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2024-04-24
  • 越创造,越环保?创造性活动对消费者环保行为参与意愿的影响及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引导消费者从事环保行为变得至关重要。前人研究着重讨论了影响消费者环保行为的同情境因素,对于消费者环保行为的跨情境诱因关注较少。考虑到消费者的行为往往具有时间序列性,消费者在先前情境中的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随后的环保行为参与意愿?这一研究空缺有待解答。本文提出,让消费者事先从事创造性活动可以增加其随后参与环保行为的意愿。本文通过一项二手数据研究和五项实验研究验证了这一观点。本文发现,自我重要性感知中介先前创造性活动经历对消费者环保行为参与意愿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环保广告的利益诉求会调节上述效应。也即当环保广告传达个人利益诉求(社会利益诉求)时,先前创造性活动经历对消费者环保行为参与意愿的影响存在(消失)。本文对已有的创造力研究和环保行为研究做出了推进,对环保组织和经营环保产品的企业如何增加消费者的环保参与提供实践启示。

  • 协作记忆中学习程度判断的作用及发展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研究目的是从与个体记忆中的学习程度判断(JOL)比较的角度,探讨协作记忆中JOL的作用及发展特点。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正常成年人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差异;然后考察了三、五、七年级学生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发展差异。实验1发现,在经历JOL后,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常态下的协作抑制,同时出现了协作后促进。实验2则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进行JOL后,协作抑制均未出现,协作促进也未发生。同时发现,首次提取前,各年级被试对协作记忆的自信心均高于个体记忆,预测准确性低于个体记忆。首次提取后,五、七年级和大学生协作组对个人记忆的自信心和预测准确性与名义组相当,但三年级协作组的自信心低于名义组,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名义组。结论:(1)JOL的参与带来了记忆效果的变化,支持了监测制约结果假说。(2)提取结果对被试的记忆监测具有反馈效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被试就能依据提取结果调整自己的JOL,这印证了结果影响监测假说。

  • 文化在人机交互中的角色:人类共享和文化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对AI理解和应用的影响,突出了在AI开发过程中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如何塑造AI技术的接受度和用户体验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AI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此外,还讨论了文化背景在AI技术的伦理监管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考虑AI研究中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样本多样性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为了全面理解AI技术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研究需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有效评估工具,以促进AI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和应用。

  • 解构幸福的文化维度:文化如何建构人类幸福感?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尽管全球对幸福的基本看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在塑造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幸福通常与社区关系和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幸福则更多地与个人成就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这些文化间的细微差异对于开发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幸福感的构建方式,强调了理解文化差异在设计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在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细的幸福感研究,发展既尊重又融合多元文化视角的幸福感干预措施。

  • 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来自实验与经验取样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本文基于攻击的强化模型和对立过程理论,分别在实验室与日常生活中探讨了个体的攻击行为与其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以及特质攻击的调节作用。研究1采用竞争反应时范式测量攻击行为。结果发现,攻击行为可以提升个体的正性情绪,而与负性情绪的变化无关,特质攻击不能调节上述关联。这基本支持了进化心理学取向的强化模型。研究2采用经验取样法测量攻击行为。结果显示,攻击行为对正性情绪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负性情绪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随着特质攻击的提升,攻击对情绪的这些非适应性影响将会逐渐减弱。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对立过程理论。文章分析了两项研究中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存在差异的原因,从情绪视角讨论了攻击的适应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理论的适用范围和一致性。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