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吃亏是福”— 传说乎?现实乎?

请选择邀稿期刊:
摘要: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选取或接受一个导致明显损失的选项(如,无酬加班)。主流决策理论不会将此选择预测或解释为我们主动做出的行为选择,反倒是中国古语“吃亏是福”这一信条不仅对此进行了阐释,而且还大力推崇这类行为。为了探索“吃亏是福”信条起作用的机制,我们自创了一个基于成功人士吃亏轶事的量表,用于测量“吃亏似然性”。考虑到“福”可分为“主观”与“客观”之福;“报”可分为“现报”与“后报”,我们发现(1)当下吃亏似然性分数越高的人,当下拥有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越高、主观幸福感(SWB)越强;(2)真金白银的当前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既可以被当下的吃亏似然性所预测,也可以被想象的多年前吃亏似然性所预测(即以前吃的亏能预测现在受的福),且想象以前吃亏的年代越久远,预测的效果越佳。我们的发现提示“吃亏是福”不是传说而是现实。

版本历史

[V1] 2018-03-29 18:11:41 ChinaXiv:201803.01553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同行评议状态
待评议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1755
  •  下载量3865
评论
分享
申请专家评阅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