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感对社会善念的影响—基于社会信息线索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15

    摘要: 金钱稀缺感会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关注需要个体付出较大成本的亲社会行为, 较少考察金钱稀缺感对低成本亲社会行为—社会善念的影响。其次,以往研究多是从善念实施者自身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较少对善念的接受者自身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通过点比较范式来启动被试的金钱稀缺感,结合社会善念实验范式考察了金钱稀缺感(金钱稀缺感组、非金钱稀缺感组)对社会善念的影响, 以及社会信息线索(他人魅力、自我表演、目标社会阶层)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非金钱稀缺感组,金钱稀缺感组表现出更少的社会善念。此外, 接受者的社会信息线索在其中调节了社会善念的表达程度,高吸引力的面孔、嗓音、积极的情绪面孔和低目标社会阶层会激发个体更多的社会善念。最后,接受者的社会信息线索能够促进社会善念的表达,且在非金钱稀缺感组促进作用更强。

  • 穷则思变,富则思安?金钱与富足感知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7

    摘要: 金钱作为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重要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认为自己是“穷”还是“富”会对风险决策产生影响吗?目前,从相对层面探究金钱稀缺(富足)感知对风险决策影响的研究非常有限,金钱稀缺(富足)感知影响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解构金钱稀缺感知与金钱富足感知的生理和心理维度为基础,开发金钱稀缺与金钱富足感知量表,界定金钱稀缺情绪和金钱富足情绪;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跨时追踪的实证研究和眼动行为实验,揭示金钱稀缺(富足)感知对个体风险决策(风险感知、预期收益、风险选择)的影响;从心理机制层面,构建和阐明不同金钱感知情境下金钱稀缺与富足感知影响风险决策的认知机制(认知偏差、认知反思、执行控制的中介作用)与情绪机制(特定金钱稀缺情绪与金钱富足情绪的中介作用)。

  • 类型与调节定向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本文以健康信念模型和调节定向匹配理论为基础,通过细分稀缺类型——需求性稀缺和供应性稀缺,并纳入调节定向动机这一个人特质,探讨稀缺类型和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调查了全国不同地区HPV疫苗稀缺类型对接种意愿的影响。研究二在实验室情景下考察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对健身、体检以及疫苗等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三在实验室情景下进一步探讨匹配关系的中介机制,并纳入真实健康行为指标验证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效应。结果发现: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匹配对健康行为有促进作用,促进定向个体在供应性稀缺条件下健康意愿更强,预防定向个体则在需求性稀缺条件下健康意愿更强;价值感知在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特质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的匹配对实际健康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该研究将稀缺的相关研究拓展到健康行为领域,为制定与个人特质匹配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 穷大方:自我建构视角下物质对 慷慨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9

    摘要: 由资源稀缺导致的稀缺心态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稀缺与慷慨行为之间的关系上,当前研究还未有定论,对二者矛盾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仍缺乏清晰的认知。本研究从自我建构视角下的面子切入,采用3项研究(5个子研究)探讨了面子意识在稀缺与慷慨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面子意识在稀缺与慷慨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对于面子意识高的个体来说,资源稀缺情境下他们的慷慨行为增加,与资源丰富的个体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面子意识低的个体,其慷慨行为则显著低于资源丰富的个体。(2)资源稀缺个体做出慷慨行为的动机是为护面子,而非挣面子。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二者关系的深层心理机制,有利于厘清稀缺与慷慨行为的矛盾关系。

  • 贫困经历下心态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6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有效地衡量脱贫后的生活环境、准确掌握贫困经历及其变化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为当下的重要科学议题。考虑到儿童成长过程中贫困条件的交叠累积性反应,有更多潜在的贫困从属条件需要重视,且儿童在经历贫困后如何加工理解相关信息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我国有贫困经历的学龄儿童,以稀缺理论为切入点,旨在构建适用于当前背景的多维贫困模型,并从注意模式和神经活动解释稀缺心态影响贫困儿童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为有贫困经历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新的干预视角,更好助力我国乡村儿童的健康发展。

  • 时间贫困内涵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理论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17

    摘要: 时间贫困是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目前时间贫困的概念结构仍不清晰,与幸福感的关系结论不一致且缺乏因果证据与机制认识。本项目拟厘清时间贫困内涵,构建多维时间贫困理论模型,据此编制多维测量量表并搭建国民时间贫困数据库;以稀缺理论为基础,探讨时间贫困对个人和人际幸福感的影响,及过度生产率取向的可能中介作用;并基于溢出-交叉模型,探讨时间贫困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 信任以稀为贵?下属感知被信任如何以及何时导致反生产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感知被信任是信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往研究大多认为, 下属感知被上司信任对下属自身以及组织整体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却忽视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基于自我评价理论,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研究1、2)与多时间点、多源的实地问卷调查(研究3), 探讨了下属感知被信任的潜在黑暗面。研究结果表明:下属感知被信任会引发下属心理权利感, 进而增加其反生产行为, 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 当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较高时, 下属感知被信任通过心理权利感影响其反生产行为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 而当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较低时, 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发现了感知被信任的潜在负面影响, 并明确了其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 为感知被信任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辩证的研究视角, 同时也扩展了心理权利感和反生产行为的相关研究。

  • COVID-19 中对恐慌消费的影响:链式中介模型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15

    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考察突发公共危机中稀缺对恐慌消费的影响及其心理路径和边界条件。 [方法] 研究一借助大数据使用客观产品反映稀缺的影响。研究二在疫情爆发期进行了高生态效度的全国性线上问卷调查。研究三在不同的突发公共危机情境中启动稀缺验证因果。 [结果] 稀缺可以正向预测和加剧恐慌消费(研究1-3),控制感和恐慌情绪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2-3),但这一模式更适用于高风险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研究3a\3b\3c)。 [局限]控制感与恐慌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不能解释低风险感知的突发公共危机中稀缺引起恐慌消费的心理路径,未来研究需继续探究。更为客观的稀缺和恐慌消费指标值得进一步发掘和考察。 [结论] 高风险性的突发公共危机中,稀缺会降低控制感,增加恐慌情绪,最终引起恐慌消费。

  • 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基于一个更加整合视角下的阐释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20-01-30

    摘要: 稀缺是由资源的真实缺乏或感知缺乏所引起的个体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状态。稀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体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不同类型的稀缺(以食物、产品、资金为代表的有形资源稀缺vs.以时间为代表的无形资源稀缺)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共性与差异?梳理文献发现,有形资源稀缺会使个体产生珍惜性行为、补偿性行为和趋近性行为,而无形资源稀缺只会使个体产生珍惜性和补偿性行为。未来研究应关注稀缺影响个体行为的边界条件,以及时间稀缺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信任以稀为贵?下属感知被信任何时以及如何导致反生产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29

    摘要: 感知被信任是信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往研究大多认为,下属感知被上司信任对下属自身以及组织整体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却忽视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基于自我评价理论,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研究1、2)与多时间点、多源的实地问卷调查(研究3),探讨了下属感知被信任的潜在黑暗面。研究结果表明:下属感知被信任会引发下属心理权利感,进而增加其反生产行为,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当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较高时,下属感知被信任通过心理权利感影响其反生产行为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而当下属知觉信任的稀缺性较低时,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发现了感知被信任的潜在负面影响,并明确了其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为感知被信任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辩证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扩展了心理权利感和反生产行为的相关研究。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