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工作记忆中“组块”概念的演化及理论模型

请选择邀稿期刊: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models of "chunking" in working memory

摘要: 在Miller提出“神奇的数字7±2”之后,“块”被很多理论作为个体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具有稳定结构并可用于用于衡量记忆容量的单位。但随着研究者对“组块”研究的深入,他们对组块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不少研究发现个体的年龄阶段与其主要采用的组块层级相对应,但尚不清楚组块层级的转换是否存在固定的年龄区间,且对组块机制的解释仍存在分歧。因此本文针对组块定义的发展与演变、年龄阶段特征及其机制三方面展开综合讨论。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探讨长时记忆在工作记忆组块运行机制的作用,完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组块特征,以及怎样发挥复述策略和“少即是多”原则在组块过程中的优势等问题。在Miller提出“神奇的数字7±2”之后,“块”被很多理论作为个体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具有稳定结构并可用于用于衡量记忆容量的单位。但随着研究者对“组块”研究的深入,他们对组块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不少研究发现个体的年龄阶段与其主要采用的组块层级相对应,但尚不清楚组块层级的转换是否存在固定的年龄区间,且对组块机制的解释仍存在分歧。因此本文针对组块定义的发展与演变、年龄阶段特征及其机制三方面展开综合讨论。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探讨长时记忆在工作记忆组块运行机制的作用,完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组块特征,以及怎样发挥复述策略和“少即是多”原则在组块过程中的优势等问题。

版本历史

[V1] 2022-06-22 14:58:00 ChinaXiv:202206.00165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同行评议状态
待评议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058
  •  下载量341
评论
分享
申请专家评阅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