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誉关注与社会距离对伤害困境中道德决策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在社会交往中, 声誉关注是人类合作行为和道德判断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只是单独考察声誉关注或社会距离会如何影响道德决策行为, 但两者如何交互影响道德决策尚不清楚, 尤其是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如, 伤害他人行为)下道德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要求被试在匿名或公开情境下决策是否愿意对不同社会距离他人(朋友、熟人、陌生人)实施疼痛电击以增加自己的金钱收益, 同时记录其决策时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结果发现, 匿名情境下被试对朋友的电击伤害要显著低于对熟人和陌生人的, 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的利他主义”决策倾向; 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 被试在涉及熟人的两难决策中花费了更长的时间, 体验到了更强烈的厌恶情绪, 并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成分, 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晚期正成分(LPP: 300~450 ms), 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熟人效应”。然而, 行为与ERP指标上的这些差异在公开情境下均显著减弱了。这表明个体在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下的道德决策遵循着一种“利己的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 熟人关系的不确定性会在道德决策中诱发强烈的负性情绪和认知负荷, 而声誉关注削弱了利己倾向和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厌恶情绪和认知冲突。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