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关联加工可分离基于物体和基于空间的注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摘要: 自我影响注意分配的机制有待明确。三个实验采用双矩形提示范式,探讨与任务无关的自我关联信息如何影响空间及物体选择性注意加工。实验1发现,目标包含自我或朋友关联信息相比于目标包含生人关联信息,基于物体的注意效应减弱或消失,而基于空间的注意效应在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实验2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重复了实验1的发现,排除了情境熟悉性的影响。实验3使用抽象符号作为身份关联刺激,只在长反应时的被试群体上观察到自我关联信息调节物体选择性注意。分层漂移扩散模型的结果显示,自我关联信息通过刺激编码加工影响物体选择性注意。综上,自我关联加工调节物体而非空间选择性注意,该结果具有跨实验情境的一致性,提供了自我影响选择性注意的解释机制。

  • 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28

    摘要: 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能导致突触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进而改变孤独症儿童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孤独症儿童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结构的改变对全脑的连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神经生化机制和脑结构的异常共同导致了脑功能的异常,最终造成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障碍。此外,动作发展障碍与孤独症核心症状共同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紊乱,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异常以及SLC7A5和PTEN 基因突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探索动作发展障碍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剖析该障碍的神经机制和自闭症核心症状神经机制的相互作用。

  • 汉字形声字识别中义符和声符的家族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3-12

    摘要: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ERP技术,操纵义符和声符的家族大小,考察形声字识别中义符和声符的家族效应。结果发现:(1)当义符为大家族时,大家族声符字比小家族声符字诱发了更小的P200波幅;当义符为小家族时,大家族声符字和小家族声符字诱发的P200波幅差异不显著。(2)大家族声符字比小家族声符字诱发了更大的N400波幅,但当义符为大家族时,大、小家族声符字之间的差异比义符为小家族时更加显著。这说明,义符和声符的家族大小共同影响形声字识别,声符的家族效应受义符的家族大小调节。研究表明,在词汇识别的不同阶段,义符和声符对资源的获取处于变化状态,这取决于两者的呈现率差异。整个研究表明,在形声字识别中,义符与声符的作用存在着博弈,二者作用的此消彼长与加工阶段和家族大小有关。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