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自然共生践行者:自然和环保主义助推亲环境购买决策的心脑机制 「open review」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摘要: 助推亲环境购买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通过SHOP任务探讨了自然声音与环保主义对亲环境购买决策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自然声音的影响下,高环保主义个体的亲环境产品购买率显著提高。在观看亲环境产品信息的阶段,自然声音有效降低了高环保主义个体的心率,并增强了他们大脑右前额β波的功率。在价格信息阶段,高环保主义个体对亲环境与非亲环境产品的心率和β波功率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产品信息阶段的心率显著预测了随后价格信息阶段大脑β波功率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自然声音提高了高环保主义个体在产品信息阶段对亲环境产品的注意,而高环保主义个体对额外价格信息并不敏感。更重要的是,心率的变化可能作为生理反馈,调节大脑对信息的响应模式。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助推理论揭示了自然声音与环保主义在促进亲环境购买决策中的作用及其心脑机制,为助推亲环境决策提供了启示。

  • 多感觉整合中的诱发闪光错觉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是典型的视听整合错觉现象, 是指当视觉闪光刺激与间隔100 ms内的听觉声音刺激不等数量呈现时, 被试知觉视觉闪光的数量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被试内差异因素, 也包括视听刺激依赖程度、视听整合的发展和视听刺激知觉敏感性等被试间差异因素。该效应的产生在时程上主要体现在早期加工阶段, 在脑区上主要涉及多处皮层及皮层下相关脑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注意、奖赏和视听整合方式等认知加工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 同时也应该关注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对记忆和学习的影响以及结合计算模型和神经科学的手段进一步探讨其认知神经机制。

  • 人类性别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性别信息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和社会属性, 对性别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性别加工具有自动化、刻板化以及不对称性等特点, 并受性别加工主体、其他性别信息、社会类别信息以及高级认知调节的影响。聚焦于面孔和声音这两个性别信息的主要来源, 综述了性别加工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 并提出了两阶段性别加工模型, 早期阶段为对性别信息物理属性的特异性加工, 晚期阶段为对抽象性别信息的一般性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性别加工的系统性研究、性别分类和机器学习、以及性别的二相性问题等方面。

  • 不同情绪载体的神经活动及其异同——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情绪识别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动态面孔表情、动态身体表情和声音情绪的脑机制, 但对每种情绪载体的整体认识相对不完善, 同时对不同情绪载体之间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区别知之甚少。因此, 本研究首先通过三项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来识别每种情绪模式的大脑激活区域,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三种情绪载体之间共同的和独特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 动态面孔表情的大脑活动包括广泛的额叶、枕叶、颞叶和部分顶叶皮层以及海马、小脑、丘脑、杏仁核等皮层下区域; 动态身体表情的激活集中于颞/枕叶相关脑区以及小脑和海马; 声音情绪则引起了颞叶、额叶、杏仁核、尾状核和脑岛的激活。联合分析表明, 三种情绪载体跨模态激活了左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对比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占优势, 动态面孔表情尤为突出, 同时动态身体表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声音情绪有其独特性。总之, 这些发现验证和拓展了三种情绪载体的现有神经模型, 揭示了情绪处理中心的、普遍性的区域, 但每种情绪载体又有自己可靠的特异性神经回路。

  • 寻找丢失的自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以及在视听整合任务中面孔对声音身份识别(同性和异性)的影响, 选取3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被试, 分别进行单通道动态自我面孔识别任务、单通道自我声音识别任务和视听整合任务的3个实验。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单通道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和自我声音识别能力与健康组无区别, 但在视听整合任务中,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声音身份识别受到视觉通道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 自我面孔会促进自我声音的识别, 并抑制对同性他人声音和异性他人声音的识别。

  • 老年人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induced flash illusion, SiFI)是一种听觉占主导性的多感觉整合现象, 即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 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本研究分别将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裂变错觉和融合错觉)与全脑的静息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进行相关分析, 考察老年人群体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与大脑静息状态自发活动区域的关系。结果发现, 无论是裂变错觉还是融合错觉,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均增大。对于裂变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对于融合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额下回、额中回和颞下回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与枕上回和舌回的自发活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增大的原因与大脑中多个脑区的静息态自发活动存在关系。

  • 不同情绪载体的神经活动及其异同——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2

    摘要: 情绪识别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动态面孔表情、动态身体表情和声音情绪的脑机制,但对每种情绪载体的整体认识相对不完善,同时对不同情绪载体之间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区别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三项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来识别每种情绪模式的大脑激活区域,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三种情绪载体之间共同的和独特的神经活动。结果显示,动态面孔表情的大脑活动包括广泛的额叶、枕叶、颞叶和部分顶叶皮层以及海马、小脑、丘脑、杏仁核等皮层下区域;动态身体表情的激活集中于颞/枕叶相关脑区以及小脑和海马;声音情绪则引起了颞叶、额叶、杏仁核、尾状核和脑岛的激活。联合分析表明,三种情绪载体跨模态激活了左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对比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占优势,动态面孔表情尤为突出,同时动态身体表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声音情绪有其独特性。总之,这些发现验证和拓展了三种情绪载体的现有神经模型,揭示了情绪处理中心的、普遍性的区域,但每种情绪载体又有自己可靠的特异性神经回路。

  • 人类性别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31

    摘要: 性别信息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和社会属性,对性别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性别加工具有自动化、刻板化以及不对称性等特点,并受性别加工主体、其他性别信息、社会类别信息以及高级认知调节的影响。聚焦于面孔和声音这两个性别信息的主要来源,综述了性别加工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并提出了两阶段性别加工模型,早期阶段为对性别信息物理属性的特异性加工,晚期阶段为对抽象性别信息的一般性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性别加工的系统性研究、性别分类和机器学习、以及性别的二相性问题等方面。

  • 诱发闪光错觉效应的影响因素与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5-25

    摘要: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是典型的视听整合错觉现象,是指当视觉闪光刺激与间隔100 ms内的听觉声音刺激不等数量呈现时,被试知觉视觉闪光的数量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因素,也包括视听刺激依赖程度、视听整合的发展和视听刺激知觉敏感性等被试间差异因素。该效应的产生在时程上主要体现在早期加工阶段,在脑区上主要涉及多处皮层及皮层下相关脑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注意、奖赏和视听整合方式等认知加工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同时也应该关注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对记忆和学习的影响以及结合计算模型和神经科学的手段进一步探讨其认知神经机制。

  • 基于通道的内源性注意对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是指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 100 ms 内相继或 同时呈现时, 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研究采用经典 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范式, 将注意以内源性的方式指向视觉通道或者听觉通道, 考察了基 于通道的内源性注意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注意内源性地指向视觉通道 时, 相对于基线条件, 裂变错觉的量显著减小; 当注意内源性地指向听觉通道时, 相对于基 线条件, 裂变错觉的量存在增大的趋势。说明了基于通道的内源性注意可以影响声音诱发闪 光错觉中的裂变错觉, 但不影响融合错觉。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