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negative body image: Evidence based on social media data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2

    摘要: 身体经验和条件关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幸福体验,然而以往研究在COVID-19对消极身体意象的影响上尚未达成一致。为了探究COVID-19与消极身体意象的真实关系,本研究构建了消极身体意象词典,从海量微博数据中获取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身体意象面板数据,比较了疫情前后不同年份间消极身体意象水平的差异,并探究了疫情严重程度对消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疫情爆发后,消极身体形象水平显著下降,并在两年内保持稳定。且在控制区域效应和时间效应后,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能够负向预测消极身体意象水平。本研究表明,在封锁期间,群众可能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容易接纳身体外观。研究结果对从宏观层面理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大众身体意象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 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消极身体意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对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情绪体验、体重控制策略、饮食失调和社会生活五个方面; 并且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BMI)、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同伴和大众媒体)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完善青少年身体意象发展的理论模型; (2) 考察社交媒体等新兴因素的作用; (3) 阐明青少年在加工身体相关信息时的认知特点; (4) 推进中国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本土化研究。

  • 积极身体意象的前因后果及其提升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积极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接纳和独特性与功能性的欣赏, 以及对身体评价信息的积极加工与保护, 对个体具有内外增益的作用。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及身体意象的操作性定义为理论框架, 研究发现积极身体意象受到性别、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等生物因素, 人格因素、认知方式与内感受等心理因素以及重要他人、大众媒体及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对个体的身体认知、情绪体验及行为调控具有保护作用, 其中, 身体质量指数、神经质及感知来自重要他人和大众媒体的压力具有凸显性, 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积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大于生物因素。同时, 功能性聚焦干预和基于自我同情的干预成为了当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提升策略, 前者的有效性更强, 而后者的应用与推广更具优势。未来研究可以基于交叉理论, 丰富积极身体意象的理论模型, 探究其发展特点与发生机制, 优化提升策略的内容与适用性并注意家庭因素的防治作用, 助推积极身体意象的中国化研究。

  • 积极身体意象的前因后果及其提升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10

    摘要: 积极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接纳和独特性与功能性的欣赏,以及对身体评价信息的积极加工与保护,对个体具有内外增益的作用。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及身体意象的操作性定义为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积极身体意象受到性别、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等生物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与内感受等心理因素以及重要他人、大众媒体及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个体的身体认知、情绪体验及行为调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身体质量指数、神经质及感知来自重要他人和大众媒体的压力具有凸显性,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积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大于生物因素。同时,功能性聚焦干预和基于自我同情的干预成为了当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提升策略,前者的有效性更强,而后者的应用与推广更具优势。未来研究可以基于交叉理论,丰富积极身体意象的理论模型,探究其发展特点与发生机制,优化提升策略的内容与适用性并注意家庭因素的防治作用,助推积极身体意象的中国化研究。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