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隐藏情绪分析与识别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隐藏情绪识别对公共安全防范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表情是揭示隐藏情绪的一条重要通道。但目前隐藏情绪研究较少且微表情因其细微幅度与快速出现等特性难以识别, 其研究尚未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因为, 隐藏情绪的认知与表达机理亟需系统的研究,采集实际场景中的微表情数据, 并以脑电信号辅助微表情的精确标注是提高微表情标注效率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微表情识别方法, 并辅以人脸颜色、注视估计和非接触生理信号等多通道数据, 以检测与识别隐藏情绪。社会公共安全是隐藏情绪分析和识别的典型场景。面向精神疾病患者两害行为(即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行为)风险评估和服刑人员会见场景隐藏情绪检测, 可以有效地对相应系统和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正。

  • 解读不显著结果:基于500个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 “矛盾”视角下非体面工作从业者矛盾职业认同形成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非体面工作是指那些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但被社会公众所贬低或不喜欢的职业。非体面工作从业者身份认同过程较为复杂, 很难处于有意识的认同或不认同选择的两端, 他们对自身职业或多或少持有矛盾心理。然而, 现有研究关于从业者何时及如何形成矛盾职业认同尚不明晰。本研究拟基于悖论视角, 提出从业者矛盾职业认同形成机制的研究构想。预期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现有文献关于从业者要么职业认同要么职业不认同的研究争议, 指出矛盾职业认同在非体面工作情景中更加贴合实际; 实践上可以帮助和引导从业者构建有尊严的职业身份, 并为组织完善底层工作群体管理提供启发。

  • 解读不显著结果:基于500个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0-10-17

    摘要: 不显著结果(如,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0%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70%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有误),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以及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正确率均更高。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 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0-02-19

    摘要: 目的:调查在COVID-19疫情发展至中期状态下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心理状态。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区3340位居民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及疾病认知调查与分析。结果:抑郁(40.89±10.901)和焦虑(38.35±8.298)平均分与常模比较轻度升高(P < 0.05),但无临床意义(抑郁评分>53;焦虑评分>50),湖北地区群众与非鄂地区相比,抑郁和焦虑得分未见明显差异。SSRS评分各组平均分均>30分,但低龄组小于高龄组(P < 0.05)。疾病认知评分,医学组高于非医学组,低龄组高于高龄组(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认知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 < 0.05)。结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抗“疫”战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湖北地区居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较非疫情期间略有升高。社会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对疾病认知还相对不足,需要社区及医务人员进一步进行普及,充分认识疾病可能是消除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手段。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