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的争议及趋势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是否能被确认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目前的争议来自三个方面:概念上难以明确IGD与正常游戏行为,其他精神障碍之间的差异, 且上瘾对象仅为网络游戏或包含线下游戏并不明确; 鉴定标准上DSM-5总结的9条标准没能刻画IGD的本质特征, 现行的18种诊断工具在内容,诊断阈限等方面参差不齐; 研究方法上缺乏理论支撑, 过分依赖问卷数据, 忽视电子游戏的积极作用.争议内容体现出研究者对网络游戏行为本身缺乏理解, 因此难以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游戏行为.未来研究应考虑回退到对网络游戏行为的研究, 对网络游戏类型特点,影响网络游戏行为的各因素以及电子游戏的积极贡献做深入探讨, 以达到从本质上明确网络游戏成瘾的特质.

  • 远程心理健康服务:应用、优势及挑战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远程心理服务(Telepsychology)是利用远程通讯技术提供心理服务的新兴心理服务方式, 虽然在COVID-19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仍缺乏相关行业应用规范及专业培训体系。现有的远程心理服务三维模型以应用环境、应用领域、应用方式为服务框架, 结合九个应用领域开展远程心理服务。我们根据已有研究提出了以咨询师、治疗方法、远程技术手段为主要因素、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远程心理服务应用模型。人工智能在远程心理服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目前, 远程心理服务正以蓬勃的态势极速发展:其在提高心理服务督导效率、减少服务成本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同时在心理服务从业人员对远程心理服务的接受度、来访者的适应性、重视程度方面也面临着挑战。未来远程心理服务可以在监管体系、从业者培训、远程应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 纳入文献65篇, 总样本量为8103。异质性检验发现,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 敏感性分析显示, 使用One-study removed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呈显著正相关; 次群体检验表明,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关系受对比方式的调节与影响, 但不受群体和测量工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正念对自我同情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同时随着对比方式的不同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而群体和测量工具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并无调节效应。

  • Emoji图像符号的社交功能及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Emoji是一种从最初模仿挪用日式动漫符号, 到后来日益扩展其使用范围的图像符号体系。自从1999年Shegetaka Kurita创造Emoji以来, Emoji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 目前已成为数字交流中代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线索的主要形式, 并成为全球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Emoji本身具有有趣、形象、生动和幽默等特点, 在网络交流中具有表达情感、加强表达、改变语气、维持或增进人际关系等功能。同时, 其使用会受到性别、文化、语境和平台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随着Emoji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 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至网络交流之外的心理测量、商业营销、法律判决以及情感分析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进一步探索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2)加大对Emoji在其他领域中应用情况的进一步研究; (3)更加深入探索Emoji的神经生理机制; (4)从认知加工角度来探讨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积极效果。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