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7

    摘要: 线索利用模型指出个体利用不同线索进行元记忆监测,而此过程会发生线索整合。以往研究忽视面孔记忆中线索整合在元记忆监测中的作用。本研究借助影响面孔元记忆监测的情绪和吸引力两线索,探究线索整合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促进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超过半数的被试整合情绪和吸引力两线索进行学习判断评分。(2)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3)线索整合组相比于非线索整合组在编码阶段顶区出现的晚期正波(LPP)与学习判断阶段额区出现的晚期负波(NSW)的波幅更大,且均与学习判断准确性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其内在机制体现在编码阶段晚期更好地进行认知评估,在学习判断阶段更好地进行信息保持,从而更准确地监测自身面孔记忆的认知过程。这一结果进一步补充线索利用模型中的个体差异,并且揭示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神经机制。

  • 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深度语义编码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摘要: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考察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简单词对相比,被试对困难词对给予更低的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 JOLs)值;而被试对大字体的JOLs值与小字体相比没有差异。(2)字体大小影响编码早期(200~300ms),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浅加工(非语义编码);难度影响编码中后期(450~600ms),困难词对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深加工(语义编码)。(3)被试在进行JOLs时会在前额叶诱发代表尝试提取的LPN成分。以上结果表明,编码阶段难度线索通过诱发个体对项目进行语义编码,从而消除字体大小效应;在JOLs阶段个体会进行尝试提取,该过程中,个体基于语义编码的信息做出准确的JOLs。本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字体大小效应产生和消除的电生理机制,还为如何提高JOLs这一元记忆监测过程的准确性提供了神经证据。

  • 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LPP和NSW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摘要: 情绪和吸引力是影响面孔记忆学习判断的两个重要线索。以往研究仅单独考察两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忽视了线索整合的作用。而现实情境中,情绪和吸引力通常共同影响着个体对单一面孔的加工。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促进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超过半数的被试整合情绪和吸引力两线索进行学习判断评分。(2)对情绪和吸引力进行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3)线索整合组相比于非线索整合组在编码阶段顶区出现的晚期正波(LPP)与学习判断阶段额区出现的晚期负波(NSW)的波幅更大,且均与学习判断准确性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其内在机制体现在编码阶段晚期能够更好地分配认知资源进行认知评估,在学习判断阶段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保持,从而更准确地监测自身面孔记忆的认知过程。

  • 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编码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联结任务中项目再认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8

    摘要: 使用脑电技术探究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编码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联结记忆任务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实验1使用对认知资源需求较低的复合词操纵自下而上的一体化,实验2使用对认知资源需求较高的定义操纵自上而下的一体化。青年人的行为结果发现两种类型一体化编码条件下的联结再认成绩相当,项目再认成绩也无显著差异。脑电结果发现复合词和无关词有相当的额区新/旧效应,但是复合词减少了顶区新/旧效应。定义和造句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但是定义缺失额区新/旧效应。这些结果说明青年人可以依据较少的神经活动达到相当的项目再认成绩,支持了“只有收益”观点。老年人的结果发现两种类型的一体化编码都能提高联结再认成绩,但对项目再认的影响不同。复合词在促进联结再认成绩时也提高了项目再认成绩,脑电结果显示复合词和无关词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但仅在复合词下存在额区新/旧效应,显示复合词对项目再认促进可能是源于熟悉性的增加,支持了“只有收益”的观点。定义在促进联结再认成绩时削弱了项目再认成绩,脑电结果显示定义和造句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而定义缺失额区新/旧效应,显示定义对项目再认的损害可能是源于熟悉性的缺失,支持了“收支平衡”的观点。这些结果表明一体化编码对老年人项目再认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损害,取决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编码对于认知资源的需求。

  • 协作中学习程度判断的作用及发展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研究目的是从与个体记忆中的学习程度判断(JOL)比较的角度,探讨协作记忆中JOL的作用及发展特点。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正常成年人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差异;然后考察了三、五、七年级学生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发展差异。实验1发现,在经历JOL后,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常态下的协作抑制,同时出现了协作后促进。实验2则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进行JOL后,协作抑制均未出现,协作促进也未发生。同时发现,首次提取前,各年级被试对协作记忆的自信心均高于个体记忆,预测准确性低于个体记忆。首次提取后,五、七年级和大学生协作组对个人记忆的自信心和预测准确性与名义组相当,但三年级协作组的自信心低于名义组,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名义组。结论:(1)JOL的参与带来了记忆效果的变化,支持了监测制约结果假说。(2)提取结果对被试的记忆监测具有反馈效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被试就能依据提取结果调整自己的JOL,这印证了结果影响监测假说。

  • 我的中国心:唤醒民族危机感与自豪感选择性增强后续编码 「open review」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0

    摘要: 情绪能够强化记忆编码且对后续记忆编码也有增强效果。本研究探索复杂社会情绪(即民族危机感和自豪感)唤醒如何影响后续的记忆编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利用两个实验探索民族情绪唤醒如何选择性地增强记忆编码。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危机感、自豪感及中性情绪组进行情绪唤醒,随后进行记忆编码。结果显示,民族危机感和自豪感的唤醒显著增强了记忆编码,但对同一时间窗内与民族情绪无关图片记忆无显著影响。实验3采用相同的设计,但更换记忆材料为数学统计概念,结果发现民族情绪唤醒不影响数学统计记忆编码。本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复杂社会情绪与记忆交互作用的理解,同时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证基础。

    同行评议状态: 不通过
  • 两阶段还是三阶段: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中的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3

    摘要: 采用单项目变化检测范式,通过3个实验,探究两维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并比较无意义客体和有意义客体编码时程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被试对颜色变化的检测正确率高于形状变化和特征交换变化,但形状变化和特征交换之间无差异;形状变化的检测成绩高于纹理变化和特征交换,纹理变化与特征交换变化的检测成绩总体无差异。(2)有意义客体的检测正确率高于无意义客体(实验1、3)。(3)随着识记项目呈现时间的增加,颜色-形状客体的变化检测成绩无变化,但形状-纹理客体的检测成绩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两维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在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效应。具体而言,无论是由两种基本特征组成的客体还是由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组成的客体,其进程均符合特征绑定的双阶段理论;若从客体间特征编码时程比较来看,其进程符合特征加工的三阶段理论。客体意义性对特征编码有影响,在适度的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有意义客体的加工快于无意义客体。呈现时间对不同类型客体的特征编码的影响不同,由基本特征组成的客体加工快于由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组成的客体。

  • 辨别力受老化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4

    摘要: 记忆辨别力是对相似的记忆经验进行准确辨别的能力,其依赖于名为模式分离的神经计算机制,在人类被试中,通常使用记忆相似性任务对其进行测量与研究。在老化过程中,老年人的记忆辨别力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衰退,这种衰退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衰退以及其他新皮层结构和功能老化关系密切。由于记忆辨别力高度依赖于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因此,它能够反映出认知障碍发展早期的异常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使得记忆相似性任务具备了应用于认知障碍早期识别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需要采用更精细的成像技术单独考察海马齿状回和CA3亚区在记忆辨别中的作用及其老化的影响,并更多关注前额叶等新皮层结构老化影响记忆辨别力的神经机制,同时也需要建立大样本前瞻队列来验证记忆相似性任务在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中的有效性。

  • 应激下人类情景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摘要: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在应激状态下,记忆 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 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 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 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 剑”效应假说: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促进记忆巩固,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 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 维特征差异;(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3)尝试利用神 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 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可能为保 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

  • 奖赏对工作提取准确性的促进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4

    摘要: 根据任务需要准确提取工作记忆表征对提高认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调节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因素为切入点,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呈现奖赏线索,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实验1)与连续提取任务(实验2)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实验1和2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和连续提取任务。本研究发现:(1)奖赏可以直接促进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2)奖赏促进作用的机制是对工作记忆资源的再分配;(3)奖赏促进作用受提取顺序和个体工作记忆能力差异的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工作记忆提取阶段的奖赏调节机制,为促进认知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视觉工作离线态表征的生成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6

    摘要: 视觉工作记忆在人类理解动态变化的视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记忆状态模型,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被存储在在线态或离线态,并可依据任务需求在这两种存储态之间灵活切换。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离线态记忆表征如何由在线态表征转换生成。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检验两种可能的转换加工假设:巩固假设和衰减假设。研究通过采用序列呈现提取范式来有效引导记忆表征分别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表征状态中,并在此基础上对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刺激间隔时间和呈现时间进行调控。结果显示,当与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时间不足时,会导致记忆表征状态的转换过程与新刺激的在线加工过程叠加,从而发生资源竞争。这一结果符合记忆表征状态转换的巩固假设,即工作记忆的离线态表征通过记忆项目的在线态表征巩固进入离线态而形成。

  • 神经递质在恐惧去稳定和再巩固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2

    摘要: 记忆存储在神经细胞间突触连接的强度变化之中,而神经递质在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表达特定类型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可以形成特定的神经递质系统,主要有胆碱能、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和谷氨酸能系统等。多种类型记忆的去稳定(destabilization)过程的研究揭示,乙酰胆碱在包含新异性信息的记忆提取所引发记忆去稳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高强度恐惧记忆之所以会抵抗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是因为在这类恐惧记忆编码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蓝斑系统的激活导致的。其他的重要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谷氨酸、-氨基丁酸和血清素等,也都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对记忆可塑性产生影响。神经递质在恐惧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通常都不是独立产生的,而是交互作用、相互调节的,包括多巴胺-胆碱能交互、5-羟色胺-谷氨酸交互等。分子层面的神经递质的研究可以给恐惧记忆再巩固干预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启示,未来应基于记忆去稳定的分子机制和神经递质的作用,继续探索恐惧记忆去稳定的关键因素和方法,以更好地改进基于记忆再巩固干预的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

  • 预期错误在恐惧更新中的作用与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1

    摘要: 依据错误驱动的学习理论,行为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即预期错误(Prediction error, PE)是学习产生的驱动因素。作为显著性信息中的一种,预期错误和物理显著性、惊讶、新异性等存在信息加工阶段的不同,与记忆更新的关系也有差异。近年来,记忆再巩固干预范式(reconsolidation interference)被证明可用于人类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更新,其中记忆提取激活阶段所包含的预期错误起到了引发记忆去稳定、开启记忆再巩固的关键作用。在促进恐惧记忆更新的行为机制上,PE被认为是记忆去稳定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记忆提取必须包含适量的PE,但其引发的是记忆去稳定、消退还是中间状态,还需结合记忆本身性质确定。在促进恐惧记忆更新的神经机制上,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海马均在PE探测和计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前额叶皮层(PFC)及其亚区在PE开启记忆再巩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述过程又受到神经系统中特定神经递质的重要调节,尤其是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基于PE计算模型的量化研究,整合PE与其他边界条件的交互作用,考察不同类型显著性在记忆再巩固中的作用等;并亟待使用多学科手段探索PE在恐惧记忆更新中作用的神经与分子机制。同时,需进一步开展PE作用的个体差异研究,促进研究结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 睡眠对婴幼儿学习的巩固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6

    摘要: 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指在睡眠期间,大脑对新学习的信息或技能进行重新处理和加强,从而使记忆更加稳定和持久的过程。睡眠在将新习得的信息巩固到稳定的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记忆类型不同,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同时,睡眠的不同阶段和特征对不同类型记忆巩固的影响也有差异。在成人研究的基础上,近年的婴幼儿研究发现,即使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睡眠也具有记忆巩固的重要作用。在学习后经历睡眠的婴幼儿与那些没有经历睡眠的控制组相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婴幼儿在睡眠时,海马、内侧颞叶等与记忆有关的脑区会显著激活,睡眠纺锤波、慢波等脑电特征与婴幼儿记忆巩固效果相关。从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类型入手,介绍婴幼儿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的行为和脑研究的进展,帮助掌握睡眠对婴幼儿学习的记忆巩固作用。

  • 汉语古典诗歌意象重构的过程及其创造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6

    摘要: 汉语古典诗歌的阅读欣赏过程是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心理过程。其创造性加工的对象是诗人融情于景所创构的艺术意象,具有认知象喻性、情感负载性和情景交融性3个心理加工特征。其创造性加工的结果是生成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此产物既具有客观的感知觉表征特点,又蕴含读者主观感悟到的思想与情感等内涵。读者将艺术意象重构为审美意象的过程是古诗阅读欣赏的核心创造过程,其心理机制涉及到读者长时记忆系统中信息的激活与选择性整合。具体而言,读者在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支持下,通过语义联想和表象建构激发了相应情绪情感并理解意象负载的情绪意义,产生了主观情感体验(情感元素)并生成了关于诗歌语篇的心理模型(认知元素)。在此基础上,读者在审美观照(目标动机)下将相关认知元素和情感元素与其自传体记忆中的自我相关图式进行选择性整合,由此建立新颖的联系,产生新想法与新观念。如此便完成以文本为中心的意象阅读理解,到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象心理重构的审美再创造过程。读者在该过程中生成了审美意象,也使其自我图式发生更新。这一过程主要受到古诗艺术意象新颖程度和读者自身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的约束。这项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呼吁国内创造力研究者重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心理过程,关注包含情感加工的热认知过程。

  • 协作如何减少错误:一项元分析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7

    摘要: 为探究协作记忆中错误修剪效应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经文献检索和筛选,对 38项协作记忆研究的64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 N= 6225)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协作记忆中的错误修剪和协作抑制均稳定出现;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协作方式能调节错误修剪,但不影响协作抑制效应;材料类型对错误修剪效应无显著影响,但情景材料有更高水平的协作抑制;熟悉关系增强错误修剪效应并削弱协作抑制。以上结果表明,协作能稳定地抑制错误数量,提升协作记忆的正确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协作方式和关系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 任务特征和个体特征对前瞻后效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05

    摘要: 前瞻记忆后效(aftereffects of prospective memory)是指个体错误地重复执行已完成的前瞻记忆意向或已完成的意向对进行中任务产生干扰的现象。基于前瞻记忆多重加工理论,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任务特征(前瞻记忆任务特征、进行中任务特征、任务情境)和个体特征会调节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目前,关于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自动化加工、控制加工、提取抑制加工、停止标记加工、双加工和动态多重加工等。其中,自动化加工可分为反射联结加工和差异搜索加工,而控制加工又可分为监控加工和抑制加工。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形成与自动化加工和监控加工关系更密切,而后效的消退更依赖抑制加工。未来研究需深入考察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加工机制,增加对不同类型以及自然情境中前瞻记忆后效的考察,注重探究降低前瞻记忆后效的策略。

  • 客体信息在视觉工作编码和维持阶段的不同注意选择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12

    摘要: 视觉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编码、维持)对多特征客体信息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否相同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引入前注意线索和后注意线索,分别探测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两个阶段中的注意选择模式。三个实验结果显示,在前注意线索试次中,被试对任务相关特征变化的觉察显著受到任务无关特征变化的干扰,表现为任务无关特征变化条件相比于不变条件的反应更慢,报告标准更低;且该干扰效应并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而在后注意线索试次中,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实验1a/1b)存在干扰效应,当记忆负荷增大后(实验2/3)干扰效应消失。结果表明,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阶段,客体中任务相关与无关特征均被编码进视觉工作记忆并相互竞争注意资源;而在维持阶段,任务无关特征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得到加工。结果揭示,在编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客体的;而维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特征的,且受到记忆负荷的调控。

  • 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摘要: 人们能够优先处理工作记忆中更有价值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人们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优先刷新了这些信息。那么,人们是如何优先刷新这些信息的呢?本文通过价值导向的记忆范式操纵信息的价值,结合点探测任务(实验1和实验2)和空白屏范式(实验3)考察了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高价值项目的记忆成绩优于低价值项目;(2)不论项目是同时还是继时呈现,相比低价值项目,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点探测反应时显著更快;(3)相比低价值项目,被试在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注视频率显著更高。上述结果表明,价值能够引导注意刷新;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可能是通过增加高价值信息的刷新频率来实现的。

  • 闪动技术:一种不需创伤暴露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摘要: 闪动技术(Flash Technique, FT)是一种低侵入性、经济、快速、耐受性高的心理治疗方法, 能够用于治疗非器质性损伤的心理问题, 其治疗重点是在不需暴露创伤的前提下, 处理大脑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创伤记忆。在临床应用中, FT既能处理创伤记忆和体验, 减轻来访者的主观痛苦感觉, 也能帮助来访者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 目前有关FT的研究为数不多, 在取样、方法上也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采用fMRI、ERP、眼动追踪技术等多样化的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 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通过更严谨的研究设计, 延长随访期,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验证FT干预的临床效果; 深入探索其应用领域, 并形成标准化、可推广的干预方案。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