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动技术:一种不需创伤暴露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摘要: 闪动技术(Flash Technique, FT)是一种低侵入性、经济、快速、耐受性高的心理治疗方法, 能够用于治疗非器质性损伤的心理问题, 其治疗重点是在不需暴露创伤的前提下, 处理大脑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创伤记忆。在临床应用中, FT既能处理创伤记忆和体验, 减轻来访者的主观痛苦感觉, 也能帮助来访者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 目前有关FT的研究为数不多, 在取样、方法上也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采用fMRI、ERP、眼动追踪技术等多样化的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 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通过更严谨的研究设计, 延长随访期,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验证FT干预的临床效果; 深入探索其应用领域, 并形成标准化、可推广的干预方案。

  • 选择最佳治疗:来访者−治疗方法的匹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来访者-治疗方法匹配认为不同的来访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受循证心理治疗思潮影响,匹配有三种思路:根据来访者问题选择治疗方法,根据来访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心理特征、文化、偏好等选择治疗方法,依据来访者心理特征选择治疗风格。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梳理来访者特征变量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评价指标,转换研究范式,将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帮助来访者实现个别化治疗。

  • 虚拟现实技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科技新希望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治疗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研究部分, 但传统干预心理疗法有其局限性。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文章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可行性, 归纳总结了其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最新应用, 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过程中技术、实验方法和人的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未来这一方向的研究可以致力于研究更透彻的生理机制、注重虚拟现实技术的提升、采用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以及实现系统普适化和定制化的双向发展。

  • 中的脱落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脱落是指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 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在导致他前来寻求帮助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就终止治疗的现象。研究者对脱落概念内涵的理解比较一致, 但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存在多种且各有利弊。脱落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 脱落率在跨研究间的结果差异很大, 并受到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和研究设计类型的重要影响。传统的静态的变量在预测脱落时存在明显局限, 治疗同盟等治疗过程预测变量近年来得到更多重视, 并丰富了我们对来访者脱落的深入理解。为减少脱落, 研究者建议为来访者提供治疗前准备, 对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干预策略。未来研究需要完善脱落的操作性定义, 更多地在自然治疗设置下进行研究, 进一步深化脱落的预测变量研究, 并关注治疗外重要事件及文化背景对脱落的影响。

  • 中隐喻的使用、疗效检验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隐喻是用一种具体、熟悉的概念去表达和理解一种抽象、不熟悉的概念的语言形式和认知方式,因其在心理治疗中可以有效传递治疗信息而被治疗师们广泛使用。早期的隐喻理论阐述了隐喻具有高创造性和增强长时记忆的认知加工优势,虽然不同心理治疗流派在治疗过程中对使用来访者还是治疗师产生的隐喻各有侧重,但它们都认为隐喻可以通过高创造性的内容、形成更优的长时记忆以及带来高度的认知卷入来帮助咨访双方有效加工、传递和保存治疗信息。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治疗性隐喻在无意识水平上的意义交换产生的顿悟过程,认知行为疗法既强调隐喻可以促进认知图式的重构,也强调其组块性和形象性产生的记忆功能,接纳与承诺疗法认为隐喻传递信息时具有非评判、非分析、直觉经验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个体发生改变,后现代疗法中强调让来访者重新叙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或者发展出一种形象性或象征性表达,让来访者产生更具有功能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治疗性隐喻具备了跨越不同心理治疗理论取向的广泛认同基础。在实证研究上,大多数研究聚焦于探索在某种治疗方法中加入隐喻是否会有更佳的治疗效果,其中使用CBT作为框架的研究最为集中,有些研究发现隐喻干预在缓解心理症状方面优于常规干预,也有研究发现隐喻干预和非隐喻干预都可以有效缓解被试的心理痛苦,因此虽然没有获得十分一致的结论,但这些研究总体上证明了在心理治疗中使用隐喻是有效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治疗性隐喻起效的心理神经机制进行探索的实证研究也有效观测到了隐喻理论中提出的认知加工优势,包括隐喻的高创造性可以诱发顿悟(并伴随杏仁核、海马、梭状回等特异性神经网络的显著激活)、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隐喻内容更容易被记住、有助于治疗持续发挥作用,以及隐喻可以增加来访者的认知卷入程度进而带来更大程度的认知改变。综上,无论从理论构建还是实证证据上,治疗性隐喻都是一种具有独特认知加工优势的认知工具和治疗信息传递途径。未来研究可以从更加科学的设置对照组、增加隐喻特异性的效果衡量指标以及探索其他可能的心理机制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观察在治疗性隐喻的独特优势。最后,对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更好的使用隐喻以及研发嵌入隐喻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方案提供了建议。

  • 中隐喻的使用、疗效检验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17

    摘要: 隐喻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语言学和心理学中的基本隐喻理论强调隐喻具有高创造性、记忆保持和增强卷入等认知加工优势,几种心理治疗理论也认为治疗性隐喻的无意识意义交换、图式重构、直觉经验等加工特征可能在治疗信息传递上具有独特的增强作用。在此基础上,现有的实证研究证据大多支持治疗性隐喻的心理干预效果优于非隐喻干预,其治疗优势的心理神经机制主要来源于隐喻诱发的创造性顿悟、更佳的长时记忆和更强的认知卷入。未来研究需从对照组设置、效果指标、机制探索方面来进一步观察在治疗性隐喻的独特优势,并为研发嵌入隐喻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方案提供了建议。

  • 中的脱落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3-03

    摘要: 脱落是指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在导致他前来寻求帮助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就终止治疗的现象。研究者对脱落概念内涵的理解比较一致,但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存在多种且各有利弊。脱落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脱落率在跨研究间的结果差异很大,并受到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和研究设计类型的重要影响。传统的静态的变量在预测脱落时存在明显局限,治疗同盟等治疗过程预测变量近年来得到更多重视,并丰富了我们对来访者脱落的深入理解。为减少脱落,研究者建议为来访者提供治疗前准备,对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干预策略。未来研究需要完善脱落的操作性定义,更多地在自然治疗设置下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化脱落的预测变量研究,并关注治疗外重要事件及文化背景对脱落的影响。

  • 心理健康服务的文化胜任力:理论取向与实践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18

    摘要: 心理健康服务的文化胜任力随着欧美对多元文化群体的重视而逐渐发展起来。该领域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及相应的实践策略。内容取向关注静态的、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过程取向则关注动态的、非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两种取向的异同体现了文化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文化特异性和普遍性因素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讨论了如何参考国外经验,立足中国现实问题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来发展中国的文化胜任力。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