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8
摘要: 随着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能力的提升及其广泛应用,社会正逐步从传统的人际交互转向融合人际交互、人机交互和机机交互的多层次互动结构。在人类与LLMs交互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研究人类如何感知LLMs成为了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三项研究系统考察人类对LLMs的感知模式。研究一发现,与对人类的感知一致,人类主要通过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感知LLMs。然而,在一般情境下,不同于对人类感知中的热情优先,人类在对LLMs的感知中能力优先。研究二探讨了热情和能力在不同态度预测中的优先效应,结果表明,热情与能力均能正向预测人类对LLMs的持续使用意愿和喜爱度,其中能力对持续使用意愿的预测效力更高,而热情对喜爱度的预测效力更高。研究三进一步探索了人类对LLMs与对他人的感知差异,结果显示,人类对LLMs的热情评价与人类无显著差异,但对LLMs的能力评价显著高于人类。本研究为理解人类对LLMs的感知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人工智能的设计优化及人机协作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08
摘要: 自杀风险的评估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但其标准化和准确性一直是自杀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杀并非仅限于某些特定精神障碍的诊断范畴,而是一种跨诊断的临床综合征。因此,设置单独的自杀诊断以改进临床自杀风险的评估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已形成的自杀行为障碍、自杀危机综合征和急性自杀情感障碍等诊断方案在实证研究和临床应用上也取得了进展。然而,现有的诊断方案仍不成熟,其实际应用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未来需要从内涵界定、诊断鉴别和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完善和验证。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刻板印象提升指个体意识到外群体具有消极刻板印象, 而产生与受诋毁的外群体向下的社会比较, 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和动机, 进而提高表现; 刻板印象促进是积极刻板印象被激活后的积极结果, 指当个体处在他们的积极刻板印象身份被激活的情境中, 表现上升的一种现象。在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概念论述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调节变量和结果影响这两种联系, 并从相关概念、被试要求和心理机制这三方面论述了这两者的区别。最后, 指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对二者的关注, 消除其在概念上的混淆, 开展相关心理与神经机制的研究, 以及结合刻板印象阻抗进行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精神病态作为暴力犯罪、累犯和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预测变量, 在临床心理学和司法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三元精神病态模型通过大胆、卑劣和去抑制三个维度对精神病态进行了操作化定义, 反映了精神病态在神经生物学维度上存在的认知情感加工缺陷。其中, 低威胁敏感性是精神病态大胆的主要病因学基础; 而执行功能受损, 尤其是注意调节缺陷则导致了精神病态的去抑制倾向; 而与情绪识别存在联系的共情缺陷可能是卑劣的深层原因。未来研究中仍需关注精神病态的概念化问题, 以及不同精神病态特质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潜在病因学基础, 探索精神病态特质在生命早期阶段的体现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2
摘要: 精神病态作为暴力犯罪、累犯和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预测变量,在临床心理学和司法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三元精神病态模型通过大胆、卑劣和去抑制三个维度对精神病态进行了操作化定义,反映了精神病态在神经生物学维度上存在的认知情感加工缺陷。其中,低威胁敏感性是精神病态大胆的主要病因学基础;而执行功能受损,尤其是注意调节缺陷则导致了精神病态的去抑制倾向;而与情绪识别存在联系的共情缺陷可能是卑劣的深层原因。未来研究中仍需关注精神病态的概念化问题,以及不同精神病态特质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潜在病因学基础,探索精神病态特质在生命早期阶段的体现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