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计算社会层面的死亡凸显及其对文化和经济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摘要: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死亡凸显会使个体在无意识中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并引发度改变。绝大部分基于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采用了实验方法,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实验启动死亡想法所产生的结果,但很少考虑现实环境中死亡信息引发的效应。本研究基于文本大数据和大型社会调查结果探讨了现实社会环境中的死亡凸显效应。我们首先利用一个大型词向量库生成了与死亡相关的词语,根据报纸词频建立了各省的死亡凸显指数,发现省份死亡凸显水平与人口密度、突发环境事件、自杀率、文化紧度相关 (研究一)。然后使用跨时间的出版物文本,检查了死亡凸显对集体主义和文化紧度的影响,向量自回归结果显示死亡凸显对文化紧度具有较强的影响 (研究二)。最后,我们检验了省份死亡凸显对个体和家庭经济决策的影响,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死亡凸显提升了家庭的储蓄率并降低了个体的代际合作意愿 (研究三)。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死亡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恐惧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理解文化与社会态度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 荣辱与共?任务型共同经历对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 3个实验探究了任务型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实验 1分析了公共物品困境中共同/不同任务经历参与者合作行为的差异性。实验2通过测量信任和人际距离, 探究了共同经历影响合作行为的潜在机制。实验3对任务设置了目标, 通过任务目标的达成与否来操纵成败, 考察了经历成败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务型共同经历相比于不同经历更能促进合作行为;(2)信任和人际距离在共同经历对合作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共同经历成功的个体相比共同经历失败的个体之间有更高的合作行为, 即拥有共同经历的双方只可“同光荣”不可“共耻辱”。

  • 中国社会陌生人之间行为的变迁:基于社会困境研究的元分析(1999~2019)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7

    摘要: 陌生人间的合作行为对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基于1999~2019年间开展的254项使用社会困境范式研究我国陌生人间合作行为的数据(共302个合作率,29249名被试,平均年龄:18~28岁),探讨了中国社会中合作行为的变迁及一些社会发展指标在其中的解释作用,并比较中美两国的合作行为变迁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合作行为水平随时间而上升,一些社会发展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率、高等教育水平、互联网普及率等)可能是其上升的社会变迁基础。中美两国合作行为表现出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中国的在更短时间内有更大上升幅度。研究结果对提振民众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 社会网络视角下团队领导齐美尔网络中介对团队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2

    摘要: 团队内子群体可能引发分化、冲突,甚至导致团队分崩离析。以往研究忽视了团队领导这一关键个体,未能充分揭示其在子群体间的直接协调过程,更缺乏对领导-子群体-团队三方关系的深度解析。鉴于此,本文拟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引入团队领导齐美尔网络中介这一概念(即团队领导作为两个或多个子群体之间的中介人),探讨团队领导对子群体冲突的调和从而实现团队合作的过程机制。本文扩展了子群体领域研究,也为提升团队管理及团队领导效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 代际困境中的行为:影响因素与促进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6

    摘要: 代际困境反映了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人们在代际困境中如何权衡利益事关个体、组织乃至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于传统社会困境,代际困境具有权力不对称、合作行为无直接回报和心理距离较远这三个特异性特征,它们是阻碍代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前研究广泛关注的个人特质、决策情境和社会规范这三类影响代际合作的因素,本文建议可通过培养感恩与亲社会品质、扩大代际合作的声誉影响、提高与未来世代的亲近度、减少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等方式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究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声誉线索对代际合作的影响,并广泛开展跨文化研究,为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催产素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催产素对人类社会决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以往研究者采用多种实验范式用于探讨催产素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合作与保护行为、道德行为、信任行为和慷慨行为。研究者已提出三种关于催产素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用来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三种理论各有侧重。未来的研究中应关注鼻喷催产素和受体基因多态性等生理机制、并考虑催产素影响社会决策行为的性别差异、建立更完善并可供检验的理论模型。

  • 博弈论视角下的超扫描多人互动任务新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 行为中的“眼睛效应”:解释机制与限制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呈现眼睛特征的图片就能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眼睛效应。眼睛效应存在于多种社会现象中, 合作行为中的眼睛效应已被多种实验证明, 其原理可从声誉机制、规则机制、奖惩机制及认知机制等视角予以解释。眼睛效应的发生受在场他人、任务类型、个体公众意识及群体身份、线索呈现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有关眼睛效应的稳定性仍存在较多争议, 未来需要从性别和文化等个体或群体差异、脑生理机制、社会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及其在跨文化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 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 也造成了认知负担, 进而可能引发对外文化群体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多元文化经验的普遍性和两面性突显了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灵活应用的重要性。然而, 现有的文化能力的理论大多在全球化研究早期提出, 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会聚主义理论框架下, 将文化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 建构以元知识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化问题。新模型的效用检验计划从文化知识管理和群际接触应对两方面检验多元文化能力在跨文化合作情境中的效用与机制, 以期为全球化环境中个人与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人际同步对行为的促进机制及解释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 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 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 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高和积极情绪的唤起, 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模型:自我-他人重叠模型、合作加强模型和集体沸腾模型。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剖析同步行为的亲社会功能, 厘清同步效应的调节机制、特异性和普适性。

  • 临时知识型员工自主性动机激发: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建构及其作用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使得人才外部化, 人才共享成为组织获取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新兴研究领域, 企业在管理临时知识型员工面临很大挑战。由于身份的外部性、临时性, 员工关系基础薄弱, 临时知识型员工专业能力发挥受限, 工作场所关系需求受阻, 导致自主性动机不足, 影响绩效产出, 而传统对外部员工的契约型管理难以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嵌入团队工作的临时知识型员工, 研究基于关系型协调理论探索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成。在此基础上, 结合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临时知识型员工绩效的作用机理, 验证从自主性动机来源、自主性动机激发到自主性动机结果的路径机制。对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容和效用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临时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为共享经济背景下新型用工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 伙伴选择对行为的影响作用与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伙伴选择是指个体根据其他个体能否给自己带来获益而选择或拒绝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的行为。伙伴选择对合作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表现为:个体只要有离开或自主选择伙伴的机会即可促进合作; 若能了解到伙伴的行为或特质层面的信息, 则可以进一步促进合作。基于目前研究, 伙伴选择主要可能通过4种具体机制促进合作行为, 即离开或拒斥的惩罚机制, 寻求合作者的奖赏机制, 分类匹配机制以及生物市场中的竞争机制。未来还需要从厘清伙伴选择的概念, 提升研究的生态效度, 深入探索其促进合作的内在机制, 尝试用伙伴选择解决伙伴控制条件下的合作问题, 以及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伙伴选择与合作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 补偿他人还是保护自己?内疚与羞耻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作为两种常见且易被混淆的自我意识情绪, 诸多研究者对内疚和羞耻的产生前因及影响后效进行研究, 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关注两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 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存在差异, 内疚的影响更为稳定及具有普适性, 羞耻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不同影响可从动机机制和调节机制两方面进行解释。首先, 动机机制包括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以及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互动中的公平; 弥补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降低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修复人际关系, 重新获得他人或自己的接纳与认同。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释放消极的情绪状态; 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声誉, 修复自我; 保护自我, 防止后续伤害及不良后果。总体而言, 内疚者关注过失行为及后果, 侧重于对受害他人的补偿或对与他人关系的修复, 而羞耻者关注整体自我的受损, 侧重于对自我的保护和对自己社会形象的修复, 基于此,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内疚与羞耻影响合作行为的动机机制对比模型图。其次, 调节机制涉及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其中个体因素包括认知因素、社会价值取向、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特质和情绪状态, 情境因素包括暴露情境和掩蔽情境、实验情境和日常情境、相关情境和不相关情境。具体而言, 内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的较少受情境的限制, 而羞耻受情境因素限制较多, 在暴露情境、相关情境中更能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 而在掩蔽情境、不相关情境中, 羞耻较难影响个体的合作抉择, 且无论是实验室情境还是日常情境, 内疚似乎都比羞耻更易影响合作。最后, 鉴于内疚与羞耻的诱发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仍需检验, 两种情绪对合作行为影响的过程机制和生理机制仍不明晰, 个体因素影响的研究尚不充足以及跨文化研究较为缺乏, 未来研究可以从内疚和羞耻诱发与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情绪作用发生的内在过程和生理机制, 情绪影响的个体和文化差异这几方面进行扩展和深挖。

  • “乐”于:感知社会善念诱导行为的情绪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两个仿真行为实验, 考察了互动博弈中行为实施者的社会善念促进接受者合作行为的情绪机制。实验1采用“物品”选择游戏操控实施者的社会善念水平, 结果发现:接受高社会善念行为的被试体验到更强的积极情绪和更弱的消极情绪, 且愿意在随后的公共物品游戏中贡献更多的资源; 其中, 积极情绪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操纵被试在“纸牌”选择游戏中需要对手提供帮助的程度来设置自主性需要水平, 进而揭示自主性需要在社会善念增强积极情绪体验中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除了证实实验1的结论外, 积极情绪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 而自主性需要对感知社会善念—积极情绪关系起调节作用, 即相比于低自主性需要, 接受者的高自主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更低。据此可认为, 积极情绪体验是实施者的社会善念促进接受者合作行为的中介机制, 而自主性需要的满足是获取积极情绪的根源。

  • “追名弃利”:权力动机与社会存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目前关于权力动机的研究主要关注权力动机的阴暗面, 但是对权力动机的积极面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公平与合作行为的角度出发, 分别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公共物品博弈任务, 探讨不同权力动机水平个体在内隐(眼睛线索)或外显(他人在场)社会存在下的亲社会行为是否不同。结果发现, 在眼睛线索或他人在场条件下, 相对于低权力动机者, 高权力动机者表现出更高的公平与合作水平。然而当没有社会存在线索时, 高低权力动机者的亲社会行为没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高权力动机者出于名誉和地位的策略考虑, 也会表现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 抑郁倾向对的影响:双人同步近红外脑成像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抑郁人群不但表现出注意、记忆等个体认知层面的负性偏向, 还伴随有明显的社会认知障碍。已有研究在抑郁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方面还考察得不多。本研究采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抑郁倾向对社会合作的影响。结果显示, 高抑郁倾向组比低抑郁倾向组的合作率更低, 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更弱, 抑郁对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及眶额叶的脑间同步性有调节作用; 低抑郁被试与低抑郁被试配对时右侧颞顶联合区脑间同步性强于高抑郁被试与高抑郁被试配对, 或者高抑郁被试与低抑郁被试配对时的右侧颞顶联合区脑间同步性, 该效应当且仅当双方的选择相同时显著。结果表明, 抑郁群体在社会奖赏加工、冲突控制及心理理论脑区均存在功能性缺陷, 这些结果为理解抑郁人群合作意愿下降提供了脑成像证据。

  •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4项实验探讨了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 相比单独经历负性情绪事件, 是否以及如何促进了个体间的合作。实验1~3分别采用抽奖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任务操纵负性情绪事件, 采用公共物品博弈任务测量合作行为, 结果表明, 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 相比单独经历负性情绪事件, 促进了个体间的合作行为。实验2通过测量归属需要、社会联结和内群体认同, 实验3通过操纵归属需要, 来考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的潜在机制, 结果表明, 共同经历者之间的合作行为受归属需要的驱动, 而社会联结和内群体认同不足以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实验4通过操纵个体共同经历“相同”和“不同”的负性情绪事件, 进一步厘清了, 促进个体间的合作是由于“共同经历相同的负性情绪事件”而非“共同经历负性情绪”造成的。研究结果有利于解释小群体的形成, 对群体和社会管理亦具有借鉴意义。

  • 歧视知觉对初中生的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揭示歧视知觉对初中生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研究1采用问卷法对75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 运用潜变量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的纵向预测关系; 研究2采用动态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考察歧视知觉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以及群体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 T1合作倾向可负向预测T2歧视知觉, T2歧视知觉可负向预测T3合作倾向; (2)在公共物品困境前三轮投资比和贡献率上, 歧视知觉和群体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 而在后三轮仅发现歧视知觉在投资比和贡献率上的主效应, 以及群体类型在贡献率上的主效应。以上结果表明, 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存在纵向螺旋式影响; 歧视知觉对前期合作行为的影响受到群体类型的调节, 但随着互动时间延长, 该调节作用消失。

  • 熟悉度促进人们与垃圾分类中的志愿者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1

    摘要: 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合作性越高;在低熟悉条件下,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 人际同步对行为的促进机制及解释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11

    摘要: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高和积极情绪的唤起,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模型:自我-他人重叠模型、合作加强模型和集体沸腾模型。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剖析同步行为的亲社会功能,厘清同步效应的调节机制、特异性和普适性。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