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更强?—— 一项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搜索共获得了62项研究167个独立效应量(n = 31975)。异质性检验发现,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 敏感性分析显示, 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 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亚组检验和元回归分析表明,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受感恩测量工具、被试群体、文化背景的调节与影响。以上结果说明, 感恩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更强, 同时还要考虑感恩测量工具、被试群体和文化背景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 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迷走神经功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采用“心算任务范式”及问卷法, 对224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发现:(1) 母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 当青少年迷走张力较低时,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当青少年迷走抑制较低时,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化、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综上, 父母元情绪理念能够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 且父母元情绪理念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同时, 迷走神经功能对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 第二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2-02

    摘要: 心理学研究常用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揭示调节作用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实现的现象。介绍了第二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meMO-II)的概念及优势;将meMO-II与其它中介调节混合模型进行了辨析;给出了meMO-II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流程,并用一个实例演示;介绍了基于潜变量的meMO-II的分析方法、meMO-II建模方法的新进展以及meMO-II的变式。研究有助于推动调节机制研究的发展。

  • 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05

    摘要: 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迷走神经功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采用“心算任务范式”及问卷法,对224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父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当青少年迷走张力较低时,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当青少年迷走抑制较低时,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化、外化问题行为,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综上,父母元情绪理念能够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且父母元情绪理念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同时,迷走神经功能对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04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有 65 篇文献 153 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8659)。元分析结果显示,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的始 源域与目标域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r=0.34);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受文化 背景和隐喻维度的影响,但不受隐喻映射方向、研究范式和感觉通道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 表明,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且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调节, 具体而言, 东方文化背景下个体的道德概念具身隐喻更强,道德概念与空间维度和大小维度的隐喻联结 程度更高。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志愿者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1489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