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母位置编码的模型对比及其效应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25

    摘要: 在视觉词汇识别过程中,字母的位置信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间,关于字母位置编码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各种理论框架的发展,这些理论旨在解释不同的实验效应及其背后的认知加工机制。文章系统介绍了关于字母位置编码的六个理论模型,包括重叠模型(the Overlap Model)、开放双字母组模型(the Open-Bigram Model)、序列编码模型(the SERIOL Model)、空间编码模型(the Spatial Coding Model)、贝叶斯读者模型(the Bayesian Reader)以及N-字母组位置编码模型(PONG: the Positional Ordering of N-Grams)。这些模型涵盖了从重叠编码到序列和空间编码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代表了字母位置编码领域中的重要理论框架。文章从模型结构、理论基础、词汇识别逻辑、跨语言适应性解释以及常见效应解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模型尚未能解释的效应进行了总结。基于对这些模型的分析总结,未来模型建构可以整合更多实证研究结果以及不同类型的实验数据,以增强模型解释力度。此外,考虑到跨语言因素以及第二语言的研究成果,探究字母位置加工及相关模型的跨语言一致性将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 阅读研究中常用眼动控制模型的对比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摘要: 建之于序列加工理论、平行加工理论和交互激活理论,一些经典的眼动控制模型对阅读过程中常见的眼动行为、实验效应及其背后可能的信息加工认知机制进行了模拟和探究。阅读研究中的五种经典眼动控制模型E-Z Reader 10th、SWIFT、Glenmore、OB1 Reader和CRM,在模型结构、模型基本逻辑、解释常见眼动行为、解释常见实验效应上存在相似性亦有独特性。基于对上述模型的对比分析,未来模型需要考察词汇后整合的问题、语序的问题、语言外因素的问题,可尝试对偏好注视位置的最新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建立模型对比的统一标准,探索各个模型的跨语言解释力。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