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系统累积变量判断中的关联启发式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关联启发式是指在累积变量判断中, 将存量与流量建立正相关关系, 认为存量变化特征与流量变化特征具有相似性而导致判断偏差的思维模式。在多特征交互及简单动态系统任务判断中, 关联启发式偏差以不同形式的S-F错误表现出来。作为一种内生性的、顽固的思维模式, 对于关联启发式的心理机制提出了客体偏差、特征替代、不充分调整等多种观点解释。影响关联启发式的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由于关联启发式偏差直接影响人对复杂系统的可持续性决策和行动, 减少偏差策略的研究也已实现起步。本文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关联启发式研究的发展脉络, 针对澄清关联启发式的发生机制、系统考察关联启发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丰富和深化关联启发式的研究范式、开发减少关联启发式的有效途径等方面, 提出了深化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共存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揭示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在症状层面的共存模式, 本研究分别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1年后, 对灾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基于高斯图形模型和贝叶斯爬山算法构建了二者的共存症状网络。结果发现, 在DSM-IV的框架下, PTSD和抑郁的重叠症状以及情绪麻木症状在二者的共存网络中起到了桥接作用; 子网络探测结果与DSM-IV划分的症状边界不同, PTSD中的闯入性症状和回避性症状是其区别于抑郁的特异性症状, 且多为闯入性症状激发回避性症状; 在二者的共存模式中, 多为抑郁症状激发PTSD症状。上述结果在汶川和雅安两个样本中均得到了交叉验证, 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共存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19

    摘要: 为揭示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在症状层面的共存模式,本研究分别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1年后,对灾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基于高斯图形模型和贝叶斯爬山算法构建了二者的共存症状网络。结果发现,在DSM-IV的框架下,PTSD和抑郁的重叠症状以及情绪麻木症状在二者的共存网络中起到了桥接作用;子网络探测结果与DSM-IV划分的症状边界不同,PTSD中的闯入性症状和回避性症状是其区别于抑郁的特异性症状,且多为闯入性症状激发回避性症状;在二者的共存模式中,多为抑郁症状激发PTSD症状。上述结果在汶川和雅安两个样本中均得到了交叉验证,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 共情对灾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感恩、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1-21

    摘要: 以雅安地震极重灾区芦山县的542名中学生为被试,在地震发生3.5年后,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测查被试的共情能力,并在震后4.5年采用感恩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创伤后成长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测查被试的感恩、社会支持、PTG和亲社会行为,从追踪的视角考察地震后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探讨感恩、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PTG)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共情可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可分别通过感恩、社会支持和PTG的中介进行;共情还可以分别通过感恩经社会支持、感恩经PTG、社会支持经PTG、感恩经社会支持再经PTG的链式中介对亲社会行为起到正向预测作用。这一发现提示,未来的创伤后心理辅导工作应更加关注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 儿童期逆境与基因对男性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5-17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暴力再犯危险性评估是当今再犯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重点, 其中,攻击性是服刑人员暴力再犯行为稳定的个体因素。对攻击性进行研究, 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服刑人员在假释或出狱后的暴力再犯行为风险, 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 研究表明,遭受儿童期逆境和携带易感基 因(如 MAOA-uVNTR 低活性等位基因)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 但在现有的研究中,儿童期逆境的计分方式局限于简单的线性加总,或所依据的统计模型忽略逆境各维度之间的 交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在服刑人员攻击性的评估中未考虑攻击性的亚类, 而且多使用自报告的量表测评, 这些问题制约了评估的有效预测力。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潜在类别模型,分析男性服刑人员和普通成年人群在儿童期逆境上的亚类; 以实验与问卷测量结果、司法行为记录作为攻击性指标,揭示儿童期逆境如何影响个体的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及暴力犯罪行为,重点探讨儿童期逆境潜在类别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以及 MAOA-uVNTR、COMT Val158Met、 5-HTTLPR 基因多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出高攻击性个体的生物遗传指标,从而发现受儿童期逆境经历影响的易感人群,为暴力行为的风险预测以及针对暴力攻击行为的行为矫正和相关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