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摘要: 本研究设计了三项实验探究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实验一通过改编经典的视角采择任务范式,验证了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观点。实验二增加了一个虚拟对象,结果发现存在多个对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自我视角进行判断时,虚拟对象所看到的客体数量一致性会产生群体视角作用,影响任务绩效。实验三将虚拟对象看到的客体数量设定为不一致,证明对象间视线的一致性也会吸引被试的注意,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之,在多对象情境中,无论该视角是否为目标视角,人都会高度灵活、自发地对他人视角进行采择,这一过程受到本人-目标对象-无关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基于情境的特有表现。

  • 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0

    摘要: 孤独症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对早期干预的需求,但传统行为干预有其局限性。自然发展行为干预(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NDBI)是一类结合了行为原则和发展理论,并在自然情境中实施的孤独症早期干预方法。近年来,NDBI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实证研究基础持续扩大。NDBI代表性干预方法包括:共同关注、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强化式情境教学,社交沟通-情绪调节-交往支持模式,关键反应训练,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和教导父母成为社交教练等,这些方法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和特征,但目标领域和效果特点各有侧重。NDBI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认知等领域的发展,以及降低家庭经济成本和提高儿童主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围绕提高干预效果和扩展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厘清影响干预效果的预测因素与调节变量、探索有效的家长培训方法、探索不同干预方法和工具的结合等,同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推动NDBI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

  • 面孔宽高比的自动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5

    摘要: 研究发现, 高低面孔宽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fWHR)在表征某男性个体实际攻击性或预测他人评价该男性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水平上存在差异, 高 fWHR 较低 fWHR 个体不仅有更强的攻击性, 也被他人评价为有更高的攻击倾向。 但是, 其中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尤其是非注意条件下二者的加工机制。 因而, 本研究以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vMMN)为指标, 考察非注意条件下高低 fWHR 加工的神经机制。 实验一给被试呈现中性情绪面孔, 要求被试完成注视点大小探测任务。结果发现, 高 fWHR在 200~500ms, 而低 fWHR 在 200~250ms 和 300~350ms 诱发 vMMN, 在 300~350ms 高 fWHR 比低 fWHR 诱发的 vMMN 更大。实验二呈现愤怒和恐惧面孔, 结果发现, 愤怒情绪高 fWHR 在 200~250ms和 300~400ms 诱发了 vMMN, 而恐惧情绪低 fWHR 在左半球 250~400ms 诱发 vMMN。 对比实验一和二发现, 愤怒情绪较中性情绪降低了高 fWHR 的 vMMN。这些结果表明, 与个体感知攻击性水平密切相关的 fWHR的自动加工可能受情绪信息的影响, 愤怒情绪促进高 fWHR自动加工, 而恐惧情绪促进低 fWHR 自动加工; 但可能受情绪自动加工的影响使得愤怒情绪较中性情绪减弱了高 fWHR 的自动加工程度。

  • 不同感觉通道在应激传染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9

    摘要: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观察者接受到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 3~6岁幼儿对智能语音助手在不同领域的知识性信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06

    摘要: 基于双信息源实验范式,考察3~6岁幼儿和成人对智能语音助手(Digital Voice Assistants, DVAs)的知识性信任,并验证准确性在其信任中的作用。实验一,操纵了信息源类型(DVAs VS人类)和知识领域(自然VS社会)。结果显示,与人类相比,幼儿和成人对DVAs的知识性信任更强。对DVAs的信任程度,6岁幼儿高于4、5岁幼儿,成人高于幼儿。与社会领域相比,幼儿和成人均更倾向于询问DVAs自然领域的问题。基于实验一,实验二操纵了两种信息源提供证言的准确性条件,结果发现,当DVAs不准确时,幼儿和成人均不再信任其证言,且3岁幼儿对准确性的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源类型、知识领域和证言准确性都会影响幼儿的知识性信任,准确性是评估DVAs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 路径知识习得的认知老化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年龄与路径知识习得的关系是空间与认知老化两大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老年人在面对不同的路径学习环境时呈现出不同的认知老化表现。以往与年龄相关的路径知识习得能力变化的研究, 主要支持了认知老化衰退理论。然而近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保留了一种空间认知补偿能力。由此, 在对前人文献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 整合路径知识习得的认知老化表现及机制以探究缓解空间认知老化可能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有效措施。

  •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 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 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 当社会互动发生时, 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 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 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 涉空对话中表征对齐的产生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人类如何处理并交换空间信息是现有空间认知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涉空对话实现的。在涉空对话中存在着表征对齐现象, 互动双方在对话中会实现空间术语、空间参照系及空间视角等表征的对齐。空间场景物理特征和人与人的协作都会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 而实现表征对齐的生理基础是对话双方神经活动的一致性。未来可继续探究表征对齐的作用机制, 如与个体空间偏好的关系, 以及合作伙伴特征如何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等。

  •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资源分配决策受到群体身份、群体地位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在群体因素与公平分配之间, 儿童或坚持公平正义, 或偏向群体利益。这三种群体因素对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均造成了影响; 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决策。未来研究应对群体因素多加关注, 通过操控分配情境中的群体信息, 尝试探讨三种群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群体情境下影响分配公平性的个体因素也是需要未来研究逐一验证和讨论的问题。

  • 儿童阅读与心理理论间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阅读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梳理文献发现两者可能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儿童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共享阅读, 启动联合注意, 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进行对话, 进一步根据社会想象力, 模拟社会互动, 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另一方面, 在阅读过程中, 心理理论能够助力儿童从宏观的阅读观的建立、元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故事情境模型的构建, 到微观具体的短语、句子、语篇和多文本的理解等能力的提高, 这些证据揭示了心理理论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神经生理证据发现, 阅读和心理理论这两个过程的神经活动是有一定重叠的。由此推测, 两者可能具备潜在的双向促进关系。未来需要更深入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此外, 还应进行更多中国的低龄儿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线上课程的盛行, 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内容阅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 儿童的人际运动同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人际运动同步是一种“社会胶粘剂”, 能促进儿童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儿童的人际运动同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升, 其同步表现受到运动方式、节奏刺激类型、同步对象等因素影响。在人际运动同步过程中, 时间感知、运动计划和运动执行三大认知因素参与其中, 既制约着个体同步能力的发展, 也影响个体同步的表现。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孤独症儿童表现出异常的人际运动同步。未来的研究不仅要探讨孤独症儿童人际运动同步的异常机制, 还要更多关注人际运动同步训练在孤独症群体中的实际应用和干预效果。

  •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8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 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 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 当社会互动发生时, 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 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 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 孤独症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表现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8

    摘要: 人际同步在个体构建社会交流系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回顾文献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认知和情感不同层面都表现出人际同步减少或中断。进一步的神经影像证据发现,ASD 儿童与同伴之间大脑同步性协调反应降低或中断,较难实现内隐心理状态的共享和外显互动行为的同步。未来研究可能要从认知固化、行为不协调和情感表达失衡三个方面来构建 ASD 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模型,并探索 ASD 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是个体发育受损的产物,还是个体发育受损的潜在机制。

  •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8

    摘要: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资源分配决策受到群体身份、群体地位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在群体因素与公平分配之间,儿童或坚持公平正义,或偏向群体利益。这三种群体因素对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均造成了影响;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决策。未来研究应对群体因素多加关注,通过操控分配情境中的群体信息,尝试探讨三种群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群体情境下影响分配公平性的个体因素也是需要未来研究逐一验证和讨论的问题。

  • 涉空对话中表征对齐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26

    摘要: 人类如何处理并交换空间信息是现有空间认知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涉空对话实现的。在涉空对话中存在着表征对齐现象,互动双方在对话中会实现空间术语、空间参照系及空间视角等表征的对齐。空间场景物理特征和人与人的协作都会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而实现表征对齐的生理基础是对话双方神经活动的一致性。未来可继续探究表征对齐的作用机制,如与个体空间偏好的关系,以及合作伙伴特征如何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等。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