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惩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13

    摘要: 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 TPP)指个体作为第三方或者观察者为维护社会规范对违规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大量研究为揭示TPP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功能性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整体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TPP相关的研究,对相关理论模型和脑网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TPP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地对TPP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解释和整合。在该模型中,情绪系统和奖赏系统是TPP的动力来源,认知系统主要负责责任评估以及惩罚的选择;奖赏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分别参与不同认知加工阶段。该模型建立了TPP相关研究在心理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上的联系,对TPP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更加整体、全面的解释。未来可以引入元分析或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背景信息和更加复杂的社交情境下探讨第三方干预偏好以及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 质量还是价格?折衷产品缺货情境下的消费者选择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情境效应和决策冲突理论,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折衷产品选项的不可得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余下可得产品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 折衷商品不可得对余下商品的吸引力呈现非对称性的影响。以质量和价格产品属性的购买情境为例, 中等价格中等质量商品的不可得将显著提升低价格商品的吸引力(实验1), 其原因在于折衷方案不可得显著提高了消费者的决策冲突, 高水平的决策冲突导致决策者偏好具有确定性优势的选项, 规避优势存在模糊性的选项。随着质量属性模糊性的降低(提供专家评价, 实验2; 消费者专业知识较强, 实验3)或提高(质量存在波动范围, 实验2), 折衷商品不可得效应相应减弱或加强。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