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8-30
摘要: 目的:探讨融合心智化家庭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干预作用的疗效。方法:抽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数字随机抽样技术将其平均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含患者40名。观察组接受心智化家庭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的综合干预,而对照组则接受标准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抑郁因子得分以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症状自评量表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也有差异(P<0.05),且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也有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运用心智化家庭治疗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可以改善其抑郁状况,对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促进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08
摘要: 亲社会行为背后可能有着复杂的决策机制,然而鲜有研究关注人们在实施亲社会行为时采取的不同决策模式对社会认知和判断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4项实验(N = 1657),考察了在高、低情感唤起场景中,人们对于采取直觉或推理决策模式的亲社会行为者的人性判断。结果发现:在高情感唤起情境中,直觉亲社会行为者人性中的本质属性维度高于推理亲社会行为者,但在独特属性上没有差异(实验1~3);在低情感唤起情境中,推理亲社会行为者人性中的独特属性维度高于直觉亲社会行为者,本质属性上的结果则可能依赖于情境(如后果等,实验2~4)。因而,实验4在低情感唤起情境下引入了积极和消极的行为后果,发现积极的行为后果可能增加对直觉亲社会行为者的人性判断。该研究贴合复杂的现实社会情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亲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并加深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6
摘要: 为探究单身人群和婚恋人群在生活满意度和情绪词词频比例上的差异,本研究依托网络大数据,使用python爬虫程序对知乎平台上单身主题和婚恋主题下的用户发言进行爬取,并通过“文心”系统和生活满意度预测模型获得对应人群的情绪词频比例和生活满意度得分。结果发现婚恋组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单身组(t=4.415,p<0.001);婚恋组的正性情绪词(t=-9.061,p<0.001)和焦虑词(t=1.844,p<0.001)的比例显著低于单身组,愤怒词(t=5.101,p<0.001)的词频比例显著高于单身组。结果表明,婚恋人群在获得更高生活满意度和更低焦虑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处理与伴侣相关的情绪问题。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3-05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博大数据探索熬夜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根据微博用户在夜间的活动状态, 把100万活跃用户分为熬夜组和非熬夜组,比较两组用户在所发微博中出现的体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词词频。 [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熬夜组的焦虑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36.86,p<0.001;熬夜组的抑郁相关词词频显著高于非熬夜组,t=49.71,p<0.001。 [局限] 词频分析与用心理测量量表测量抑郁和焦虑的情感无法完全等同,基于大数据的词频分析虽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严格的心理测量。 [结论] 入睡时间过晚会影响睡眠质量;熬夜人群更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