝叶斯因子进行假设检验。凭借其强大的灵活性,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可以适用于多样的心理学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6
摘要:为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本研究对来自52篇文献、19642名被试的1504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教养方式与健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2)教养方式对健全人格的影响受儿童青少年年龄段的调节,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倒U型趋势,主要体现为在初高中阶段影响大,在小学和大学阶段影响小。此外,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影响还受到子女性别、年代和地区的调节。本研究结果为中国家庭文化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与教育提供了科学视角和实证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05
摘要:前瞻记忆后效(aftereffects of prospective memory)是指个体错误地重复执行已完成的前瞻记忆意向或已完成的意向对进行中任务产生干扰的现象。基于前瞻记忆多重加工理论,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任务特征(前瞻记忆任务特征、进行中任务特征、任务情境)和个体特征会调节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目前,关于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自动化加工、控制加工、提取—抑制加工、停止标记加工、双加工和动态多重加工等。其中,自动化加工可分为反射—联结加工和差异—搜索加工,而控制加工又可分为监控加工和抑制加工。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形成与自动化加工和监控加工关系更密切,而后效的消退更依赖抑制加工。未来研究需深入考察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增加对不同类型以及自然情境中前瞻记忆后效的考察,注重探究降低前瞻记忆后效的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24
摘要:成人的大脑左侧VWFA对正字法信息更敏感,而右侧FFA优先处理面孔信息。然而,这种偏侧化互补模式的发展机制还亟待阐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认为,在文字阅读学习过程中,文字识别会与面孔表征在左侧FG竞争神经加工资源,导致文字识别出现VWFA的左侧化,并推动了面孔识别FFA的右侧化。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提出了神经计算加工三原则,试图系统阐释文字与面孔偏侧化竞争性发展的多层次双向动态加工机制。近期,FG的结构分区与功能特征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并据此构建了一个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多维度计算加工模型。基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和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并结合FG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和近期研究证据,以系统探讨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竞争性发展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文字与面孔竞争加工的皮层空间位置和功能神经组织学基础、汉字与面孔竞争的加工机制、面孔识别的右侧化发展机制以及数字和音符阅读学习导致大脑可塑性改变的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智慧与年龄的关系是智慧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青少年时期及成年早期是智慧的萌发期为多数学者所公认,但在成年期个体的智慧与年龄关系的问题上,学界尚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主要有增长论、衰减论、稳定论、高原论四大观点,前两者的实证支持较少,后两者则有着较丰富的实证依据。在对上述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实证层面有三项任务最为紧迫、理论层面有六大问题值得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个体-情境"差异的"智慧-年龄"关系理论,试图为智慧与年龄的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音乐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交流系统。与语言一样, 音符的排列和组织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句法规则之上。尽管现有研究发现听众具有感知音乐句法的能力, 音乐句法加工的认知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仍不清楚。基于此, 拟深入探究预期和整合在音乐音高句法加工中的作用, 以及音乐层级结构和时间结构对音高句法加工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揭示音乐句法加工的本质, 为音乐和语言的比较以及探索人类更一般的交流机制提供实证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有目的的遗忘(定向遗忘)需要耗费认知努力吗?有研究发现, 定向遗忘可能是被动衰减的结果, 即F项目(需要遗忘的项目)未获得有效复述是选择性复述了R项目(需要记住的项目)造成的, 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认知努力; 但也有研究表明, 定向遗忘过程可能是遗忘线索诱发的对记忆加工的主动抑制, 需要耗费认知努力, 脑认知研究中发现的前额叶ERPs成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定向遗忘编码过程可能同时包含主动抑制与被动衰减, 但是尚不清楚两种加工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澄清定向遗忘编码阶段的认知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将非认知因素纳入考察, 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定向遗忘特征, 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理论争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相对于面对自己的人际冲突, 以独立自我为主的西方人在面对朋友的人际冲突时表现更智慧(所罗门悖论)。在以互依自我为主的中国人身上所罗门悖论是否会有不同特点?研究1通过在线平台招募中美两国被试, 随机分配到自我与朋友冲突组考察其智慧推理水平, 并考察自我类型的影响。对齐法与方差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美国文化下朋友组智慧推理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中国文化下两组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下独立自我与冲突类型的交互项显著预测智慧推理。在此基础上, 研究2~4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通过启动不同自我类型, 考察个体在自我或朋友冲突组中的智慧推理差异, 结果显示启动独立自我的朋友组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启动互依自我的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所罗门悖论可能只存在独立自我高的人身上, 并不具有普适性。可见心理学研究除了关注样本多样性问题外, 更需关注使用单一样本却默认结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研究者。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基于正念的去自我中心机制, 提出正念可通过观点采择与社会善念的链式中介对智慧产生正向效应的假设, 运用问卷横断自评、正念干预和社会善念的操纵等多种方法从特质与状态层面进行验证(总样本量为909)。研究表明, 特质层面的正念与社会善念、智慧两两正相关, 可正向预测社会善念与智慧, 并验证了社会善念的中介作用(研究1); 从状态层面发现正念干预能在短期内有效提升个体的状态社会善念与智慧推理水平, 再次验证社会善念的中介效应(研究2); 受到操纵的社会善念也能够提升正念对智慧的正向预测效应, 不仅验证了社会善念中介作用的稳健性, 也验证了社会善念与智慧的因果关联, 同时, 观点采择与社会善念的链式中介作用也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研究3), 即具备特质正念或进行正念练习时体验状态正念的个体, 更易运用观点采择能力, 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善意关注, 由此作出考量他人的智慧决策。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0
摘要:构念(Construct)是研究者对其研究对象进行表征形成的抽象概念,是研究者与同行交流的核心载体。在科学心理学中,构念的本体论承诺——某构念能否反映特定客观实体——一直较少受到关注。科学心理学中对构念的定义和测量缺乏统一的规范,用于表征心理构念的概念之间关系混乱,不同研究对构念进行探索的异同之处难以被清晰地辨析,导致研究者难以对已经发表的结果进行整合,阻碍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进步。要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心理学需要建构基于共识的认知本体论(Cognitive Ontology)框架,梳理心理构念与心理实体(Psychological Entity)之间的映射关系。认知本体论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作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建立关于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知识大厦?本文指出,基于当前科学界的共识——演化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人类的心理能力(Psychological Capacity),即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功能。对心理能力的实证研究需要通过形式化和数学化模型,建立“心理能力-构念-测量-数据”的逻辑链条,并在研究者间形成共识。现阶段,研究者需通过元研究对心理构念现有的操作化定义/测量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并对这些测量进行大规模施测,形成关于该构念及其测量的大数据集;在大数据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驱动和理论驱动的计算建模,以厘清各种测量间关系,更新关于该构念及相关构念的测量模型和理论模型,筛选和迭代对该构念的测量手段。通过研究者间的合作,不断迭代以上过程,积累数据、更新关于心理构念的测量模型与理论模型,推动科学心理学在知识的积累中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12-31
摘要: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平衡信息量与效率。贝叶斯因子序列分析利用贝叶斯因子不断更新证据的特点,通过贝叶斯因子标准和在收集数据过程的序列分析来平衡信息量与效率。本文展示如何使用开源软件JASP和R实现该分析的三个步骤:确定关键效应、确定停止标准、数据收集中序列分析并决策。该方法考虑现实条件且简单易行,可帮助研究者更有效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