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和教师评价法对1033名四年级学生(49.5%女生, M年龄 = 10.28岁, SD = 0.69)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调查, 旨在探讨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儿童集体取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1)父母温暖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直接预测关系因父母角色而异, 前测母亲温暖正向预测后测儿童亲社会行为, 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后测父亲温暖; (2)纳入儿童集体取向后, 前测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正向预测后测儿童集体取向, 儿童集体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相互正向预测; (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 T1的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能够通过T2的儿童集体取向预测T3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文化价值观在父母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 并为儿童价值观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干预带来一定启示。

  •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绩效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绩效的关系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 且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本研究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 使用元分析方法探索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共35篇实证文献被纳入元分析, 效应值为140个, 被试人数达到11690名。元分析结果显示,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员工绩效总体(r = 0.38)以及任务绩效(r = 0.45)、关系绩效(r = 0.37)两个维度都存在中度的正相关。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倾向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都不显著; 经济水平、行业特征的调节效应显著:在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地区, 这一相关关系更强; 制造业中这一关系也比服务业更强。

  • 不同情绪载体的神经活动及其异同——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情绪识别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动态面孔表情、动态身体表情和声音情绪的脑机制, 但对每种情绪载体的整体认识相对不完善, 同时对不同情绪载体之间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区别知之甚少。因此, 本研究首先通过三项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来识别每种情绪模式的大脑激活区域,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三种情绪载体之间共同的和独特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 动态面孔表情的大脑活动包括广泛的额叶、枕叶、颞叶和部分顶叶皮层以及海马、小脑、丘脑、杏仁核等皮层下区域; 动态身体表情的激活集中于颞/枕叶相关脑区以及小脑和海马; 声音情绪则引起了颞叶、额叶、杏仁核、尾状核和脑岛的激活。联合分析表明, 三种情绪载体跨模态激活了左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对比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占优势, 动态面孔表情尤为突出, 同时动态身体表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声音情绪有其独特性。总之, 这些发现验证和拓展了三种情绪载体的现有神经模型, 揭示了情绪处理中心的、普遍性的区域, 但每种情绪载体又有自己可靠的特异性神经回路。

  • 不同情绪载体的神经活动及其异同——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2

    摘要: 情绪识别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动态面孔表情、动态身体表情和声音情绪的脑机制,但对每种情绪载体的整体认识相对不完善,同时对不同情绪载体之间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区别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三项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来识别每种情绪模式的大脑激活区域,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三种情绪载体之间共同的和独特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动态面孔表情的大脑活动包括广泛的额叶、枕叶、颞叶和部分顶叶皮层以及海马、小脑、丘脑、杏仁核等皮层下区域;动态身体表情的激活集中于颞/枕叶相关脑区以及小脑和海马;声音情绪则引起了颞叶、额叶、杏仁核、尾状核和脑岛的激活。联合分析表明,三种情绪载体跨模态激活了左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对比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占优势,动态面孔表情尤为突出,同时动态身体表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声音情绪有其独特性。总之,这些发现验证和拓展了三种情绪载体的现有神经模型,揭示了情绪处理中心的、普遍性的区域,但每种情绪载体又有自己可靠的特异性神经回路。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