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摘要: 人们能够优先处理工作记忆中更有价值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人们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优先刷新了这些信息。那么,人们是如何优先刷新这些信息的呢?本文通过价值导向的记忆范式操纵信息的价值,结合点探测任务(实验1和实验2)和空白屏范式(实验3)考察了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高价值项目的记忆成绩优于低价值项目;(2)不论项目是同时还是继时呈现,相比低价值项目,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点探测反应时显著更快;(3)相比低价值项目,被试在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注视频率显著更高。上述结果表明,价值能够引导注意刷新;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可能是通过增加高价值信息的刷新频率来实现的。

  • 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领导模式, 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的创造力均有显著影响。基于对以往实证研究的分析, 文章针对家长式领导及其维度与多层面创造力之间的直接关系、交互效应、调节效应与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阐述, 构建了“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及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模型; 进而指出, 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受到工作情境、个体因素的调节效应并有赖于个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 它还以团队认知和团队互动为中介作用于团队创造力。未来研究应努力拓展研究层次, 丰富研究方法, 并从跨文化视角系统探索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 源于“反常”终于“常理”的禀赋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如果忽略收入影响和交易成本, 愿意为一样物品支付的价格应等于愿意出售的价格。而塞勒教授却发现,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反常”现象, 个体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赋予更高的价值, 造成“愿意支付价格”和“愿意出售价格”的不一致。塞勒利用预期理论中的损失厌恶对这些反常现象进行解释, 并将该现象称为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此后, 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该效应进行了探索和论证。文章详细梳理了禀赋效应的多种解释机制, 包括损失厌恶、心理所有权理论、偏差的认知过程以及进化的观点等, 论证了禀赋效应符合“常理”的原因, 同时也探讨了禀赋效应在商业销售策略和政府拆迁政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利他行为的遗传基础: 来自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利他行为是指个体耗损自身资源帮助他人的行为,对群体和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利他行为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而遗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两类研究方法,研究者关注利他行为的遗传基础。首先,采用定量遗传学研究方法探讨利他行为的遗传率,已有的大量研究证实利他行为确实受遗传所影响,同时遗传率估计在不同研究中有所差异(0~0.87),利他的遗传程度可能受年龄、测量方法、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次,基于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研究者发现了四类利他候选基因,包括多巴胺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催产素受体基因、和加压素受体基因,以上发现证实一些基因位点与利他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在定量遗传学研究,还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环境已被证实不仅会影响基因遗传率,同时也在基因对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基因与环境相关联,二者共同影响利他行为,即基因-环境相关,共有三种基因-环境相关类型,包括被动型、唤起型、和主动型;另一方面基因的效应受环境影响,即差别易感性模型,外部环境以“更好或更坏”的方式影响着易感基因携带者的利他行为发展,这在催产素受体基因和多巴胺受体基因中发现了大量的基因与环境对利他的交互作用。目前研究存在利他候选基因选择具有推测性,现有结论不一致等问题,未来研究需拓展神经生物系统探索,注重全基因组研究、元分析和机制探索,和进行系统的环境干预实践。

  • 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心理发展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如何揭示群体规范和公平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提升儿童-青少年在群际互动当中的公平感知与规范执行, 是教育心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先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采用问卷法, 易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 2)大多采用情景实验, 聚焦社会互动的最终行为输出端, 无法实时有效地把握社会决策的动态进程; 3)脑成像研究仍以fMRI技术为主, 侧重于评估认知加工潜在的脑区激活模式及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 缺乏对群际公平规范执行中大脑激活动态模式的精确把握。针对这些不足, 本项目从资产分配情景出发,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联合运用认知、行为、眼动和电生理等多层次测评手段, 对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发生过程进行认知解析, 探讨认知控制和心智化在其间的关键作用机制及其心理发展轨迹。研究结果将服务于中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公正感与行为。

  • 从个体到集体: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基于拓展思维的社会互动主义视角,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思路, 记忆的形成与维护构成了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一方面以“对话”为研究语境,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聚焦于既存的记忆, 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同时, 记忆的身份关联性得到了确证。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仍需拓展视野, 加强对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 密切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 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 利他行为的遗传基础:来自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20

    摘要: 利他行为是指个体耗损自身资源帮助他人的行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利他行为的遗传基础,基于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两类研究方法,探讨了利他行为的遗传率,证实利他行为确实受遗传所影响,以及发现了四类利他候选基因,包括多巴胺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催产素受体基因、和加压素受体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环境在基因对利他影响中的作用。一方面基因与环境相关联,二者共同影响利他行为,即基因-环境相关;另一方面基因的效应受环境影响,即差别易感性模型。未来研究需拓展神经生物系统探索,注重全基因组研究、元分析和机制探索,和进行系统的环境干预实践。

  • 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心理发展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7

    摘要: 如何揭示群体规范和公平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提升儿童-青少年在群际互动当中的公平感知与规范执行,是教育心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先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采用问卷法,易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2)大多采用情景实验,聚焦社会互动的最终行为输出端,无法实时有效地把握社会决策的动态进程;3)脑成像研究仍以fMRI技术为主,侧重于评估认知加工潜在的脑区激活模式及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缺乏对群际公平规范执行中大脑激活动态模式的精确把握。针对这些不足,本项目从资产分配情景出发,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认知、行为、眼动和电生理等多层次测评手段,对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发生过程进行认知解析,探讨认知控制和心智化在其间的关键作用机制及其心理发展轨迹。研究结果将服务于中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公正感与行为。

  • 从个体到集体: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28

    摘要: [目的]探讨集体记忆形成与维护的心理机制。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集体记忆形成的心理机制。 [结果]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聚焦于既存的记忆,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局限]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不足,对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敏感性不够。 [结论] 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拓展视野,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关键词 集体记忆;对话;流行病学;交流记忆;文化记忆

  • 注意刷新的作用机制和内部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5-31

    摘要: 注意刷新是一种独立于发音复述的工作记忆维持机制,它通过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到注意的焦点,从而促进、延长和加强这些信息的激活。当发音复述受限时,注意刷新帮助人们维持记忆。注意刷新的常用策略是优先刷新弱激活项目,但有时经验相关的刺激也会获得优先刷新。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注意刷新是否能作用于记忆的精确性、干扰或处理任务如何影响刷新速度,以及在高注意负荷条件下优先刷新弱激活项目是否仍然是一种合理的策略入手,来进一步探究注意刷新的作用机制和内部过程。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