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邬家骅
  • “AI失业”的信息框架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3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起人们对未来失业问题的关注,而在了解“AI失业”过程中所接收的信息则可能影响人们的AI威胁感。通过七个实验,文章探讨了关于“AI失业”的两种数字信息框架对AI威胁感的影响和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及对AI研发支持和工作评价标准等后续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因素框架,概率框架降低了人们的AI威胁(实验1–7);其机制为判断“AI失业”发生可能性的中介作用,即概率框架会使人们形成“AI失业”更不可能发生的判断,从而降低AI威胁(实验2–5);此效应受到模糊容忍度的调节,即概率框架降低AI威胁主要体现在对模糊信息容忍度高的个体当中(实验5);此外,受概率框架影响,人们也对有关AI研发的政策表现出更加支持的态度,AI威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6);同时,受概率框架影响的人们对于需要经常接触AI的工作也有更加积极的推荐意愿(实验7)。研究结果区分了两类数字信息框架对AI威胁的影响,为以往探索AI威胁成因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 算法决策趋避的过程动机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算法常用于决策, 但相较于由人类做出的决策, 即便内容相同, 算法决策更容易引起个体反应的分化, 此即算法决策趋避。趋近指个体认为算法的决策比人类的更加公平、含有更少的偏见和歧视、也更能信任和接受, 回避则与之相反。算法决策趋避的过程动机理论用以解释趋避现象, 归纳了人与算法交互所经历的原初行为互动、建立类社会关系和形成身份认同三个阶段, 阐述了各阶段中认知、关系和存在三种动机引发个体的趋避反应。未来研究可着眼于人性化知觉、群际感知对算法决策趋避的影响, 并以更社会性的视角来探究算法决策趋避的逆转过程和其他可能的心理动机。

  • 算法决策趋避的过程动机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22

    摘要: 算法常用于决策,但相较于由人类做出的决策,即便内容相同,算法决策更容易引起个体反应的分化,此即算法决策趋避。趋近指个体认为算法的决策比人类的更加公平、含有更少的偏见和歧视、也更能信任和接受,回避则与之相反。算法决策趋避的过程动机理论用以解释趋避现象,归纳了人与算法交互所经历的原初行为互动、建立类社会关系和形成身份认同三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中认知、关系和存在三种动机引发个体的趋避反应。未来研究可着眼于人性化知觉、群际感知对算法决策趋避的影响,并以更社会性的视角来探究算法决策趋避的逆转过程和其他可能的心理动机。

  • 算法拒绝的三维动机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16

    摘要: 算法拒绝意指尽管算法通常能比人类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但人们依然更偏好人类决策的现象。算法拒绝的三维动机理论归纳了算法主体怀疑、道德地位缺失和人类特性湮没这三个主要原因, 分别对应信任、责任和掌控三种心理动机, 并对应改变算法拒绝的三种可行方案: 提高人类对算法的信任度, 强化算法的主体责任, 探索个性化算法设计以突显人对算法决策的控制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以更社会性的视角探究算法拒绝的发生边界和其他可能动机。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