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编码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有目的的遗忘(定向遗忘)需要耗费认知努力吗?有研究发现, 定向遗忘可能是被动衰减的结果, 即F项目(需要遗忘的项目)未获得有效复述是选择性复述了R项目(需要记住的项目)造成的, 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认知努力; 但也有研究表明, 定向遗忘过程可能是遗忘线索诱发的对记忆加工的主动抑制, 需要耗费认知努力, 脑认知研究中发现的前额叶ERPs成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定向遗忘编码过程可能同时包含主动抑制与被动衰减, 但是尚不清楚两种加工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澄清定向遗忘编码阶段的认知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将非认知因素纳入考察, 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定向遗忘特征, 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理论争议。

  • 情绪对连续事件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以中性和负性连续事件的视频为实验材料, 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对连续事件定向遗忘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对细节记忆和要义记忆的定向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 情绪可以消除细节记忆的定向遗忘效应, 而仅有要义记忆的定向遗忘效应则主要受到事件连续性而非情绪的影响。

  • 背外侧前额叶对主动遗忘负性社会反馈的作用:针对抑郁症的TMS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 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 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 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 = 32)或右侧DLPFC (n = 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 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 = 31)无差异, 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 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 背外侧前额叶对主动遗忘负性社会反馈的作用:针对抑郁症的TMS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3

    摘要: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 = 32)或右侧DLPFC (n = 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 = 31)无差异,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 的编码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28

    摘要: 有目的的遗忘(定向遗忘)需要耗费认知努力吗?有研究发现,定向遗忘可能是被动衰减的结果,即F项目(需要遗忘的项目)未获得有效复述是选择性复述了R项目(需要记住的项目)造成的,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认知努力;但也有研究表明,定向遗忘过程可能是遗忘线索诱发的对记忆加工的主动抑制,需要耗费认知努力,脑认知研究中发现的前额叶ERPs成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定向遗忘编码过程可能同时包含主动抑制与被动衰减,但是尚不清楚两种加工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澄清定向遗忘编码阶段的认知机制,未来研究需要将非认知因素纳入考察,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定向遗忘特征,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理论争议。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