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睡眠时间参数对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差异化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研究选取78名5~7岁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睡眠日志法测量了儿童的夜间睡眠比、总睡眠时长和周末补偿睡眠三个睡眠时间的指标, 同时采用母亲报告法收集儿童的消极情绪性, 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套标准化测量程序评估儿童的执行功能, 探讨三个睡眠时间参数对不同消极情绪性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 在控制了儿童的同时性语言能力之后, 夜间睡眠比能够显著预测儿童三个月之后的执行功能; 儿童的消极情绪性与周末补偿睡眠对执行功能的三个子成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周末补偿睡眠较少时, 高消极情绪性儿童的执行功能显著低于低消极情绪性儿童; 当周末补偿睡眠较多时, 高消极情绪性儿童的执行功能显著高于低消极情绪性儿童, 该结果符合差别易感性模型。

  • 物体颜色对情景记忆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 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 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 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 (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 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 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 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 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 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 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 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 中国人整体性思维特征的情境评估法及其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创设了新的中国人思维特征的情境评估方法, 初步应用于整体性思维特征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新评估法选取体现典型文化意境和中国人思维特征的成语谜语作为材料,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形与意、情境与语境相互转换的成语谜语文化园, 记录被试游览时即景说出的成语建立成语库, 并编码所录成语的思维特征类型以作为被试的整体性思维测量指标。基于测试数据的信效度分析表明整体性思维成语测试系统信效度表现良好。整体性思维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分析表明, 整体性思维与创造力倾向中的好奇性显著负相关。研究首次证实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重建传统文化情境以实现对中国人思维特征的情境评估的可行性, 提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情境评估法在未来心理学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虚拟仿真场景中威胁性视觉刺激搜索的注意偏向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4-18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自Öhman, Flykt和Esteves (2001)完成威胁性刺激引起注意偏向的经典实验后, 有不少实验重复了这一发现。进化心理学家据此将人对蛇与蜘蛛的威胁反应解释为早期人类适应野外环境的结果。然而已有实验中既没有野外环境, 也没有视觉搜索时的光流动态信息, 实验的生态效度存疑。本研究利用新近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 模拟早期人类生存的丛林环境, 让被试以完全浸入式的方式来搜索丛林草地中的威胁性刺激(蛇、蜘蛛), 结果发现被试搜索威胁性刺激确实比非威胁性刺激(蘑菇、花、松鼠、蝉)要快。并且, 三维空间数据显示, 被试确认威胁性刺激的空间距离要显著远于非威胁性刺激。这是首次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揭示了人对威胁性刺激搜索的注意偏向加工。实验结果为威胁性刺激加工的进化心理学解释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此外,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高实验的生态效度的尝试也获得了初步进展.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