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AMSmath.js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音乐训练促进音高与时间维度在听觉的交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6-16

    摘要: 音乐训练可增强个体对时间性和非时间性结构的敏感性,但这些结构在工作记忆中的联合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音高和节奏结构在听觉工作记忆中的加工方式以及音乐训练的作用。实验操控了不同长度旋律中的音高和节奏结构,音乐家和非音乐家根据音高或节奏维度的变化做出相同-不同的判断,同时抑制另一维度干扰。结果显示,在音高保持任务中,非音乐家独立加工音高和节奏结构,而音乐家则以交互方式加工,且交互效应与音乐素养评分呈正相关;在节奏保持任务中,两组被试均以独立方式加工结构,表明音乐训练对结构整合的影响受任务类型调节。此外,交互效应在较短序列的音高保持任务中更明显,提示这种整合进一步受任务属性与难度的限制。这些发现支持动态注意理论,表明音乐训练能增强个体在多维信息整合加工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负性面孔的离线态存储不影响在线态存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4-10

    摘要: 已有研究表明,负性面孔在工作记忆的在线态存储中具有加工优势;同时负性面孔也可能诱发个体的负性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后续的工作记忆加工过程。然而,对于负性面孔信息被储存于离线态时,是否会影响在线态记忆加工,尚未有研究进行探讨。本研究采用序列记忆提取任务,结合脑电记录分析技术,考察了离线态表征为愤怒/中性面孔时在线态记忆的行为表现和脑电响应差异。行为结果显示,负性面孔的离线记忆表现优于中性面孔,但两种条件下的在线记忆成绩无显著差异。脑电数据分析显示,在在线态记忆加工过程中,与编码阶段注意资源分配相关的晚期正电位(LPP)不受离线态情绪面孔条件的影响。此外,维持阶段的脑电解码结果也未发现存在条件间神经活动的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离线态存储的负性面孔信息不会对在线态记忆编码和维持加工产生影响。这一发现为理解视觉工作记忆中情绪信息的加工机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 容量及影响因素一一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4-03

    摘要: 工作记忆容量作为个体的基本心理功能,其具体表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个体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系统检索多种数据库,最终搜集2000~2024年国内外工作记忆容量相关研究的专业文献100篇,总样本量 29014。用 CMA3.3.7与R4.4.1进行主效应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 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MEAN效应量为0.780(P<0.001);(2)认知负荷、子系统、身心状态和年龄是调节变量,文化背景不是调节变量。

  • 视觉离线态表征具有稳固性优势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25

    摘要: 视觉工作记忆状态模型提出了一个层级化的存储结构,将存储态分为在线态和离线态。先前研究已证明,无论是在线态还是离线态的记忆表征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固性,能够抵制外部因素干扰。然而,在相同的认知加工下,这两种存储状态的记忆表征是否具有同等的稳固性能,目前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能够同时检测在线态和离线态表征的序列呈现记忆任务范式,并调控干扰刺激呈现(实验1)和记忆维持时间(实验2)两个变量,来评估这两种因素分别对不同存储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多存储态记忆维持期间呈现干扰刺激或延长记忆维持时间,会显著损害在线态记忆成绩,而不影响离线态成绩。这一结果表明,相比在线态记忆表征,离线态表征在抵制无关干扰和时间衰减方面具有稳固性优势。

  • TIs干预精神分裂症缺陷有效性与脑区特异性及跨频耦合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09

    摘要: 工作记忆缺陷(WMD)是精神分裂症(SCZ)核心临床特征之一,它与顶下小叶和背外侧前额叶θ节律及跨频耦合密切关联。相比于传统tACS等脑节律调控手段,时间干涉刺激(TIs)具有靶向聚焦和诱导特定神经响应等特征,为通过精准节律调控改善工作记忆缺陷提供可能性。项目前期研究提示θ振荡TIs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大鼠的工作记忆缺陷。本项目拟验证TIs临床干预有效性、脑区特异性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将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予以靶向顶下小叶的θ振荡TIs和tACS及各自伪刺激,在干预前后收集行为与脑电数据,验证TIs干预精神分裂症的工作记忆缺陷有效性并对比tACS疗效。然后,通过对比背外侧前额叶和顶下小叶靶点的TIs效果探索其疗效的脑区特异性。最后,从跨频耦合等多角度探究行为改变的脑电机制。本项目实施有望为精神分裂症的工作记忆缺陷治疗提供新选择和理论支撑,为TIs干预工作记忆缺陷机理解析提供多维证据,奠定临床基础。

  • 奖惩动机诱发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刷新功能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 [目的] 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以及奖惩动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研究通过在N-back任务中分别操纵金钱奖励和金钱损失,考察奖励动机和惩罚动机诱发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表现的影响。[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加工程度较弱,即反应时较长且正确率较低;奖励动机诱发能够提高成瘾大学生的加工程度,惩罚动机诱发仅能够提高其正确率,且提高幅度小于未成瘾大学生。[局限] 研究揭示了奖励动机和惩罚动机诱发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显著影响,未来可从时间角度纵向探究奖惩动机对于个体认知功能促进效果的保持时间。[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受到损伤,且在认知任务中对惩罚较不敏感。

  • 持续性视觉注意对视觉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摘要: 采用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光信号联合采集技术,通过操纵视觉工作记忆(VWM)项目的检测概率变化VWM项目加工的优先性,探讨持续性视觉注意对VWM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是否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以及VWM项目优先加工的神经基础。行为结果显示,在VWM保持阶段插入消耗视觉注意的任务,当优先加工1个项目时,非优先项目受到干扰,而优先项目不受影响;当优先加工2个项目时,优先与非优先项目均受到干扰。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光信号结果显示,在VWM保持阶段,与无项目优先加工相比,存在项目优先加工时诱发更大的晚期正成分和负慢波,更高激活额叶和枕叶。这表明,持续性视觉注意对VWM项目优先加工的作用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VWM项目优先加工的潜在机制是在保持阶段激活额叶和枕叶,并投入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增强优先项目的表征稳定性。

  • 音乐学习延缓老年人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衰退: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 本文采用经典范畴感知实验范式,探讨音乐学习对老年人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影响及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考察年轻音乐组、年轻非音乐组、老年音乐组和老年非音乐组人群对普通话声调阴平(T1)-阳平(T2)的范畴感知表现,并基于路径分析探讨个体性因素对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年轻群体,老年群体的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普遍衰退,但音乐学习可以增强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能力;(2)年龄和音乐训练时长通过工作记忆对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衰退产生相反的影响。研究支持音乐学习提升老年人语音感知能力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明其内在机制。同时,研究对揭示音乐学习延缓言语感知老龄化具有积极作用。

  • 两阶段还是三阶段:双特征客体在视觉中的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3

    摘要: 采用单项目变化检测范式,通过3个实验,探究两维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并比较无意义客体和有意义客体编码时程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被试对颜色变化的检测正确率高于形状变化和特征交换变化,但形状变化和特征交换之间无差异;形状变化的检测成绩高于纹理变化和特征交换,纹理变化与特征交换变化的检测成绩总体无差异。(2)有意义客体的检测正确率高于无意义客体(实验1、3)。(3)随着识记项目呈现时间的增加,颜色-形状客体的变化检测成绩无变化,但形状-纹理客体的检测成绩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两维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在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效应。具体而言,无论是由两种基本特征组成的客体还是由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组成的客体,其进程均符合特征绑定的双阶段理论;若从客体间特征编码时程比较来看,其进程符合特征加工的三阶段理论。客体意义性对特征编码有影响,在适度的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有意义客体的加工快于无意义客体。呈现时间对不同类型客体的特征编码的影响不同,由基本特征组成的客体加工快于由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组成的客体。

  • 奖赏对提取准确性的促进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4

    摘要: 根据任务需要准确提取工作记忆表征对提高认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调节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因素为切入点,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呈现奖赏线索,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实验1)与连续提取任务(实验2)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实验1和2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和连续提取任务。本研究发现:(1)奖赏可以直接促进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2)奖赏促进作用的机制是对工作记忆资源的再分配;(3)奖赏促进作用受提取顺序和个体工作记忆能力差异的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工作记忆提取阶段的奖赏调节机制,为促进认知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视觉离线态表征的生成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6

    摘要: 视觉工作记忆在人类理解动态变化的视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记忆状态模型,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被存储在在线态或离线态,并可依据任务需求在这两种存储态之间灵活切换。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离线态记忆表征如何由在线态表征转换生成。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检验两种可能的转换加工假设:巩固假设和衰减假设。研究通过采用序列呈现提取范式来有效引导记忆表征分别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表征状态中,并在此基础上对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刺激间隔时间和呈现时间进行调控。结果显示,当与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时间不足时,会导致记忆表征状态的转换过程与新刺激的在线加工过程叠加,从而发生资源竞争。这一结果符合记忆表征状态转换的巩固假设,即工作记忆的离线态表征通过记忆项目的在线态表征巩固进入离线态而形成。

  • 客体信息在视觉编码和维持阶段的不同注意选择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12

    摘要: 视觉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编码、维持)对多特征客体信息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否相同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引入前注意线索和后注意线索,分别探测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两个阶段中的注意选择模式。三个实验结果显示,在前注意线索试次中,被试对任务相关特征变化的觉察显著受到任务无关特征变化的干扰,表现为任务无关特征变化条件相比于不变条件的反应更慢,报告标准更低;且该干扰效应并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而在后注意线索试次中,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实验1a/1b)存在干扰效应,当记忆负荷增大后(实验2/3)干扰效应消失。结果表明,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阶段,客体中任务相关与无关特征均被编码进视觉工作记忆并相互竞争注意资源;而在维持阶段,任务无关特征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得到加工。结果揭示,在编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客体的;而维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特征的,且受到记忆负荷的调控。

  • 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摘要: 人们能够优先处理工作记忆中更有价值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人们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优先刷新了这些信息。那么,人们是如何优先刷新这些信息的呢?本文通过价值导向的记忆范式操纵信息的价值,结合点探测任务(实验1和实验2)和空白屏范式(实验3)考察了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高价值项目的记忆成绩优于低价值项目;(2)不论项目是同时还是继时呈现,相比低价值项目,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点探测反应时显著更快;(3)相比低价值项目,被试在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注视频率显著更高。上述结果表明,价值能够引导注意刷新;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可能是通过增加高价值信息的刷新频率来实现的。

  • 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探讨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是当前创造力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一致认为认知控制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三个核心成分。工作记忆对个体在发散性思维中维持任务目标、提取和操作信息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控制, 包括优势反应抑制、分心干扰抑制和对潜在相关信息的低抑制, 分别压制对常规观点的提取、确保对内在注意状态的维持和提供更多观念的组合, 进而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表现。此外, 流体智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控制能力, 可通过增强策略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利于发散性思维。近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发散性思维不同阶段需要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同加工。未来研究应澄清认知控制各子成分间的关系, 探讨认知控制影响发散性思维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如动机和情绪)的调节, 以及探索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作是否受到任务要求和个体差异(如人格和智力)的影响。

  • 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影响:基于非目标模板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视觉表征会影响注意选择过程。其中, 与目标有关的工作记忆表征(靶子模板)对视觉注意起到自上而下的引导作用, 而与目标无关的工作记忆表征(非目标模板)亦会对注意分配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分析非目标工作记忆表征影响视觉搜索过程的相关研究, 发现非目标模板在视觉搜索任务中既存在自动化的注意捕获, 也会形成主动抑制以提高目标搜索绩效。进一步地, 对非目标模板的注意捕获或抑制受实验范式、任务难度、刺激材料特征以及认知控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在不断深入细化变量操纵、完善变量控制的同时, 进一步扩展应用领域的研究。

  • 数学能力的改善:针对训练的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工作记忆训练指针对工作记忆各成分进行的训练, 以实现个体记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提升。该领域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试图利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个体的数学能力。然而回顾过往的研究, 发现研究所关注的数学能力类型、针对的被试人群、使用的方法、结论等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尚没有系统性综述专门探讨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的影响。因此, 本文首先回顾和数学能力有关的工作记忆训练方式, 然后结合元分析, 从数感、运算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三个方面, 分别回顾归纳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的提升作用。具体而言, 尽管研究数量相对有限, 工作记忆训练可能有效改善数感, 其效应量为中等(Cohen’s d = 0.51); 而可能无法有效改善运算和数学推理能力, 它们的效应量小(运算:Cohen’s d = 0.04; 数学推理:Cohen’s d = -0.06)。此外, 训练目标类型与训练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 视觉的巩固加工:时程、模式及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视觉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 对记忆项目的维持及操作需要将转瞬即逝的感觉输入转换为稳定的记忆表征, 这一加工过程被定义为视觉工作记忆巩固。鉴于巩固在视觉工作记忆中所起到的“门控”作用, 研究者们已经发展出多种研究范式对其可能涉及的运作机制进行探讨。然而, 在不同范式下所观察到的巩固时程存在较大差异, 其所遵循的巩固模式也尚不清晰。此外, 对于巩固所涉及的理论及神经机制亦存在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比不同范式的差异性及梳理各方的观点, 可以有效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未来研究除了可以在多种范式下对巩固模式进行验证, 还可以探究注意在巩固中的作用, 以及项目熟悉性等因素会对巩固加工产生何种影响。

  • 急性应激影响的生理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急性应激是机体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对认知加工, 尤其是核心的工作记忆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大量不一致的结果。从应激诱发方式、工作记忆加工子成分、个体差异等三个方面系统阐释应激影响工作记忆的生理心理机制, 并结合认知神经机制的框架, 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往的结果。未来研究应综合考虑应激诱发、认知任务和响应个体等方面的差异对应激带来的影响, 并关注急性应激负面影响的干预与调控。

  •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 取得了丰富成果,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 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 (2)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 (3) 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 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足, 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 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 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 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

  • 肢体运动信息如何在中存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肢体运动(空间位置运动与身体模式运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途径。以往行为学和脑成像研究分别探讨了空间位置运动信息和身体模式运动信息的工作记忆存储问题, 发现两种肢体运动信息的存储均独立于语音环、视空间画板的视觉子系统, 需要视空间画板的空间子系统的参与; 两种肢体运动信息激活的脑区(运动相关皮层)独立于语音环、视空间画板的视觉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 并存在差异。这表明, 现有的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不能完全解释肢体运动信息的存储。据此可推论, 工作记忆系统中可能存在一个负责处理肢体运动信息的“肢体运动系统”, 其隶属于视空间画板, 与视觉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并存; 其激活脑区因肢体运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